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埗鎮東莞市下轄鎮,位於東莞市北部。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北緯23°05′—23°08′,東經113°45′。是東莞市下轄的32個鎮區之一,全鎮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約4.5公里。

截至2009年,常住人口16.2萬,戶籍人口3.76萬,面積34.6平方公里,下轄18個村和1個社區。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9年10月8日,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2019年全鎮GDP166.96億元。 [1]

中文名: 高埗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東莞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

面 積: 34.6 km²

下轄地區: 18個村和1個社區

政府駐地: 廣東省東莞市高埗鎮高龍中路1號

電話區號: 0769

郵政區碼: 523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15300人(2017年)

車牌代碼: 粵S

GDP: 166.96億元(2019年)

目錄

歷史沿革

嶺南地區歷史悠久,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先秦時期為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高埗鎮境地屬南海郡番禺縣管轄。東漢時屬交州。

高埗鎮因政府駐地高埗村而名。

1951年為東莞縣第四區。

1957年為第十五區,後劃入冼沙大鄉。

1958年併入石龍公社。

1961年拆出高埗公社。

1983年改社設區。

1987年4月撤區建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09年,高埗鎮下轄18個村和1個社區,分別是寶蓮村、朱磡村、新聯村、冼沙村、下江城村、塘廈村、上江城村、三聯村、歐鄧村、蘆村、盧溪村、凌屋村 、護安圍村、橫滘頭村、高埗村、低涌村、草墩村、保安圍村和新創社區。

鎮政府駐廣東省東莞市高埗鎮沿河路1號新創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埗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北緯23°05′—23°08′,東經113°45′,面積34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位於東莞市的北部,水陸交通便利,在東江下游南支流稍潭水北岸、潢湧水南岸、掛影洲圍西部,三面環水。

地質地貌

高埗鎮地形屬海灘沖積平原,地表以沖積層為主;三面環江,內部河溪縱橫交錯河涌密布,為典型的水鄉地形;地勢平坦低洼,大致東南高西南低,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1-4米之間,易受洪水和內澇積水之患。

土壤特徵

高埗鎮土壤主要為瀦育型水稻土和鹽漬性水稻土,水田以泥田、半河泥田為主。土地耕層深厚,土壤有效肥力高,適種性廣,灌溉方便。

氣候

高埗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1.9°C,最高氣溫37.9°C,最低氣溫0.9°C;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平均24小時降雨量4.85毫米,雨量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9月,期間雨量占年總雨量的80%以上,雨量大而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

年平均相對濕度達到80%,年平均日照2002小時。全年以偏南風和偏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2米/秒。

水文

高埗鎮地處東江下游。根據有關水文站測算,東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55.7億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為12800立方米/秒(1959.6.16),最小洪峰流量為31.4立方米/秒(1955.5.5);最大流速2.7米/秒,最小近於零。東江發源於江西省鄔縣椏髻缽,流經龍川、河源、紫金、博羅、長陽、惠州等縣(市)進入東莞市橋頭鎮,從市北邊自東向西橫貫而過,在石龍頭分流為北幹流和南支流。北幹流流到漁民洲分出一條支流,沿該鎮西部邊界,流經塘廈、護安圍、保安圍、蘆村注入東江南支流,形成潢涌河。東江南支流沿該鎮西部邊界,流經該鎮的上江城、下江城、稍潭、柳樹坊、蘆村,奔向 獅子洋。

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為枯水期,流速緩慢,水流清澈,5-9月為洪水期,流速大,水濁。外江最高水位:上江城5.20、高埗4.30、蘆村3.73、塘廈5.44(按珠基算)。

自然資源

水域

高埗鎮地表水資源豐富,主要由河流及水庫組成,總量共計0.72億立方米。河流主要有東寶河和東引河,水庫共有6座,其中小Ⅰ型水庫3座,小Ⅱ型水庫5座,均位於鎮的北部。

生物

高埗鎮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112種)、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15種、竹類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42種,水果類20多種、野生中草藥87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游生物共6門80屬。

人口民族

截至2009年,高埗鎮常住人口16.2萬,戶籍人口3.76萬。民族以漢族為主。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215300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3年,高埗鎮地區生產總值117.79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8%;各項稅收總額17.07億元,增長7.9%;鎮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2億元,增長13.6%。

2019年全鎮GDP166.96億元,同比增長8.2%,固投總額增長42%,進出口總額增長8.1%,進口總額增長29.3%。

2019全年新引進6宗總投資9.8億元的市重大項目,統籌盤活廠房面積達33.5萬平方米,24家企業成功申報2019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孵化器」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第一產業

2013年,高埗鎮水稻總產量73噸,蔬菜總產量2665噸,水果總產量54噸,肉類總產量3003噸,水產品產量2034噸,禽蛋產量219噸,牧業產值4262萬元,漁業產值1544萬元。

