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駕駛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駕駛杆是航空航天科學技術一個名詞術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駕駛杆,是指駕駛員操縱飛機升降舵和副翼的控制杆或盤。裝在駕駛員坐位正前方。大型飛機多為駕駛盤,小型飛機以杆狀為多。前推駕駛杆,升降舵向下偏轉,飛機低頭;後拉杆,則升降舵向上偏轉,抬機頭;向右推杆或轉盤,副翼右上左下,飛機右轉;向左推杆或轉盤,飛機左轉。駕駛杆和操縱面的連接有機械式、液壓助力式和電傳操縱式。小型低速飛機多用機械式,對於大型和高速飛機,機械式的力矩小,不足以帶動操縱面,用液壓助力才能到達操縱的目的。電傳操縱式藉助電信號操縱液壓伺服系統來控制飛機狀態,精確省力,20世紀80年代初在民航機上開始應用。駕駛杆(盤)由手柄(手輪)、立柱、橫樑、鏈輪、傳感器等組成。根據不同用途還在其上裝設一些按鈕、開關。

在最新的電傳操縱式的飛機上,由於只控制電信號,部分新式軍用飛機和空中客車生產的客機把駕駛杆設計為小手柄,置於駕駛員側方,亦稱側杆。側杆式操縱機構,緊湊小巧,操縱靈活,但駕駛員感受不到舵面上的作用力,降低了對飛機的感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