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叫》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孫犁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這個大雜院裡,總是有人養雞。我可以設想:在我們進城以前,建築這座宅院的主人吳鼎昌,不會想到養雞;日本占領時期,駐在這裡的特務機關,也不會想到養雞。

其實,我們接收時,也沒有想到養雞。那時院裡的亭台樓閣,山石花木,都保留得很好,每天清晨,傳達室的老頭,還認真地打掃。

養雞,我記得是大躍進以後的事,那時機關已經不在這裡辦公,遷往新建的大樓,這裡相應地改成了「十三級以上」的幹部宿舍。這個特殊規定,只是維持了很短的時間,就被打破了,家數越住越多,人也越來越雜。

但開始養雞的時候,人家還是不多的,確是一些「負責同志」。這些負責同志,都是來自農村,他們的家屬,帶來一套農村生活的習慣,養雞當然是其中的一種。不過,當年養起雞來,並非習慣使然,而是經濟使然。大躍進,使一個雞蛋漲價到一元人民幣,人們都有些浮腫,需要營養,主婦們就想:養只母雞,下個蛋吧!

我們家,那時也養雞,沒有餵的,冬天給它們剁白菜幫,春天就給它們煮蒜辮——這是我那老伴的發明。

總之,養雞在那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是權宜之計。不過終於流傳下來了,欲禁不能。就像院裡那些煤池子和各式各樣的隨便搭蓋的小屋一樣。

過去,每逢「五一」或是「十一」,就會有街道上的人,來禁止養雞。有一次還很堅決,第一天來通知,有些人家還遲遲不動;第二天就帶了刀來,當場宰掉,把死雞扔在台階上。這種果斷的禁雞方式,我也只見過這一回。

有雞就有雞叫。我現在老了,一個人睡在屋子裡,又好失眠,夜裡常常聽到後邊鄰居家的雞叫。人家的雞養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毛色,我都沒有留心過,但聽這聲音,是很熟悉的,很動人的。說白了,我很愛聽雞叫,尤其是夜間的雞叫。我以為,在這晝夜喧囂,人海如潮的大城市,能聽到這種富有天籟情趣的聲音,是難得的享受。

美中不足的是:這裡的雞叫,沒有什麼準頭。這可能是燈光和噪音干擾了它。雞是司晨的,晨雞三唱。這三唱的順序,應是下一點,下三點,下五點。雞叫三遍,人們就該起床了。

我十二歲的時候,就在外地求學。每逢假期已滿,學校開課之日,母親總是聽着窗外的雞叫。雞叫頭遍,她就起來給我做飯,雞叫二遍再把我叫醒。待我長大結婚以後,在外地教書做事,她就把這個差事,交給了我的妻子。一直到我長期離開家鄉,參加革命。

鄉諺云:不圖利名,不打早起。我在農村聽到的雞叫,是伴着晨星,伴着寒露,伴着嚴霜的。伴着父母妻子對我的期望,伴着我自身青春的奮發。

現在聽到的雞叫,只是喚起我對童年的回憶,對逝去的時光和親人的思念。

彩雲流散了,留在記憶里的,仍是彩雲。鶯歌遠去了,留在耳邊的還是鶯歌。 [1]

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勛,筆名有孫犁、力編、縱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孫芸夫、耕堂、芸齋、姜化、庸廬、時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國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早年曾當過機關職員、小學教員。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1940年代發表的文集《白洋淀紀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發表了《鐵木前傳》《風雲初記》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點病逝於天津,終年89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