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鴉鵲嶺鎮雲台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鴉鵲嶺鎮雲台村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位於鴉鵲嶺鎮西南端,東臨瑪瑙河東山村隔河相望,南與枝江市徐家咀、罐頭咀兩村接壤,西鄰五龍村,北與梅店村、黃金堂村毗鄰。 [1]

中文名: 雲台村

所屬地區: 湖北省宜昌市

下轄地區: 村民小組

電話區號: 0717

郵政區碼: 443000

面 積: 12.9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2428人

火車站: 宜昌東

車牌代碼: 鄂E

歷史沿革

雲台村解放前隸屬於宜都縣安福寺區榮新鄉第10保、宜昌縣高前鄉第13保管轄,解放後廢除保甲制,

1950年至1952年,經過土地改革、土地複查,將宜都榮新鄉劃歸宜昌縣管轄,

1955年組建4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合併成立為石橋鄉第四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鴉鵲嶺人民公社,更名為第八大隊,

1959年分出,將八大隊更名為四大隊,

1961年將四大隊分成兩個大隊,同年5月正式成立何家沖大隊、郭家畈大隊,

1984年9月更名為何家沖村、郭家畈村;

2003年村組規模調整,合村並組,何家沖、郭家畈兩村合併定名為雲台村,由20個組合併為4個村民小組。

村情概況

該村適應於水稻、油菜、柑桔、茶葉、瓜類等糧油經濟作物的種植生產,整體土壤植被覆蓋率達100%,焦柳鐵路、鴉來公路縱貫全村,環鎮公路橫穿全境,三峽---荊門兩條500千伏變壓電線橫跨本村。該村有耕地面積5189畝,其中水田3496畝,柑桔面積3208畝,茶葉面積174畝。該村總戶數782戶,總人口2428人,其中男1210人,女1218人,勞動力1500人。2005年糧食總產451噸,油料總產605噸,柑桔總產375噸,生豬育肥出欄10070頭,實現經濟總收入3002萬元,比1975年增長72.2倍,人平純收入4303元,比1975年增加4232元,在經濟總收入中,第一產業75%,第二產業占15%,第三產業占10%。雲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教育等方面的建設,1994年,集中統調全村勞力,投資1.5萬元,興建三蓬刺小型水庫一座,1995年投資10餘萬元,根治鄭家沖、何家沖,全長3600米河流兩條,全村擁有55835米的主、次溝渠、三條河流、13座小型水庫、370口堰塘,從而有力地保證和促進了農業生產和多種經濟生產的發展。2005年展開了以中干、林廟、高峽三條斗渠為主並全面鋪開施工的末級渠U型槽安裝建設,被區、市、省人民政府樹立為試點樣板工程,2005年底副省長劉友凡同志親臨考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讚揚,全村新安裝建設U型槽溝渠24條計21000米。 柑桔生產興起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由1980年的98畝發展到2005年的3208畝,已成為經濟總收入中的主要支柱產業。2005年由村民張揚紅投資250萬元,占地8000平方米,興建民營企業「揚紅打蠟廠」,有力地促進了本村及周邊地區的柑桔生產和銷售;1978年開始辦電,經過近30年不斷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全村已形成高壓線路兩條9公里,低壓線路68條107公里,配電室7個,年用電量達260萬度,交通運輸暢通無阻,除有焦柳鐵路、鴉來公路外,有村級公路3條12公里,組級公路縱橫交錯,2005年投資85萬元,完成了林廟—瑪瑙河硬化公路3.4公里,全村共擁有各類車輛817輛,其中農用車18輛,拖拉機38輛,摩托車161輛,確保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村農戶購置彩電842台,電冰箱、櫃105台,洗衣機650台,攝像機1台,電腦28台,空調157台套,樓房323棟,打水井717口,沼氣池782口,太陽能熱水器304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雲台村位於鴉鵲嶺鎮西南端,東臨瑪瑙河與東山村隔河相望,南與枝江市徐家咀、罐頭咀兩村接壤,西鄰五龍村,北與梅店村、黃金堂村毗鄰。村委會辦公地點設村中心鴉來公路店子包,距鎮政府6公里,距宜昌市42公里,全村版圖面積12.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該村域地貌形態屬丘林地帶,海拔約118米,土壤質地以黃粘土為主,酸鹼度適宜。

水文

該村擁有全長3600米河流兩條,全村擁有55835米的主、次溝渠、三條河流、13座小型水庫、370口堰塘。

教育醫療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師資力量、學生生源等因素,何沖、郭畈兩所小學相繼撤消,併入黃金堂完全小學,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升學率均在100%。2003年,村興建設置有診斷、觀察、注射、換藥四個科室及藥房、值班室的衛生室一個,使全村0-6歲兒童預防免疫率,育齡婦女「三查」率均達到100%。2004年國際人口與發展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外賓親臨本村,就農村基層衛生事業、人口發展、計劃生育等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指導,經對本村衛生室工作的全面考評和綜合審查,其各項工作均受到了專家、學者、外賓的好評。

鄉村榮譽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經村民推薦選舉,全村共設立中心戶23戶,以村「兩委」為核心,形成了黨小組、黨員、村民小組、中心戶等多位一體的網絡服務管理機制,大力開展立樣板樹典型,戶戶爭當十星級文明戶的競賽活動,使全村湧現出優秀黨員8名,模範中心戶5戶,「十星級文明戶」56戶。

視頻

能人返鄉建鄉村!雲台山村走出一條振興之路 村民臉上洋溢笑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