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高遠東,男,山西祁縣人。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人物履歷
1979~1986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研究生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分別在魯迅博物館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工作。1993年8月回北京大學工作至今,其間曾在首爾大學、東京大學等任教。
學術成果
專著與論集
《現代如何「拿來」——魯迅的思想與文學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編著
《朱自清作品新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走進魯迅世界·小說卷》(高遠東等編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
《魯彥代表作》(高遠東編選),華夏出版社1997年。
《馮至代表作》(高遠東編選),華夏出版社1999年10月。
《丘東平代表作》(高遠東編選),華夏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國大學的問題與改革》(錢理群高遠東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版·語文》(必修1~5,主要編寫者之一,顧德希主編),北京出版社2008年1月。
論文
《於慈江的歸去來》,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11月15日。
《<故事新編>的讀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12期。
《小說與故事》,《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版·語文》(必修1)(顧德希主編),北京出版社2008年1月。
《小說與人物》,《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版·語文》(必修3)(顧德希主編),北京出版社2008年1月。
《小說與抒情》(與吳士增合寫),《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版·語文》(必修4)(顧德希主編),北京出版社2008年1月。
《小說與表現》,《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版·語文》(必修5)(顧德希主編),北京出版社2008年1月
《論魯迅對道家的拒絕——以〈故事新編〉的相關小說為中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第1期
《記念丸山昇先生——關於他及當代中國思想》,《魯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2期
《道家に対する魯迅の拒否——『故事新編』の関連する小説を中心に》,《中國研究月報》(日本)Vol.61.No.3,2007
《「仙台經驗」與「棄醫從文」——對竹內好曲解魯迅文學發生原因的幾點分析》,《魯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4期
《魯迅小說的典範意義》,《現代中國》第2輯
《魯迅の可能性:『破悪聲論』に手がかりを求めて》,《中國研究月報》(日本)Vol.57.No.3,2003
《鲁迅的可能性——也从〈破恶声论〉寻找支援》,《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7期
《〈荷塘月色〉:一個精神分析的文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第1期
《現代如何「拿來」——以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確立為中心》,《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7期
《自由之鑑:蔡元培與魯迅》,《方法》1999年第2期
《論魯迅與墨子的思想聯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年第2期
《以主體的姿態面對》,《讀書》1999年第6期
《舊課題與新期待——關於現代文學史的寫作》,《文學評論》1999年第5期
《立「人」於東亞》,《方法》1997年第10期
《路翎與七月派小說》,收《中國新文學60年》(朱德發邢富鈞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年7月
《魯迅研究的當代傳統及其發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5年第1期
《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研究筆談·解讀中的政治》,《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3期
《未完成的現代性——論啟蒙的當代意義並紀念五四》(上),《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7期
《未完成的現代性——論啟蒙的當代意義並紀念五四》(中),《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8期
《未完成的現代性——論啟蒙的當代意義並紀念五四》(下),《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9期
《經典的意義——魯迅的小說兼及弗·詹姆遜對魯迅的理解》,《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4期
《經典的意義——魯迅的小說兼及弗·詹姆遜對魯迅的理解》,《新華文摘》1994年第8期
《歌吟中的復仇哲學——〈鑄劍〉與「哈哈愛兮歌」的相互關係讀解》,《魯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2期
《〈無題二首〉並非寫於同時》,《魯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9期
《道德與事功:魯迅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承擔》(上),《魯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10期
《道德與事功:魯迅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承擔》(下),《魯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11期
《意識形態與文學接受中的選擇與創造——兼談比較文學價值觀》,《延安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
《自由與權威的失衡——高長虹與魯迅的思想衝突一解》,《魯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5期
《〈祝福〉:儒道釋「吃人」的寓言》,《魯迅研究動態》1989年第2期
《論七月派小說的群體風格》,《文學評論》1988年第2期
《歷史·價值·主體性》,《文學評論》1988年第5期
科研項目
魯迅早期思想研究(自選)
「附逆」後面的文化——周作人出任偽職問題研究(自選)
谷牧30年代文學活動研究(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獲獎情況
2004年,與陳平原、溫儒敏、方錫德、商金林一起,所授「中國現代文學名著研究」獲該年北京市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