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藺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藺子 |
馬藺子,屬鳶尾科多年生草本,高約25~30餘厘米。花莖近上端有3片葉狀苞片;花淡藍紫色,蒴果紡錘形,具三棱,先端細。種子多數,紅褐色,為不規則的圓形,有棱。花期4~6月。果熟期8~9月。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馬藺子
別稱; 馬蓮子、馬楝子、蠡實
科; 鳶尾科
分布區域;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目錄
1正文
2異名
3來源
4藥材標準
5植物形態
6採集
7藥材
8炮製
9性味
10歸經
11功用主治
12用法與用量
13宜忌
14選方
15臨床應用
正文
馬藺子 (《唐本草》)
異名
蠡實(《本經》),荔實(《別錄》),馬楝子(《本草圖經》),馬蓮子(《河北中藥手冊》)。
來源
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種子。
藥材標準
【標準來源 】
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版)
馬藺子 Malinzi SEMEN IRIDIS 本品為鳶尾科植物白花馬藺(原變種)Iris lactea var. lactea Pallas 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採收果實,曬乾,搓出種子,除去果殼及雜質,曬乾。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多面體或扁卵形,長4~5mm,寬3~4mm。表面紅棕色至棕褐色,多數邊緣隆起,基部有淺色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切斷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質,胚位於種臍的一端,黃白色,細小彎曲。氣微,味淡。
【鑑別】 取本品種皮粉末1g,加10%硫酸溶液20ml,置水浴上加熱10分鐘,濾過,濾液加乙醚2ml,振搖,靜置後,分取醚層,加5%氫氧化鈉溶液3ml,水層顯粉紅色。
【炮製】 除去雜質,篩去灰屑,洗淨,乾燥。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肝、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止血定痛。用於濕熱黃疸,痢疾,咽炎,癰腫,吐血,衄血,血崩等。
【用法與用量】 5~10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植物形態
馬藺(《唐本草》),又名:旱蒲(《禮記》),劇草、豕首、三堅(《本經》),荔(《說文》),馬薤(《禮記》鄭玄注),馬蓮(《釋草小記》),蠡草(《綱目》)。 多年生草本,高約25~30餘厘米。根莖粗壯,根細而堅韌。葉基生,線形,長20~40厘米,
寬3~6毫米,先端漸尖,全緣,下部帶紫色,質較硬,光滑無毛,平行脈兩面凸起,7~10條。花莖近上端有3片葉狀苞片;花淡藍紫色,1~3朵,生於花莖頂端,花被6,2輪,下部聯合成筒,外輪匙形,向外彎曲而下垂,內輪倒披針形,直立;雄蕊3,密接在花柱外側,花葯長;蜂蕊1,子房下位,狹長,花柱3深裂,扁平,柱頭呈花瓣狀2裂。蒴果紡錘形,具三棱,先端細。種子多數,紅褐色,為不規則的圓形,有棱。花期4~6月。果熟期8~9月。 生於向陽的山野。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馬藺根)、葉(馬藺葉)、花(馬藺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
8~9月果實成熟時割下果穗,曬乾,打取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藥材
乾燥成熟的種子為扁平或不規則卵形的多面體,長約5毫米,寬3~4毫米。表面紅棕色至黑棕色,摹部有黃棕色或淡黃色的。種臍,頂端有合點略突起。質堅硬。切斷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質性;胚位於種臍的一端,白色,細小彎曲。氣微弱,味淡。以赤褐色、飽滿、純淨者為佳。 主產江蘇、遼寧、河北、北京等地。
新疆地區尚以同屬植物鹼地馬藺的種子,與馬藺子同等入藥。
炮製
揀淨雜質,篩去灰屑,搗碎或武火炒至鼓起為度.。 《綱目》:"凡入藥炒過用,治疝則以醋拌炒之。"
性味
甘,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
③《蜀本草》:"寒。"
歸經
①《得配本草》:"入陽明經血分。"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解毒。治黃疸,瀉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帶,喉痹,癰腫。
①《本經》:"主皮膚寒熱,胃沖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
②《別錄》:"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
③《唐本草》:"療金瘡血內流、癰腫等病有效。"
④《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煩悶,產後血運並經脈不止,崩中帶下,消一切瘡癤腫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敷蛇蟲咬,殺草毒。"
⑤《綱目》:、"治小腹疝痛、腹內冷積、水痢諸病。"
⑥《醫林纂要》:"破血,軟堅。"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宜忌
①《別錄》:"多服令人溏泄。"
②《得配本草》:"燥熱者禁用。"
選方
①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馬藺子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②治水痢:馬藺子、乾薑、黃連。上三味為散。熟煮湯,取一合許,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斷。冷熱皆治。(《隨身備急方》馬藺散)
③治月經過多:馬藺子三錢,馬藺花三錢,石榴皮四錢。共為細末,一日分三次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④治喉痹腫熱痛悶:川升麻一兩,馬藺子二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蜜水調下一錢。(《聖惠方》升麻散)
⑤治咽喉腫痛:馬藺子二錢,牛蒡子三錢,大青葉一兩。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⑥治鼻衄、吐血:馬藺子二錢,白茅根一兩,仙鶴草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
①治療骨結核
將馬藺子放在鐵鍋內炒干研粉內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兒酌減。另用其粉2份,凡士林5份,調成藥膏外敷。觀察骨結核59例,用藥時間2~8個月,痊癒者20例,顯著好轉27例,其餘結果不明。
②避孕
將馬藺子60克搗碎,加水2碗熬成1碗,加入黃酒0.5斤或1斤,稍煮,連渣帶湯分成6份。經渴泵咳?次,連服3天。或將壓碎的馬藺子加工製成膠囊劑,50克生藥相當於18粒膠囊,每天2次,每次3粒,從月經第1天起服用,連服3天。湯劑試用於200例育齡婦女,1個月內懷孕者6例;另觀察25例,3個月懷孕者4例,6個月懷孕者7例。膠囊試用於220例(其中80%左右為哺乳期婦女),服藥後3個月內懷孕者63人。服藥後少數有月經提前、錯後,經量或多或少,白帶稍多等副作用。故以馬藺子作避孕藥,殊欠理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