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鬼切蘆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鬼切蘆薈(學名:Aloe marlothii A.Berger)又名山地蘆薈鬼切丸,是一種阿福花科蘆薈屬的大型單莖蘆薈。可用於園景布置、觀賞。原產南非、博茨瓦納、莫桑比克、津巴布韋。通常2-4m高(有時能高達6m),灰綠色,葉背和兩緣有紅褐齒,花色橙紅。喜溫暖耐高溫,怕寒冷;喜光耐旱,不耐陰,忌積水。

鬼切蘆薈簡介

多年生草本,呈灌木狀,株高3~4m,最高可達6m。葉長可達1m,葉簇生於枝幹頂端。花大,花序直徑可達80cm,花橙黃色至橘紅色。產於南非,生於有岩石的山地或平坦的地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1]

鬼切蘆薈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單幹生,莖粗壯,老莖常留有枯葉,可達2-4m高,基部粗達50cm;葉肉質大型,聚生莖頂,略彎,長1.8-2m,基部寬達20-30cm,葉背與葉緣生有粗壯的刺。花序大型,於植株頂端假頂生,高達1-1.5m,有5-10分枝,開花時由橙紅色變為黃色,密集生於花序中上部。[2]

圖片


鬼切蘆薈主要價值

用於園景布置、觀賞。盆栽用於廳堂擺放觀賞,適合公園庭院等排水良好的地方栽培 。

分布範圍

它主要存在于山區邊緣的灌木叢植被中,岩石地區和溫度較高且霜凍不常的斜坡上。Drakensburg,Lebombo,Zoutpansberg和Waterberg的山脈擁有大量的該物種。因此,應用通用名bergaalwyn或山地蘆薈(mountain aloe)也並不奇怪。然而,在高海拔地區,該物種不會出現於非常寒冷的地方,但該物種卻表現出耐寒的特性。

鬼切蘆薈繁殖方法

一般使用播種繁殖,鬼切蘆薈播種十分容易,可以使用底部帶排水孔的容器,在容器底部填充一層石頭和一層薄薄的堆肥,以確保排水並防止土壤從排水孔中逸出。在土壤表面均勻撒上種子,多在春季播種,可以用少量沙子覆蓋種子(剛好足以覆蓋種子)。用細噴霧澆水,以防止種子和沙子移位,並置於溫暖通風且陽光充足的位置。重要的是需要殺菌防止幼苗猝倒。播種後需要每天噴水直到發芽,然後每隔幾天減少澆水。[3]

栽培技術

鬼切蘆薈葉插時一般都是在春季進行,具體是四月到五月之間,溫度適宜,可提高成活率。選取生長健壯的病蟲害葉片,用消毒後的工具剪下,之後放在通風好的地方,晾乾傷口。還要準備疏鬆,透氣性好的基質,晾乾後直接將葉片插植入土就行,非常簡單。不過它的生根較慢,要有耐心。

選擇種植在全日照的地方,土壤需要排水良好,澆水後能及時排出,黏重的土壤會使植物生長停滯甚至腐爛。可以根據植物葉片判斷澆水情況,澆水不足葉片會變薄、變硬、變綠。過度澆水的跡象是葉片過度膨脹,這可能會導致植物腐爛。種植後第一個月每周澆水一次,之後減少澆水。成熟的植物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存活數月。一定不要在重粘土中過度澆水。

每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6月為植株的生長期(花友的環境不一樣,生長期也有長短),若光照不足會使植株葉片徒長;而在陽光充足之處生長的植株,株型矮壯,葉片排列會相對緊湊。

鬼切丸蘆薈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濕潤,避免積水,能耐零下4℃左右的低溫,是室內的溫度,非露天,再低葉片的頂端生長點就會出現凍傷,乾枯死亡,整個冬季基本斷水,5度以下就要開始慢慢斷水。

夏季高溫時整個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這個時候一定要通風良好且適當遮光,避免曝曬,節制澆水,不能長期雨淋,以免植株腐爛,不過鬼切丸蘆薈容易停留灰塵,可以經常用水沖洗沖洗。

鬼切丸蘆薈的繁殖一般是砍頭爆小崽扦插和側芽,砍下來的植株可以直接扦插在乾的顆粒土中,髮根後就可以少量給水了。是個非常好養的品種,不過生長周期有點慢,地栽比盆栽長的大。[4]

病蟲害

常見病害是蘆薈鏽病,它會在葉子上形成黑點,較難控制。建議去除受感染的葉子並使植物保持健康。如果受到嚴重影響,也可以清除整株植物。

生長季節會發現植株葉上出現黑霉病。這時要減少澆水,清理受害部位,塗上硫黃,以防蔓延.[5]

蘆薈是非常好看的植物,多肉多漿小可愛,耐熱耐旱又護膚,蘆薈族群里的品種很多,環肥燕瘦長相各異,小花房見過最霸氣的便是「鬼切蘆薈」,也叫山地蘆薈,身高過人,葉寬勝掌,就是沙地的「小霸王」!

視頻

蘆薈的葉子枯萎後要修剪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