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倉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高倉鎮

所屬地區:紅塔區中南城郊結合部

高倉鎮地處紅塔區中南城郊結合部,距離中心城區4千米,北臨高新技術開發區,南與研和鎮相連接。占地面積65.7平方千米。

高倉鎮第四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工業強鎮,農業穩鎮,商業活鎮"發展戰略和"一三四四"工作思路:實現"一個轉變"--經濟社會發展轉變到科學發展軌道上來;夯實"三個基礎"--工業強鎮的基礎,農業穩鎮的基礎,商業活鎮的基礎;搞好"四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民主政治建設,黨的建設;實現"四個突破"--農村經濟發展有突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突破,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有突破,農村新型文明村建設有突破。

2006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24450萬元,比上年增加15635萬元,增長14.4%,其中:一產業11068萬元,增1000萬元、9.93%;二三產業113382萬元,增14635萬元、14.8%。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222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4.5萬元,比上年增167.8萬元、16.7%;農民人均純收入4172元,增303元、9.9%。招商引資3812.4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23.6萬元。 [1]

經濟

2006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24450萬元,比上年增加15635萬元,增長14.4%,其中:一產業11068萬元,增1000萬元、9.93%;二三產業113382萬元,增14635萬元、14.8%。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222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4.5萬元,比上年增167.8萬元、16.7%;農民人均純收入4172元,增303元、9.9%。招商引資3812.4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23.6萬元。

2007年上半年,高倉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體幹部的紮實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業活鎮"的發展戰略和"一三四四"工作思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統領,搶抓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農村經濟呈現增長較快、效益較好、活力較強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72281萬元,比2006年增加9416萬元,增長14.98%,完成年計劃的51.6%,其中:一產業收入完成7469萬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2105萬元,增長39.24%,完成年計劃的62.2%;二三產業收入完成64812萬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7311萬元,增長12.71%,完成年計劃的50.6%。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83.3萬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189.2萬元,增長38%,完成年計劃的5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6.58元,比2006年同期人均增加335.65元,增長22.07%,完成年計劃的41.5%;全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016萬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3422萬元,增長131.82%,完成年計劃的62.2%;生豬出欄32391頭,比2006年同期增加8365頭,增長34.8%,完成年計劃的52.2%。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一是要抓好項目支撐。高倉村以汽車配件、農產品批發、商飲等服務業為重點發展第三產業;龍樹村以"農家樂"項目為重點發展生態旅遊業;梁王壩村、桃源村、排山村以發展新型工業和物流運輸業為重點,大力引進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符合產業導向政策的"三低一高"企業項目。二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不斷完善"村有鎮管,組有村管"的財務管理制度,推行村級財務開支審批制度,實行計劃和限額管理,推進農村財務會計電算化;加強村理財小組人員業務培訓,開展村級財務公開和抽查審計工作,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抓好新農村示範工程建設。在2007年新農村建設試點高倉村,開展以村莊道路建設、美化綠化家園、豐富群眾文體生活為突破口的創建工作,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注重培育新型農民。一是要大力開展思想教育,培養積極進取的新型農民。進行多形式的思想教育,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的家園,改善村容村貌,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二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科教事業,培養知識豐富的新型農民。大力推進村民素質教育,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全面提高村民的實用技術水平;創建"全國科普示範村",進一步加強科普網絡建設,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科技知識。三是要大力開展民主法制教育,培養遵紀守法的新型農民。廣泛宣傳各種法律法規,讓廣大農民學法懂法,守法護法,依法辦事;加強農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民主法制觀念,預防和減少農村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開展重大活動和重大建設,要尊重民願、調動民力,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