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蛋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蛋花

中文學名:雞蛋花

拉丁學名: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

別稱:緬梔子、蛋黃花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捩花目

科:夾竹桃科

屬:雞蛋花屬

雞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別名緬梔子、蛋黃花、印度素馨、大季花,夾竹桃科、雞蛋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肥厚多肉。葉大,厚紙質,多聚生於枝頂,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花數朵聚生於枝頂,花冠筒狀,徑約5~6cm,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鮮黃色,極芳香。花期5~10月。 雞蛋花夏季開花,清香優雅。落葉後,光禿的樹幹彎曲自然,其狀甚美。適合於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藥。原產美洲,中國已引種栽培。[1]
在中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被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其樹形美觀,奇形怪狀,全株莖幹含有乳汁,在溫室栽培時冬季會落葉,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現,但落葉後光禿的樹幹彎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強的觀賞性。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約5米,最高可達8.2m,胸徑15~20cm;枝條粗壯,帶肉質,具豐富乳汁,綠色,無毛。葉厚紙質,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20~40cm,寬7~11cm,頂端短漸尖,基部狹楔形,葉面深綠色,葉背淺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在葉面凹入,在葉背略凸起,側脈兩面扁平,每邊30~40條,未達葉緣網結成邊脈;葉柄長4~7.5cm,上面基部具腺體,無毛。
聚傘花序頂生,長16~25cm,寬約15cm,無毛;總花梗三歧,長11~18cm,肉質,綠色;花梗長2~2.7cm,淡紅色;花萼裂片小,卵圓形,頂端圓,長和寬約1.5mm,不張開而壓緊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花冠筒外面及裂片外面左邊略帶淡紅色斑紋,花冠內面黃色,直徑4~5cm,花冠筒圓筒形,長1~1.2cm,直徑約4mm,外面無毛,內面密被柔毛,喉部無鱗片;花冠裂片闊倒卵形,頂端圓,基部向左覆蓋,長3~4cm,寬2~2.5cm;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約3毫米;心皮2,離生,無毛,花柱短,柱頭長圓形,中間縊縮,頂端2裂;每心皮有胚株多顆。
蓇葖雙生,廣歧,圓筒形,向端部漸尖,長約11cm,直徑約1.5cm,綠色,無毛;種子斜長圓形,扁平,長2cm,寬1cm,頂端具膜質的翅,翅長約2cm。花期5~10月,果期栽培極少結果,一般為7~12月。

分布範圍

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有栽培,在雲南南部山中有逸為野生的。原產墨西哥;現廣植於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品種分類 1、紅花緬梔(P.rubra L.),原產墨西哥到委內瑞拉及西印度群島,花粉紅色或紅紫色。 2、黃緬梔(P.rubra L.forma acutifolia(Poir.)wood.cv.「Gold」),園藝栽培種。 3、鮮紅緬梔(P.rubra L.cv.「Cerise」),園藝栽培種。 4、暗紅緬梔(P.rubra L.cv.「HiloBeauty」),園藝栽培種。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雞蛋花枝條扦插容易成活,主要通過扦插繁殖。在熱帶亞熱帶適宜露地栽培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以進行扦插。選取1-2年生粗壯枝條,從分枝基部剪取長20~30cm枝段。讓剪口處流出的白色乳汁自然陰乾,也可用清水洗淨切口流出的乳汁,然後放在陰涼通風處2~3天,再扦插入培養土中;因剛剪斷的枝條帶乳汁,扦插容易感染而腐爛。將插條插於陰棚內乾淨的壤土沙床中,然後噴水,隔1天噴水1次,使基質保持濕潤。30~35天可生根。只要不漬水,保持土壤濕潤,極易成活。雞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宜種植在含腐殖質較多的疏鬆土壤中,前期適當遮陰處理,以後逐步適應露地生長。 培養露地綠化的大規格苗木,應選用規格大些的粗壯枝條作插穗;苗期適當摘去側芽,以培育較高的大苗主幹。若把雞蛋花苗培育成矮化樹或用於盆栽開花,即不必抹芽。

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可在生長季節進行,但由於扦插繁殖容易成活,壓條繁殖生產上很少使用。

種子繁殖

雞蛋花結果不多,但露天栽植地大部分品種也能收集到少量種子。雞蛋花瞢突果的種子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把果莢里的種子取出,在防雨的陰棚中播於沙壤培養土苗床中。種子發芽適溫為18-24℃,一般隨采隨播。按5~6cm的間距勻播,然後薄覆一層沙土或椰糠。適量淋水以保持基質濕潤。春季一般8~12天、夏季一般5天左右發芽出苗,以後進行一般的常規管理,保持濕潤,但苗床不能漬水。待小苗長至10~15cm時進行移袋,用20cm×30cm的育苗袋培育,待小苗長至40-50cm時進行大田培育。
雞蛋花採用組織培養的方法也是加快其繁殖的有效途徑。但該方法還沒有大量繁育以應用於生產。

