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腔聲聲(馮潤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腔聲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高腔聲聲》中國當代作家馮潤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高腔聲聲

「自與劉郎偕伉儷,恩愛如魚水。哥嫂用謀計,把我夫妻拆分離。驀地里,自思之,止不住,雙流淚……」

每一聲婉轉悠揚或每一陣輕吟慢唱,難以找到恰當的語詞形容此刻心靈上掀起的漣漪和蕩漾。

台上,演員水袖慢舞,一曲《白兔記》將我們帶到一種蒼渺與深澈。仿佛有絲線纏纏繞繞,又似羽毛,輕輕拂過心弦。

那麼,請吧!我們一起點燃靈魂的震顫,把過往那些細密而又生動的時光一一串聯,讓那些熱烈和質樸還原岳西又古又老的大地上,又親切又簡樸的生活和情感。

一聲聲高腔,抖落一朵朵花瓣。一瓣是鄉情,一瓣是鄉音,一瓣是習俗,一瓣是宗族,一瓣是神話,一瓣是傳說,一瓣是禮儀,一瓣是生產。

感受高腔的雋永,感受高腔又土又俗又清又雅的魅力,明晰為什麼它曾在皖西大地行走幾百年,不衰、不落、不遺、不忘。今時尋回被時光珍藏的珍珠、瓔珞,依舊煥發着耀眼的光芒,令人深深沉迷。

高腔聲聲,讓曾經的鮮活復甦,每一句唱腔、唱詞都能流進你我塵封的心扉。

且讓我們左手持着現代的優質生活,右手握住皖西非遺的遺脈,讓夢飛翔在夢裡,讓光照進光里。


錢子華、汪同元、柯萬英;蔣小送、王琦福……一群群有理想的人,傾注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心血,前赴後繼,一代傳承一代,採擷皖西歷史,觸摸岳西脈搏。

深藏在老岳西那些鄉俗俚語,那些輕歌雅調,總有細心的有情懷的人去探索,去複製,去收集。他們將一瓣一瓣裹着泥土的芬芳和清新、一朵朵從泥土裡開出的花朵,從歲月的深邃里,採摘下來,呈現在世人面前。

夢想的天空清澈若水。他們在光芒下演唱、訴說、描繪着光芒,標記「非遺」的岳西高腔,璀璨耀眼。

岳西高腔。這是音樂,一種來自民間的音樂。

它從600年前走來,從青陽腔幾經變化、幾經結合、幾經周轉,在岳西山水裡紮根300多年,從此染上岳西本土的色彩、特色、符號,成為「岳西高腔」。它從俗中來,又在俗中演化;它本潔中來,又往潔中延伸,成為一種絕響、一個標籤、一張名片。

我想要做一個有理想的人,然而,我的才華不夠撐起一隻理想的羽翼,扇不動一根理想的羽毛。

且讓我的目光,徐徐向上、向前,讓我的敬意毫無保留地贈送給那些有理想且為了岳西高腔付之努力的人們。

理想的人,請允許我以內心最深的敬仰,向你們致意。

時光漫漶,有些鏡頭卻永遠鐫刻心扉。

那些晨光,斑斑駁駁,印在記憶里。奶奶坐在門前的板凳上,一邊梳頭,一邊哼唱着,「我這裡拜新月,寶爐內焚香禱告。哎......天地神明,月宮仙子,奴乃王氏瑞蘭,在此焚香禱告,暗訴衷腸……」

每一個音符,每一縷旋律,在空氣中流淌,在空間裡跳躍。一陣陣和音,仿佛在晨曦里漫溢、飄揚,圍繞着奶奶在吟誦、舞蹈。

穿過歷史,穿過歲月,一曲高腔,把本真與質樸的皖西鄉間生活——燈會、賜福、慶壽、賀婚、送子、賀屋、家教,一一揉進每首曲目,把鄉人的歡樂、喜悅、幸福、期盼、嘆息、憂傷、感恩,一一填進每個曲調。

一曲高腔,演繹多少岳西人的人生記憶

有人說,這是鄉野之音。於我,它卻是鄉曲之魂,是吾鄉的詩,吾鄉的畫。

岳西高腔,從不放棄岳西的本色,不放棄自己的方言,保持單一的聲腔,浸染岳西的田間地頭氣息、泥土嘉禾氣息。

鐫刻進骨子裡的鄉愁音符啊!我在悠悠揚揚里,用情懷擦亮岳西高腔的過去和未來——過去的輝煌,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演繹鄉人的生命和情懷,驕傲和輝煌;未來的春風,一片光羽一片光羽地續接古樸和優雅,希望和祝願。

《天官賜福》《九世同居》《八仙慶壽》《彭祖討壽》《上朝》《觀門樓》《魯班修造》《賀屋》《財神進寶》《賀店》《點元》《報喜》《封贈》《大金榜》……

《荊釵記》《拜月記《白兔記》《琵琶記》《金印記》《破窯記》《三元記》《妝盒記》《玉簪記》《長生記》《八義記》《五桂記》《槐蔭記》《百花記》《古城會》《清風亭》《十義記》《僧尼會《水滸記》《金貂記》《楊妃醉酒》《龍女小度》……

僅一曲《觀門樓》,就有《過府》《坐場》《鬧繡》《賀婚》《撒帳》《花燭》《成婚》《點元》……一場場,豐富、九曲、迴環;一段段,蕩氣、迴腸、流暢。

正生、正旦、小生、小旦、淨、丑、末、夫、外、雜……一時清脆,一時激揚,一時金戈鐵馬,一時泉水叮咚,一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時泥沙俱下如瀑布,一時纏綿悱惻,一時歡欣輕快……

「岳西高腔是單一聲腔劇種,獨居山林幾百年,始終沿襲傳承演唱風格,保持古風古韻。」 「音樂風格古色古香,古樸粗獷、喧闐熱鬧與優美典雅、委婉流暢兼具。」……

圍鼓坐唱、民俗表演、舞台表演,三種表演形式,各有精彩,各具特色。其中「圍鼓坐唱」是岳西高腔最早的形制。藝人圍成半圓,一半藝人演出,一半留給聽眾,亦或沒有聽眾,另一半便留給聲音,留給無形,留給大道。

大道至簡。岳西高腔雖「不被管弦」「不葉宮調」「向無曲譜」,每個藝人手裡,多有數本抄本,上面標有一套特殊的唱腔符號。這套符號,是板眼,是規定某些唱法,亦或暗示某些旋法,一一攜帶着神秘的意義和內涵。

岳西高腔,一部非遺傳承冊頁,一頁頁來自岳西山高水長、民間文化集大成也。

岳西高腔,一束帶着泥土的馨香,內斂着岳西人民特有的飽滿情愫,正在輕柔地打開,打開。 配圖:網絡 / 編輯:閨門多暇[1]

作者簡介

馮潤青,安徽省岳西縣人,安徽省作協會員。作品見於《安徽文學》《演講與口才》《博愛》等雜誌,著有散文集《零碎的思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