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守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守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7年04月29日
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
逝世 2011年05月2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傳染病學》

高守一 (1927.4.29- 2011.5.21) 細菌學與霍亂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遼寧省新民市人。1950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9年6月作為交換學者由衛生部派往印度衛生研究院進修霍亂,60年7月回國。40多年來一直從事霍亂防治研究工作。

人物簡介

高守一,遼寧新民人,細菌學與霍亂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原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高守一於1950年從國立瀋陽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54年調到中央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59年作為交換學者由衛生部派往印度衛生研究院進修霍亂;1960年7月回國繼續在中央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從事霍亂防治研究工作,先後晉升為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6年至1978年擔任中央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主任;1979年至1985年擔任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11年05月2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3]

高守一主要對細菌學和霍亂方面進行研究。

擔任職務

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微生物學報》編委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副總編輯

衛生部腹瀉病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

現任《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編委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

人物履歷

1927年4月生於遼寧省新民縣。

1945年考入滿洲醫科大學。

1946年改為國立瀋陽醫學院醫學本科。

1950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留校任微生物學助教。

1954年調中央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1958年改為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1983年該所歸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領導)任助理研究員。

1959年6月作為交換學者被衛生部派往印度衛生研究院進修霍亂。

1960年7月回國後一直從事霍亂防治研究工作。

1966年晉升副研究員,任研究室主任,1978年晉升研究員。

1979年任霍亂弧菌專業實驗室主任。

高守一
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 高守一

1981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79~1985年先後任副所長、所長。

1979~1984年被聘為世界衛生組織"急性腹瀉病及其他腸道感染"專家諮詢團成員。

1981~1988年先後任衛生部科委"霍亂專題委員會"和"腹瀉病專題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6年任國家科委"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委員。

1992年任衛生部腹瀉病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3年被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人物生平

建國初期,高守一參加過反細菌戰研究工作。1960年從印度回國後不久即逢1961年開始的由埃爾托型霍亂弧菌(EVC)引起的埃爾托霍亂世界大流行。這次大流行被稱為霍亂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它比前六次由古典型霍亂弧菌引起的世界大流行(發源地在印度)波及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進入90年代,仍在繼續擴大傳播。高守一一直本着面向防病實際,實驗室與現場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科研工作。

在印度期間,高守一用Mukerjee霍亂噬菌體分型法對加爾各答自然水中分離的霍亂弧菌進行分型時,發現水中埃爾托型菌株對第Ⅳ組噬菌體普遍不敏感,而古典型菌株卻全部敏感。從而提出可用這個噬菌體對這兩型菌株進行鑑別。解放後,古典霍亂在中國已經絕跡。1961年6、7月廣東發生霍亂,高守一趕赴現場,首次用第Ⅳ組霍亂噬菌體進行實際鑑別,結果證明病人菌株均為埃爾托型,而不是古典型。據此確診此次疫情為EVC引起的埃爾托霍亂即副霍亂。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埃爾托霍亂,也是1961年本病從其發源地印度尼西亞傳出後,引起當今霍亂世界大流行以來的最早證實。這一發現和另兩項成果作為"副霍亂的防治研究"項目獲1978年中國科學大會獎,高守一本人獲大會頒發的中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獎。

1973年高守一和同事們篩選出慶大黴素作為腸道菌的抑制劑,研製成霍亂選擇性分離培養基。這是國際上首次應用慶大黴素作為抑菌劑的選擇性培養基。經實驗室和現場考核證明,EVC在此培養基上生長快、菌落大、數量多,不僅能提高檢出率,而且可快速檢菌。經進一步改進和製成乾燥製品,更適於基層單位使用。與國外使用最廣的"TCBS瓊脂"比較,5項指標中,除製法簡便一項相同外,其他4項指標均優於TCBS。此項成果獲1990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埃爾托霍亂曾傳入中國並引起流行,但在控制後已無病人或很少有病人的情況下,外界水中仍可不斷查出EVC。當時無法區分這些水中菌株與流行期間病人菌株是否相同,給防病工作造成極大困難。高守一和同事們從中國分離的弧菌噬菌體中選出5株作為分型噬菌體,於1966年建立EVC噬菌體分型方案,對7000多株不同來源(疫區、非疫區,流行年、非流行年,人源、水源)的EVC進行分型,結果發現一個重要規律:菌株的噬菌體型與其能否引起流行之間存在密切關係。據此,高守一於1971年提出了埃爾托型霍亂弧菌的兩類菌株(流行株和非流行株)論點和區分方法。這是對國際上長期未解決的不同類型EVC區分問題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1978年又將區分方法發展為噬菌體一生物分型,區分兩類菌株更為準確。致病性的研究表明,兩類菌株的毒力、定居能力等均有顯著不同。分子遺傳學研究證實:流行株具有特徵性的染色體DNA酶譜,與非流行株的酶譜截然不同;基因探針分子雜交證明,流行株與非流行株存在有與沒有霍亂毒素基因的根本區別。這些研究均證實,兩類菌株的區分具有遺傳學基礎。在防疫工作中,按兩類菌株採取區別對待的防疫對策:集中力量加強對流行株的監測和控制,對非流行株則按一般腹瀉病菌處理,不僅提高了防疫效果,而且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已在中國推廣應用多年,並取得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項成果獲1989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研成果

1997年 O139霍亂"新發現的傳染病"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國

1989年"醫學細菌學"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國

1988年 埃爾托型霍亂弧菌流行株和非流行株兩類菌株的研究及其應用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中國

1986年 霍亂與副霍亂"熱帶醫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中國

個人生活

高守一在家中排行老大。幼時一直由母親陪伴生活在老家新民,一直到5歲時,隨父母來到瀋陽生活。由於在鄉村中出生,又是家裡長孫,所以家人對他非常溺愛,而父親主張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父母的嚴格管教對他後來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獲得榮譽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大會頒發的先進工作者獎;

1989年和1990年分別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

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

1993年全國衛生防疫站成立40周年,獲全國衛生防疫防治工作先進個人稱號[5];

1997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6]

人物評價

高守一被譽為「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他這一生始終秉持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潛心研究,開拓創新,在中國霍亂和流行病防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突破,並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科學報》評)

「我對他不能叫崇拜,應該叫非常尊重。作為一個人來講,作為一個教授來講,作為一個學者來講,他在我的心目當中幾乎是一個完人。我在做研究生整個過程當中,他不光是手把手地教你做實驗,最重要的是,他是很有胸懷的一個人,尤其是重視青年人創造性的思考。」 (高守一的學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原黨委書記祁國明評)

高守一院士是中國霍亂防治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在歷史上首次證實埃爾托霍亂在中國的存在。他建立了中國的霍亂弧菌噬菌體分型方案,提出了霍亂弧菌存在兩類菌株的論點及其區分技術,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社會效益,為中國霍亂和流行病防治、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高守一一生勤懇工作、嚴謹治學、無私奉獻。他教書育人、桃李芬芳、成果卓著,為中國醫學科技事業和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工程院評)

視頻

霍亂:防治第一人高守一

參考來源

  1. 高守一 ,中國院士館
  2. 高守一 ,中國工程院
  3. 我國霍亂防治專家高守一院士逝世 享年85歲 ,科學網, 2011-05-22
  4. 高守一 ,中國院士館
  5. 高守一 ,名人簡歷網
  6. 高守一 ,在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