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鮑哲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鮑哲慶(1892年-1957年9月2日)祖籍安徽省,生於浙江省鎮海縣。美北浸禮會差會牧師,中國基督教領導人。

在新約中,十二使徒的名稱記載與順序,在各福音書中有些微出入。十二使徒的身世及事跡,除了幾位主要人物,如西門彼得[1],多數在新約中並沒有記載很多。在耶穌死後,使徒之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被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彼得、約翰,其中又以主的兄弟雅各[2]地位最高。

簡介

10歲,鮑哲慶赴寧波四明中學學習。中華民國初年,在上海滬江大學學習。1914年,自滬江大學第二屆畢業,繼續專修神學,並且在該校兼教三角。1916年,獲得碩士學位。

1915年,美北浸禮會差會的杭州淳佑堂新堂落成之後,1916年鮑哲慶赴杭州擔任該堂的傳道,1918年被按立為牧師,經鮑哲慶提議,堂委通過,將該堂更名為「民眾堂」。1922年,鮑哲慶被推選為美北浸禮會浙滬年議會第一任執行幹事。1927年,任滬江大學校董會董事。

1928年,鮑哲慶與劉湛恩博士、鄭章成博士和夫人盛組新代表中國基督教會赴耶路撒冷參加世界基督教聯合大會,會後鮑哲慶到加拿大參加世界基督教浸禮會大會,並當選為副會長(任職20年)。此時,鮑哲慶在加拿大逗留一年,學習神學,而中國北伐戰爭正緊,教會催其歸國。為滿足鮑哲慶的要求,加拿大多倫多的麥馬斯特大學舉行儀式,授予鮑哲慶榮譽神學博士學位。其後,鮑哲慶應世界主日學會之邀,到美國洛杉磯參加了基督教世界主日學大會,並當選為該學會的副會長。

1929年,鮑哲慶歸國,接替余日章出任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任職10年。鮑哲慶自美國回到中國後,因爭得一筆建房基金,乃擇地置產,由上海營造廠在珍珠巷14號建造了高德堂(為紀念美北浸禮會傳教士高德而命名),為1幢兩樓兩底小洋樓,作為浙滬浸禮議會辦公室,此外,在該地基內還建造了一幢住宅樓,為3樓3底的花園洋房。附近還建造了一排簡易平房,作為議會婦女部同工宿舍。

自1923年擔任浙滬浸禮議會總幹事之後,鮑哲慶深受北美總差會信任,將差會全權交給鮑哲慶。鮑哲慶從而成為第一位接受美國差會大權的中國牧師。1930年,鮑哲慶兼任滬江大學神學院院長。1939年,滬江大學董事會公推鮑哲慶出任董事長,任至1952年院系調整為止。

鮑哲慶牧師是杭州青年會第七屆董事會董事,1931年擔任青年會副會長兼總務科和學生童子科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鮑哲慶應邀赴美國參加世界浸聯會大會,並當選為副會長,成為第一位擔任此職的中國人。他在美國報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教會的情況,希望獲得更多援助,但未如願。1948年,美北浸禮會在寧波舉辦一百周年金禧紀念大會。會上,鮑哲慶獲贈了特別榮譽獎,以表彰其擔任年議會總幹事20年的貢獻。

1951年2月,杭州市基督教成立了反美愛國工作委員會,鮑哲慶當選主席。1953年,杭州聖經學院改組後,鮑哲慶出任院長。1956年4月20日,杭州市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鮑哲慶當選為主席。

1957年9月2日,鮑哲慶因肝癌在杭州病逝,享年65歲。

視頻

鮑哲慶 相關視頻

03中國基督教教會歷史-元朝及元末清初的天主教a
中國文化要略:第七章 宗教信仰

參考文獻

  1. 西門彼得與保羅的殉道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趣歷史,2017-04-29
  2. 主的兄弟雅各,豆丁網,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