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騎馬壩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騎馬壩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騎馬壩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

騎馬壩鄉,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地處綠春縣中部,東與三猛鄉接壤,東南與平河鎮為鄰,南連半坡鄉,西鄰大水溝、大黑山,北倚黃連山與牛孔鄉大興鎮毗鄰,距綠春縣城115千米, 區域總面積475.5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騎馬壩鄉戶籍人口為13909人。 1958年3月,設立騎馬壩鄉公社;1984年,由騎馬壩公社改為騎馬壩鄉。 截至2020年6月,騎馬壩鄉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秀水河社區。 截至2019年末,騎馬壩鄉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1]

位置境域

騎馬壩鄉地處綠春縣中部,東與三猛鄉接壤,東南與平河鎮為鄰,南連半坡鄉,西鄰大水溝、大黑山,北倚黃連山與牛孔鄉大興鎮毗鄰,距綠春縣城115千米, 區域總面積475.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騎馬壩鄉地形以山區為主,高山峽谷地貌。地勢北高南低;主要山脈有黃連山,境內最高峰帕帕洛包位於黃連山,海拔2474.7米;最低點東嗎村腳位於小黑江河邊,海拔550米。

氣候

騎馬壩鄉屬熱帶、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無雪;多年平均氣溫20.5℃,1月平均氣溫14.7℃,極端最低氣溫2.7℃(1969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8.7℃,極端最高氣溫35℃(2012年7月20日);最低月均氣溫6.5℃(1975年12月),最高月均氣溫29℃(1987年5月);平均氣溫年較差0.3℃,最大日較差10℃(1969年12月15日);生長期年平均255天,無霜期年平均360天,最長達365天,最短為29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5小時,年總輻射10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966.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8天,最多達195天(2007年),最少為153天(2004年;最大雨量2100毫米(2001年),最少雨量1876毫米(200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水文

騎馬壩鄉境內河道屬小清河等八大流域,河流分布很多,有小黑江、渣嗎河、瑪玉河、哈批河、普馬河、秀水河、旦丁河、依朋河等十幾條支流,其中小黑江流域面積850平方千米,占10%;主要河道有一級瑪玉河、哈批河、普馬河、秀水河、旦丁河、依朋河6條,總長60千米;二級有河渣嗎河1條;三級有小黑江1條,總長23千米;河網密度1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5.3億立方米,年排澇量3.5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4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渣嗎河,流經境內5個行政村,長45.2千米,流域面積56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瑪玉河、哈批河、普馬河、秀水河、依朋河等。

自然災害

騎馬壩鄉主要自然災害有風暴、洪澇、山體滑坡等;風暴災害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5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4月24日,東龍、壩嘎、莫洛地區受災。

自然資源

2011年,騎馬壩鄉有耕地2.3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5萬畝,林地3.6萬畝。騎馬壩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銅、鋅、鋁等,其中銅儲量1億噸,地質儲量3億噸,已經開發的有銅礦,位於騎馬壩鄉的東南部,礦區面積1平方千米,地質儲量3億噸,可采量2.5億噸,年產量120萬噸。 騎馬壩鄉森林覆蓋率達67%。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騎馬壩鄉總人口有1401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14人,城鎮化率5.8%;另有流動人口98人。總人口中,男性7471人,占53.3%;女性6548人,占46.7%;14歲以下2568人,占18.3%;15—64歲8231人,占58.7%;65歲以上3220人,占23%;總人口中,漢族58人,占0.4%;有哈尼、傣、彝、瑤、拉祜5個少數民族,共13961人,占99.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哈尼、傣、彝3個民族,其中哈尼族969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9.4%;傣族1756人,占12.6%;彝族1309人,占9.4%。2011年,騎馬壩鄉人口出生率4.3‰,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長率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8.7人。 截至2017年末,騎馬壩鄉常住人口為14532人。 截至2018年末,騎馬壩鄉戶籍人口為14286人。 截至2019年末,騎馬壩鄉戶籍人口為13909人。

視頻

騎馬壩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