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鷓鶿好音》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 第八卷。

目錄

原文

吳王夫差與群臣夜飲,有鵋鶀鳴於庭,王惡使彈之,子胥曰:「是好音也,弗可彈也。」王怪而問之。子胥曰:「王何為而惡是也?夫有口則有鳴,物之常也,王何惡焉?」王曰:「是妖鳥也,鳴則不祥,是以惡之。」子胥曰:「王果以為不祥而惡之與?則有口而為不祥之鳴者,非直一鳥矣。王之左右皆能鳴者也,故王有過,則鳴以文之:王有欲,則鳴以道之;王有事,則鳴以持之;王有聞,則鳴以蔽之;王臣之順己者,則鳴以譽之;其不順己者,則鳴以毀之。凡有鳴必有為。故其鳴也,能使王喜,能使王怒,能使王聽之而不疑。是故王國之吉凶惟其鳴,王弗知也,則其不祥孰大焉,王胡不此之虞而鳴是虞?夫吉凶在人,禽獸何知,若以為不祥,則慮而先為之防,求吾闕而補焉,所益多矣。臣故曰是好音也。」

譯文

吳王夫差同群臣夜飲,有一隻鵋鶺鳥在殿庭鳴叫,天王非常厭惡,讓人趕走它。子胥說:「這是挺好聽的聲音,不可趕走它啊。」吳王奇怪的問他。子胥說:「您為什麼厭惡這隻鳥呢?凡是有口的就會有鳴叫,這是動物的常態,您為什麼厭惡它呢?」吳王說:「這是只妖鳥啊,它一鳴叫就不吉祥,因此厭惡它。」子胥說:「您果真認為它不吉祥而厭惡它嗎?那麼有口而發出不吉祥的鳴叫就不只是這一種鳥了,大王的左右都是能鳴叫的呀。因此您有了過錯,他們就鳴叫而掩飾你的過錯;您有了貪慾,他們就鳴叫而誘導您的貪慾;您有了事故,他們就鳴叫而支持它;您有所聞,他們就鳴叫而掩蔽您的視聽;對順從自己的王臣,他們就鳴叫而讚譽他;對那些不順從自己的王臣,他們就鳴叫而詆毀他。凡有鳴叫就必定有目的。因此那些鳴叫有的能使大王喜歡,有的能使大王發怒,還有的能使大王聽了而不懷疑。所以大王的國家的吉祥凶禍是在這些鳴叫聲中,大王不能知道,這同那鳥鳴的不吉祥相比,哪個大呢,大王為什麼不憂慮此事,而只憂慮鳥鳴呢?吉祥凶禍在於人,禽獸能知道什麼,如果認為晃吉祥的,就應該考慮並預防它,找出自己的缺點就彌補它,所得的好處就多了。我因此說這鳥是好聽的聲音啊。」

寓意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身居要職者來說,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否則,聽到逆耳之言面帶怒色,聽到甜言蜜語則心花怒放。如此,只能使自己陷於小人的包圍之中,終不可救!閉目塞聽,日益昏聵終害己。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劉基於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2]。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視頻

鷓鶿好音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