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仔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仔餅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餅類名小吃,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製。雞仔餅宜佐茶、佐酒甚至佐膳,這樣的多面手,在餅餌一族中堪稱出類拔萃,令人青睞有加[1]


歷史文化

據說在清朝咸豐五年(1855年)初秋某日,主人伍紫垣接待外地客人,碰巧主廚不在,便吩咐婢女小鳳做一款廣東點心給客人食用,而家裡一時亦無準備煮食材料,便到成珠樓把常年儲存的惠州梅菜連同五仁餅餡(當時正直月餅季節)搓爛,加上用糖醃過的肥豬肉,再加上精鹽、香料等拌和,用餅皮包裹,捏成丸形,稍為壓扁,放入爐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客人品嘗後深覺甘、香、酥、甜、鹹兼有,咸中帶甜,味道獨特因而大加讚賞並問此餅何名。由於此餅是小鳳巧制,主人便隨口說是「小鳳餅」。
「小鳳餅」被認為是梁氏的祖傳,而「小鳳」一名來自於其酷似小雞的外形。在後來成珠樓將「小雞」註冊為「小鳳餅」的商標時,其意在附和將「雞」雅稱作「鳳」的民間習俗。
小鳳餅成為名餅是在半個世紀之後。成珠茶樓當時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突然想到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製作。雞仔餅用料不下十種,糖的重量占了三成,加上少量精鹽、胡椒粉和五香粉,又摻和冰肉(肥豬肉)和欖仁,使餅身脆化,咸中帶甜,可茶可酒,受到顧客的一致好評。就這樣,新品種的「成珠小鳳餅」誕生了[2]

做法

主料:麵粉250克。
輔料:花生5克、瓜子仁5克、白芝麻5克、核桃5克、冰肉10克、蛋黃1個、三羊糕粉15克、梘水5克、清水50克。
調料:白糖50克、糖稀200克、麥芽糖50克、胡椒粉5克、鹽5克、色拉油50克、高度酒少量
餅皮製作:白麵粉與麥芽糖混和搓成粉團,再分成小粉團,每件小粉團分別捏成圓粉皮,包入一份餡料,接縫處要包密,以免餡料散出。包好後,放入雞仔餅模型中,用手壓實,然後將模印輕輕敲打,雞仔餅即脫模而出。最後把雞仔餅排放在鐵烤盤內,餅面塗一層蛋黃水,放進已燒熱的烤爐中,以250度爐溫,局約15分鐘,餅呈金黃色時,即可取出。
餡料製作:花生炒香切碎,白芝麻入鍋炒香,瓜子仁,核桃切碎;放入碗中,加入白芝麻、三羊糕粉、花生碎、冰肉、胡椒粉、鹽;拌勻;麵粉放入碗中,加入白糖、糖稀、麥芽糖、色拉油、梘水、清水輕輕拌勻;再加入高度酒,最後加入色拉油,拌勻;揉成光滑的麵團;揉成條,下成40克一個的面劑;擀薄,放入餡料;對摺起來,捏緊劑口;刷上一層蛋黃液;放入烤箱中;用上220攝氏度、下200攝氏度的爐溫烤25分鐘左右即可[3]


視頻

南粵傳統雞仔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