鶲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鶲鴷 |
鶲鴷,鶲鴷科動物,常棲息在林中溪旁樹上,長而尖的嘴向上,見到蝴蝶或蜻蜓便呼地一聲追去,咬住時上下嘴相碰作聲;先將獵物在棲木上摔打後再吃。卵室挖在堤岸或平地里。
簡介
鴷形目(Piciformes)鶲鴷科(Galbulidae)的美洲熱帶鳥,15種。頭大,自頭向後漸細,多數種尾長,為凸尾,有些為方尾。多數種的背和胸部為藍、綠或青銅色,帶虹彩光澤;雄鳥喉白色,雌鳥喉褐色。最常見種是棕尾鶲鴷(Galbula ruficauda),長25公分(10吋),見於墨西哥南部到阿根廷。
鳥綱的1目。中型攀禽。嘴強如鑿,適於鑿木。翅有第5枚次級飛羽。尾為平尾或楔尾,羽軸堅硬而富有彈性,在攀樹時起支架作用。腳短而強,呈對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雌雄相似。善攀樹幹。舌長而能伸縮自如,舌尖具逆鈎,用以鈎取樹幹中的蠹蟲為食。此目可分為鶲鴷亞目和鴷亞目。鶲鴷亞目包括須鴷科、響蜜鴷科、鵎鵼科等;鴷亞目只有啄木鳥科。此目約有400種;除大洋洲及南極外,分布於全世界。中國只有須鴷科8種和啄木鳥科29種。在自己鑿成的樹洞中營巢。雛鳥為晚成性。
評價
鶲鴷科(Galbulidae)
鶲鴷體型較小,喙細長而尖直,象鶲一樣在空中捕食飛蟲,羽毛有金屬光澤。鶲鴷只分布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5屬15種。
噴鴷科(Bucconidae)
噴鴷科包括噴鴷和尼鴷等,是小型鳥類,喙型多樣,多強大而直似伯勞,也象伯勞一樣採取伏擊的方式捕食,以昆蟲和爬蟲等為食,有些種類色彩比較鮮艷。噴鴷只分布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10屬32種。
須鴷科(Capitonidae)
須鴷是小型攀禽,喙粗大而有發達的口須,羽色比較鮮艷,有些種類食昆蟲,有些種類則食果實等。須鴷包括拉丁美洲的須鴷和非洲與亞洲南部的擬啄木,共13屬76種,我國有1屬8種。
響蜜鴷科(Indicatoridae)
響蜜鴷是小型攀禽,有類似杜鵑的巢寄生行為。響蜜鴷喜食蜂蜜和蜂蠟,卻沒有能力搗毀蜂巢,發現蜂巢後,常吸引蜜獾來搗毀蜂巢,分享其食物。響蜜鴷主要分布於非洲,少數產於亞洲南部,有4屬24種。我國過去認為不產,新近錄得一種黃腰響蜜鴷。
鵎鵼科(Ramphastidae)
鵎
鵼又叫巨嘴鳥,包括鵎鵼和阿拉卡鴷等,多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艷色彩。鵎鵼羽毛的顏色也豐富多彩,黑色較多,雜食性,但主要食果實,其巨大的嘴就是對食用果實的特殊適應。鵎鵼分布於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在亞馬孫河下游最豐富,約5屬37種。
啄木鳥科(Picidae)
啄木鳥科是鴷形目最大的一科,也是為分布廣泛的一科,初兩極和大洋洲以外都能見到。啄木鳥是中小型攀禽,嘴強直如鑿,舌長能伸縮,有粘液,舌尖有鈎或分叉,用以鈎食昆蟲。啄木鳥約有38屬210種,我國有13屬29種。大斑啄木鳥是我國最常見分布最廣的啄木鳥,在北京郊區的森林中和城市公園中都能見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