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中天梯(王茂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魯中天梯》是中國當代作家王茂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魯中天梯
這裡是山地丘陵的過渡地帶,它連接着山東的東西方向、貫穿着中國南北的區域,在這丘陵地帶的大山上,有架通往天堂的階梯。
天堂,在人的思想意識里,總認為天堂一切都是美好的,沒屠殺,沒血腥,沒環境污染,沒坑蒙拐騙,沒假冒偽劣;空氣良好清新,環境幽靜美妙,食物豐盛可口,人間的一切應用盡有而各取所需。人們對到天堂生活的渴盼則朝思暮想。多少年來,人們為之而努力、而奮鬥。
泰山,是距天堂最近的地方,泰山極頂是凡人、聖賢與老天、天神對話的聖地。泰山,從遠古時期就聳立在中國大地,她是人間到天堂的連接部,是凡人通天求佑護的必由之路。
天下官宦期盼上天,呵護天下太平昌盛,寶座永有,民間安樂不犯上;百姓黎民期望老天賜予五穀豐登,人間和諧,多子多福。都期盼與上天親自對話,說說心裡話,獲得所求的恩典、訴求。於是,所有人對老天的希冀,對上天庭走走看看的意願擰為一股繩,變為噴井似的動力,且銳不可擋。哪怕人間天災人禍,前胸背部的肌肉餓扁在一起,也得登山許願走一遭。「速登山,必立梯」,修造與天堂連接的天梯,是登山與天庭對話人夢寐以求的。
自有人類以來,很多壯士就前赴後繼的造天梯,天梯以高聳入雲的泰山中天門為依託,從中天門起,沒多遠就開始施工建梯。我不知道先人們用怎樣的魔力,把一塊塊的大理石、青石,打磨的方方正正,光光滑滑,鉗連在一起,足有1827登的天梯,直直豎立在離天最近的南天門上。鏨劈的一根根的都達數噸重的等長石凳,橫鑲在兩邊巨石上;我更不知道,由花崗岩組成的泰山,數計以萬噸的青石、大理石是用什麼支撐,何樣的魔力,從遠遠近近的地方尋來的。在那開山工具很原始、很是簡單,生產力很是落後的久遠歲月,萬噸計的天梯材料是如何銼鏨得有邊有棱,方方正正的!這不能不讓我對先人的壯舉感到震撼並引以自豪,不得不對巍巍的泰山油然起敬實感敬畏。為建天梯,春秋一輪輪地逝去,工匠小工一茬茬地老去,不少人葬送在造天梯的路上,不少人在立天梯中成為殘疾。他們卻甘心情願,無悔無怨。我依稀在夢中見到這些匠士的身影,他們委實讓我流淚懷念,令我衷心敬佩。委實由衷高贊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吃苦堅韌的精神骨氣!
老天不孬,在先人們修立天梯的過程中,沒有放出豺狼虎豹來傷人、搗亂,耐心地細看、呵護着着一批批的造梯民工匠人。一茬茬地工匠,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地造梯豎梯,用汗水與生命,令萬餘噸的石質天梯在中天門的前面鑄成。石質梯子,高聳入雲,直立天庭,不能不是天下一大絕版奇蹟,我敢說:那造梯立梯場景不亞於修築萬里長城轟轟烈烈的的景觀,不遜於萬里江河氣壯山川、波濤澎湃的氣勢。
舉世聞名的魯中天梯,給泰山的雄偉壯麗添了濃重的一筆,這難怪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不能不把她批准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倘若秋冬更替或冬春置換的時節,爬在天梯上,則雲霧繚繞,飄茫不定,攀登人便有似仙非仙的感覺;夾道歡迎的兩旁美景,時隱時現,變幻無窮,令人似處於天庭途中。若是晴空萬里的早上,站在泰山之巔,西望黃河,便見「黃帶曲曲彎彎,緊系綠色田園。」的清晰畫卷;東視大海的流雲,如影似幻,妙趣橫生。
