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鬼板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鬼板眼漢語詞語,讀音是guǐ bǎn yǎn,解釋為方言。猶言鬼把戲[1]

[]

鬼把戲,漢語詞語,拼音是guǐ bǎ xì,意思是指陰險的手段或計策;暗中捉弄人的手段。

鬼 象形字。許慎《說文解字》認為「鬼」從人,上部象鬼頭。鬼會用陰滯之氣傷害別人,所以從厶。王筠認為鬼字當是全體象形,其物為人所不見之物,聖人知鬼神之情狀,故造為此形,不必分析說之。朱駿聲和徐灝都認為「厶」是聲旁。厶即今天私字初文。從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來看,鬼字並沒有「厶」這一構件,下邊所從確實是人,上邊所從之「田」形,象徵「鬼頭」,但不是像鬼頭形。鬼字之本義當是在原始社會和商周社會中人戴一種嚇人的面具以代表人們觀念中的鬼。一說「鬼」原是頭大身小,鬼頭鬼腦的畸形人,形貌醜惡,故以為「鬼」。到了小篆階段,「鬼」字定型了:「鬼」頭變為「田」,「田」上多了一撇以表示高突的角; 漢隸「鬼」字下部漸變為「兒」形,戰國秦系文字鬼字作,一直到漢代初年鬼字形體亦如此作。「鬼」右下的構件是否是「厶」,很難說,但從西漢中晚期文字開始已經變為從「厶」了。

古人認為人死之後還有鬼魂存在,因此「鬼」的本義是指鬼魂的意思。例如《禮記·祭義》中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之鬼。」這裡很明確地指出了「鬼」來自哪裡。「鬼」既然是人死後的靈魂,又生活在陰間黑暗的世界中,因此從「鬼」引申出一種神秘的、不光明的含義,於是就有了「鬼怪」「鬼鬼祟祟」「神出鬼沒」「心懷鬼胎」,等等。「鬼」是看不見的、邪惡的,由此進一步引申表示錯誤、胡亂,例如「鬼話」。「鬼」既然是人身後的一種魂魄,那就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因此和天上的神靈一樣,也被認為是神靈,只是是一種具有邪惡色彩、恐懼色彩、陰暗的神靈。因此我們會用「鬼」來形容一個人,尤其是小孩子機靈、狡猾,於是就有了「鬼靈精怪」「小鬼」等說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蔑稱日本軍為「鬼子」,這是因為日本軍隊的邪惡、陰暗的心理和他們齷齪的行為,這和「鬼陰氣賊害」的性質是一樣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