嫁接繁殖

雞蛋花的嫁接因砧木和接穗之間的親和力較強操作比較容易,成活率很高。雞蛋花嫁接在華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最好是春秋二季;冬春季節要在氣溫穩定在日均溫18%以上較好;但也應避開冬夏的長時間雨水天氣嫁接。
先把用作「芽條」的枝條按約20cm的長度取好,最好是頂芽,放在箱子裡備用。嫁接部位的大小與芽條相一致,採取枝條切接法嫁接。在砧木和枝條上分別削出斜切口,斜度約20~25°,所削的兩個切口大小吻合,以利於砧穗的綁紮固定。用紗布把砧木及芽條的乳汁輕輕拭乾淨(或在小桶清水中洗去乳汁,再適當拭乾水分),然後把芽條和砧木的切口對接;若砧穗大小不一樣,芽條要對準其中一邊的皮層(形成層);用塑料薄膜綁帶包紮固定。若是在樹幹上沒有枝條抽生的地方補接,採取腹接法。芽條的切口角度可適當大些;砧木在需要補接的部位按芽條切口的大小和形狀,挖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斜切口,露出的形成層與芽條的皮層基本吻合然後輕輕拭去乳汁,把芽條插上(要仔細檢查是否形成層互相對上),然後用薄膜綁帶綁好固定,並且在芽條與大砧木之間的上部夾角部位用薄膜封住,以防止雨水從接口上部往裡滲。
嫁接的雞蛋花樹,在嫁接後的前期要防止雨水滲入,以及防止大風或其他外力搖動嫁接上去的枝條。當芽條與砧木癒合後,生長季節接上去的枝條會很快長出新葉。其他管理工作與日常的花木護理工作一致。

栽培方法

露地栽培

在南方溫暖地區,雞蛋花可在露地種植。春、夏、秋季均可栽培。種植時,應選擇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栽培處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定植前,結合土壤深翻施放基肥。對肥料要求不嚴,化肥、農家肥均可,但是要求有機肥必須完全腐熟,並要深埋,不宜與雞蛋花根系直接接觸。株行距2m×3m。生長季節每個月追施1次有機複合肥,冬季停止施肥。乾旱季節要注意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梅雨季節注意排水防澇,大雨之後及時鬆土鋤草。雞蛋花較易管理,但在華南地區特殊寒冷年份,應注意防霜。

盆栽方法

雞蛋花在北方地區可作盆栽裝飾室內。盆土按園土:垃圾土:河沙=4:4:2混合調製,另可加適量腐熟有機肥。栽種時可略露根上盆,栽植後先擺放陰涼處,15d後再移至陽光充足處。夏季讓其曝曬,枝條才能長得粗壯。夏秋高溫季節,正逢雞蛋花生長、開花盛期,要注意檢查盆土乾濕情況,以見干見濕的原則進行澆水。遇雨要及時倒掉盆中積水,防止根系腐爛。生長季節每15~20d施1次腐熟薄肥。北方盆栽宜在10月中下旬移入室內向陽處越冬。冬天要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植株處於休眠狀態,室溫維持在10℃左右,有利於雞蛋花安全越冬。若需矮化植株,可在每年冬季落葉後,適當修剪,以促發側枝。雞蛋花生長迅速,需每年春季換盆1次,更新盆土,施足基肥,才能花繁葉茂。

歷史來源

一種說法是,七星雞蛋花茶是廣東肇慶的著名特產。位於肇慶的鼎湖山風景區雞蛋花的種植歷史悠久,據傳始於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2]
利瑪竇於1583 年(明神宗萬曆十一年)進入中國,從海路來,在肇慶建立了第一個傳教駐地並傳教至1589年,也就是當時新任廣東總督驅逐傳教士的那年。
若雞蛋花真是和利瑪竇一起來的,那麼雞蛋花在我國的栽培歷史長達400餘年,但此說法並無文字佐證。
另一說法是,雞蛋花最早於1645 年(清順治二年)由荷蘭人引入台灣,由於易於繁殖而普遍栽培,清乾隆年間,台灣將其定名為貝多羅花。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為採集硫磺礦,郁永河自福建赴台灣,其後所著《裨海紀游》(又名《采硫紀游》)文中首次出現關於雞蛋花(貝多羅花)的記載:「番花,葉似枇杷,枝必三叉,臃腫而脆;開花五瓣,色白,近心漸黃,香如梔子,宜於風過暫得之,近之則惡矣;自四月至十月開不絕,冬寒並葉俱盡。」此後,有關雞蛋花(貝多羅花)的記載逐漸增多。雞蛋花又名貝多羅花,這是個關鍵詞。乾隆年間的台灣府知府余文儀,著有《續修台灣府志》,裡面考據了一通雞蛋花,該文名為《木蘭花歌(有考)》:「台之草木,……又《使槎錄》載貝多羅花云:『大如酒杯,瓣皆左紐,白色;近蕊則黃』。《採風圖考》亦云:『花外微紫內白,近心甚黃;土人但稱為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考《拾遺記》:『貝多葉長一尺五、六寸,闊五寸,形似琵琶而厚大』。《寰宇志》:『貝多結實如椰子』。今所見番花,葉酷似枇杷;其長與闊,皆不及《拾遺記》之半,且有花無實。其非貝多明甚。」

參考來源

  1. 雞蛋花_中藥材, 中醫世家, 2020-01-17
  2. 雞蛋花是種什麼花, 騰訊大家,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