我在泰安求學的那些日子,特別是冬季,只要天作美,為了強身健體,每逢星期日,我們都臨時組織的爬山隊伍,就開始從岱宗坊出發登泰山了。四點鐘左右,吃完早餐,帶上水壺高高興興地出發,從一天門到中天門這段路程,曲曲折折,時陡時緩,花木纏繞,蝶娥舞飛,溪水潺潺,鳥兒伴唱。那天,從一天門徒步,朝着連着天堂的南天門方向,一步步地攀登,沿途的樹冠給於點頭致意,兩旁的花草給於頻頻招手歡呼,蟲鳥為你歌唱問候,鳳蝶為你翩翩起舞,你興致勃勃,腳下生風。
不到一個小時,中天門就在眼前呈現。稍息片刻,繼續登山。路過中天門,面前便出現了每登噸重的大石條做的天梯。它處於天門虎踞兩山之間,扼守於深谷之上。兩旁的綠樹被山風吹的時隱時現。兩邊的山峰如刀削斧砍的崖壁,為它躲路。那天梯,高達數百米。
山下的人們望着南天門的方向,那1827登台級與它兩邊300多米高的手扶石杆,組成了一架白斬如玉實實在在的一梯子。登梯者螞蟻樣的緩緩蠕動。近處看去,不少的人手持相機,蹬着之字向極頂攀登;身旁的挑山工,擔着沉重的物品,卻輕捷地在他們身旁掠過。我驚訝地發現,在爬梯隊伍中,一對腿腳不靈的殘疾人在天梯上相互勉勵着,依着石梯伸着雙腿,雙手用力匍匐着前行。汗水濕透了衣衫,臂部磨出了血跡,艱難地向上移動,這是多麼一幅驚魂動魄的畫面啊,我為之輕輕流下熱淚,心中一陣陣酸痛。有人不希望這一畫面的持續,試圖攙扶他們登山,都被他們以語言與手勢給了拒絕。大家望見這一悲壯場面,不由自主地加快了爬梯衝刺的腳步。
一氣呵成登到天庭之人,恐怕為數甚微。細心的匠人,每安上324登石階後,便鑲嵌上一塊很寬的石凳,供遊人小息。為了便於登天者漸登漸慢的腳步,放慢氣喘吁吁地頻率,將離天最近的那324登梯的每塊長石,似乎都變長了許多。
歷年曆代,一波波的人們不遠萬里登泰山,爬雲梯,上天庭,與上天會晤,與天神對話。俠士墨客,文官武將,儒士書生,草民百姓,他們揣着自己的閱歷、業績、感情、夙願、志向,憑着一腔的虔誠,一步步地甚至一步一叩地登上天梯極頂與天對話,向老天眾神回報,向泰山老奶奶求福;登山開拓視野,力圖事達己願,成就、圓滿未來的宏圖。
據記載,歷代的帝王將相,都登過泰山,留下遺蹟,漢武帝來過七次,清乾隆來過十一次。當時帝王們是否真的從一天門登山,到中天門後,真的一步一步地爬梯到泰頂與上天對話,卻沒見記載。實際上恐怕沒有一個帝王將相。當朝時,真正的一步登天梯到天庭的。步行、爬梯,會失掉帝王尊嚴,丟去將相的體面。歷代帝王肯登嗎?侍從們會眼巴巴地看他們的主人登嗎!恐怕帝王他們不在位或缷卸妝離位後,才可能有幸徒步登在泰山山路上,爬上天梯直到岱頂。
一代代的人們,為實現自己的宏願,圓滿個人的祈求,千里迢迢、伴着寒暑,前赴後繼地前來登山爬梯。梯沿、摸扶了光亮,梯登、踏出了腳窩,有的摔成了殘疾,還有的不慎丟下了性命,不少人尚半途而廢。老天哪有那麼多恩惠賜予人間呢!當然,不少人並非是懷着自己的私慾、目的,爬梯登天、給天神對話的。他們或錘鍊錘鍊自己的身體,磨鍊磨鍊自己的意志;或僅僅到天庭來走走看看,舒心悅目,逛逛天景。他們知道就是進了天堂,也不一定事如己願,得到真正的實惠,到達終極所願。世上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能靠神仙皇帝。創造人間幸福,全靠個人自己。[1]
作者簡介
王茂長,(王兵),濟南人,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