第二產業

到2013年,高埗鎮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有6500多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億元。

第三產業

到2013年,高埗鎮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43.97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7.2%。其中,出口總值60.43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1%。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金額(新口徑)達1.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新口徑)達3.33億美元。2013年東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進入市「50強民營企業」,「馬可波羅」品牌入選中國馳名商標。全鎮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5家,市民營科技企業36家,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省著名商標4個,省名牌產品1個。

社會事業

教育

高埗鎮6所公辦中小學校全部通過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評估,實現公辦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覆蓋,其中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1所,東莞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5所。

2019年,推動了教育擴容提質「七大項目」,新引進國際名校伊仕頓國際學校於9月份正式啟用,提供全市為數不多的高品質國際教育服務。

衛生

高埗鎮於2007年成功創建成為「國家衛生鎮」,並於2012年複評成功,繼續蟬聯「國家衛生鎮」稱號,該次是高埗鎮第二次接受「國家衛生鎮」的複審。全鎮12個村設立了衛生站,比較偏遠的村民小組和規模較大的工業區設立了衛生室。截至2012年末醫療衛生行業有職工40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45人;中級職稱以上的衛技人員46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1人。

文化

截至2012年,高埗鎮共建有企業圖書室、閱覽室近80個,面積達12000多平方米,藏書量超過了28萬冊。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172個,面積有35064平方米。企業展覽室有30多個,面積20000多平方米;企業文化廣場18個,面積有18315平方米;文化公園28個,面積有83500平方米。企業歌舞廳156個,面積39975平方米。其中,華宏眼鏡廠建有占地30000多平方米的體育廣場和休閒花園和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職工俱樂部,內設影院、電視房、圖書室、棋牌室、電子閱覽室、室內娛樂健身室、舞廳、黨員活動室等,圖書室的藏書量達1萬多冊,有200多種報刊雜誌,於2008年被廣東省總工會評為「職工書屋」。

為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傳統曲藝文化,高埗鎮在2014年7月正式啟動了「廣東省曲藝之鄉」創建工作,到2012已成立鎮級曲藝社1個,村級曲藝社18個,企業、學校曲藝團隊8個,以及一個鎮級業餘文藝隊,專兼職曲藝工作人員達300多人,骨幹成員近600人。

2015年,高埗鎮有鎮級曲藝社1個,村級曲藝社18個,企業、學校曲藝團隊8個,以及一個鎮級業餘文藝隊,專兼職曲藝工作人員達300多人,骨幹成員近600人,據有關資料顯示,曾活躍在高埗的民間曲藝就有舟苦歌、嫁娘歌、木魚歌等,而其中影響最廣,群眾基礎最深厚的就要數粵劇了。

社會保障

2015年累計徵集社保基金12.57億元,參保企業2439家,五大險種參保人數達到66.64萬人次,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累計支付75.21萬人次,共計2.83億元。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合共6948人,領取城鄉居民養老津貼2365人。完成社會養老保險(村、社區)繳費標準調整。大力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成功推薦就業442人,落實幫扶就業資金903.6萬元。完成1134人次戶籍勞動力技能培訓。舉辦「平安回家相約高埗」就業服務活動、春風行動招聘會、組織參加「2015校企合作洽談會」和青年見習訓練集中招訓等活動15場。建成17家「村民車間」,安置近600人就業。

城市建設

高埗強力打造了高質量發展新平台。連續第二年全速推進2019年城市品質提升十大亮點工程,一批高品質項目落地。完成莞潢中北路景觀提升等工程項目建設;

交通運輸

截至2008年9月,高埗鎮的對外交通系統主要依靠高埗大道和北王路兩條南北向道路和部分水路運輸。

大橋

高埗鎮北面有三保大橋、潢涌大橋、草墩大橋與中堂鎮相連,經中堂鎮可到達廣州廣園東路,南經高埗大橋可通萬江區、往北王路經石碣鎮大王洲大橋可達東城區。東側通過高龍大道和新區大道可至石碣鎮。

水路

水運方面,高埗鎮三面臨水,東江南北支流和潢涌河環繞其南北和西面,鎮域內部也河涌稠密,水運條件較好。

公路

高埗鎮道路系統基本形成「三縱」(高埗大道、莞潢路、北王路)和「三橫」(高龍大道、新區大道、三塘路)的鎮域道路交通主幹網,還有振興路、中心路、江城路等主要的組團聯繫道路,村與村之間也通過支路與主幹網相連。有道路用地182公頃,占全鎮現狀建設用地的13.89%,人均道路面積16.01平方米。有長途客運站一處,位於北王路中段,為東莞市長途汽車站的重要組成。

歷史文化

方言

高埗鎮的本土方言是粵語。

視頻

東莞:高埗鎮隨拍,環境非常不錯,這是不是東莞最厲害的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