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鷹潭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鷹潭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於1985年,1989年成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重點站,2006年成為國家農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紅壤站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東經116°55』30』』,北緯28°15』20』』),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1],代表湘贛丘陵常綠闊葉林-農業生態區,地形由低山、丘陵和盆地組成。

機構簡介

紅壤站以紅壤資源可持續利用為重點,以可變電荷土壤學為特色,以紅壤生態過程長期試驗研究和監測為基礎,面對紅壤質量退化、季節性乾旱、林果作生態系統生產力退化、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不確定等問題,系統監測和揭示紅壤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長期演變機制,研究紅壤生態系統退化機理、效應和調控技術,建立紅壤區域可持續農業發展模式與配套技術。

部門負責人、學術帶頭人與青年骨幹:

站 長:孫 波研究員:土壤質量演變與農田養分循環調控

副站長:樊劍波高級工程師:紅壤質量監測及合理化種養結合模式示範推廣

副站長:劉明副研究員:紅壤有機資源管理及土壤有機物質轉化

周 靜研究員:土壤退化與污染治理

梁玉婷研究員:土壤微生物生態、土壤碳氮循環與功能基因組

蔣瑀霽研究員:土壤動物捕食與養分調控、食物網生態與土壤健康

周俊研究員:大氣-地表重金屬[2]交換通量、重金屬污染與修復

宗海宏高級實驗師:實驗監測和分析

劉曉利高級工程師:南方典型紅壤地區長期觀測

陳 晏副研究員:種間植物地下信號識別及與微生物互作養分調控

朱緒超副研究員: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

王曉玥副研究員:耕地有機培肥和碳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相關資訊

南京土壤所離退休一支部前往鷹潭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參觀學習

金秋十月,正是碩果纍纍的時節。南京土壤所離退休一支部的黨員代表們一行20餘人前往鷹潭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進行了學習與交流。

自1985年建站以來,紅壤站以紅壤資源可持續利用為重點,以可變電荷土壤學為特色,以紅壤生態過程長期試驗研究和監測為基礎,面對紅壤質量退化、季節性乾旱、林果作生態系統生產力退化、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不確定等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學研究。

老黨員同志們認真聽取了副站長樊劍波同志的工作報告。大家圍坐在一起,一起回顧了建站歷史,重溫了艱苦歲月里那些苦中作樂的創業故事;就集中關心的當前實驗站項目爭取、隊伍建設等情況進行了交流,切身感受了幾十年間科研事業取得的可喜成績和綜合實力的提升;共同展望了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國家農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應該更加腳踏實地,進一步發揮獨特價值與作用的美好期許。

在樊劍波的陪同下,一行人隨後實地參觀了站內實驗地。邊走邊聊中,老前輩們細細問詢了站內基礎設施建設和田間實驗布置等具體情況;表達了對年輕一代甘守寂寞,駐守台站,奉獻青春的充分肯定,勉勵大家要在繼承中發揚老一輩的優良精神,在不懈奮鬥中實現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學習期間,離退休一支部書記張紹林同志還帶領大家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章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內容,並對支部前期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活動進行了回顧與總結,通報了支部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部署了接下來的整改措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