鹽業大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鹽業大樓是上海市的一座歷史建築,位於北京東路280號,修建於1931年。這座建築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鹽業大樓曾經是鹽業銀行的辦公地點,總樓面面積6,607平方米,在竣工後又加蓋了兩層。鹽業大樓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名單。[1] 原為鹽業營業大樓,建於1931年,協盛營造廠承建,鋼筋混凝土結構。整棟建築為簡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立面三段式,外觀簡潔,構圖嚴整,裝飾大部分集中於底層沿街部位、立面中部門窗洞口和檐口以及牆面轉角等處。
人文歷史
鹽業大樓為鹽業銀行舊址。鹽業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總管理處設於北京。在天津、上海、漢口、香港等地設分行及分支機構。鹽業銀行成立時,由袁世凱的表弟張鎮芳任經理。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是當時享譽全國的中資銀行,合稱「北四行」。
1930年代,上海市南洋中學在此教學。[2]
1940年代,中益貿易公司、富安紡織公司、學校等曾進駐。
1958年12月起由房管部門管理,曾被上海市第六十七中學使用。
1989年頂上加建2層。
結構
鹽業大樓位於北京東路280號,1931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是一幢七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柱結構體系大樓,,總面積6607平方米,地下室為75平方米。大樓具為簡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外觀簡潔,構圖嚴整,立面裝飾集中於底層沿街部位,南立面構圖中軸對稱,一樓層高較高,轉角收頭且有隅石裝飾,入口大門上面有圓環裝飾,窗口周圍線腳裝飾比例協調且有巴洛克風格,檐部出挑,內部吊頂精美,大樓基礎為混凝土條形基礎;大樓立柱為鋼筋混凝土柱,大樓樓板樓梯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
鹽業銀行大樓的1——4層為銀行辦公地,其地下還有很大的金庫;5樓以上則用於租賃。1939年後,因日寇入侵,原在龍華路(今中山南二路)的南洋中學為避戰亂,租借鹽業大樓5、6層暫作校舍,在此進行教學,曾有近千名南中學子在此學習。南洋中學為滬上名校,師資精良,教學上乘,學生中成為著名學者、專家者亦不乏其人。1945年抗戰勝利後,南洋中學開始陸續遷回龍華路校址,到解放後的1952年才完全結束和鹽業大樓的關係。但是鹽業大樓和教育界的關係卻並未結束,解放後,由君毅、文昌、新生、輔仁、光耀、群進、民生、蘇民、進修、五育等私立中學合併成的私立五育中學搬進了鹽業大樓,1956年該校改為公立,定名為上海市六十七中學。此後這裡就成了六十七中學的校舍(從照片上仍可看到大門上方的「上海市第六十七中學」的痕跡)。直至1997年,六十七中學與貴州中學合併後遷出。鹽業大樓現已經過整修,據說,不久將建成銀行博物館。現在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3]
參考資料
- ↑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 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 2019-01-14 [2021-02-14].
- ↑ 4A010-鹽業大樓,heritage architectures,
- ↑ 上海北京東路280號,鹽業大樓/鹽業銀行(攝影原創),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