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爾科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出生 1927年3月6日
國籍 哥倫比亞
別名 馬爾克斯、賈西亞•馬奎斯
職業 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
知名於 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2011第六屆外國作家富豪榜首富
知名作品 《百年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
《苦妓追憶錄》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標杆」,

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

1999年馬爾克斯罹患淋巴癌,2012年患老年痴呆症。2014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目錄

1人物簡介

2作品年表

3主要榮譽

4代表作品

5獲得獎項

6改編電影

7中文版權

8宣布患病

9因病去世

10探訪故鄉

人物簡介

加夫列爾·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 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

1947年考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

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

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

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

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

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

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

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並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1982年,哥倫比亞發生地震,他回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6年1月宣布封筆。

馬爾克斯在患淋巴癌後接受了化療,導致大量腦部神經元缺失,這加速了他罹患老年痴呆症。

2014年4月1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作品年表

1947年-《第三次辭世》

1955年 - 《枯枝敗葉(La hojarasca)》

1958年-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 scriba)》

1962年 - 《格蘭德大娘的葬禮(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

1962年 - 《藍寶石般的眼睛(Ojos de perro azul)》

1962年 - 《惡時辰(La mala hora)》

1964年 - 《百年孤獨(Cien años de soledad)》(備註:小說單行本於第二年出版)

1970年 - 《落難海員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

1972年 - 《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純真的埃倫蒂拉和殘忍的祖母(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

1975年 - 《家長的沒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

1981年 -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1990年被李少紅、蕭矛改編成電影《血色清晨》)

1982年-《番石榴飄香》(El guayava común agita la fragancia)》

1985年 - 《霍亂時期的愛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1989年 - 《迷宮中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1992年 - 《奇怪的朝聖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

1994年 - 《關於愛和其它惡魔(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1996年 - 《綁架(Noticia de un secuestro)》

2004年- 《苦妓追憶錄(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2010年-《我不是來演講的(yo no vengo a decir un discurso)》

主要榮譽

1962年 - 《惡時辰》獲埃索獎

1969年 - 《百年孤獨》獲意大利基安恰諾獎

1969年 - 《百年孤獨》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

1971年 -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稱號

1972年 - 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加列戈斯文學獎

1981年 - 獲法國政府頒榮譽軍團勳章

1982年 - 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2年 - 獲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2006年 - 獲第26屆《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代表作品

百年孤獨

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獨》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爾克斯也一躍成為蜚聲文壇的世界級作家。

《百年孤獨》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孔多鎮 ,描述了布恩蒂亞家族百年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和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其內容涉及社會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的濃縮投影。

《百年孤獨》風格獨特,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粗獷處寥寥數筆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細膩處描寫熱戀中情慾煎熬如慕如訴;奇詭處人間鬼界過去未來變幻莫測。輕靈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紀現代文學中不容錯過的精品。

《百年孤獨》的英譯本在數十種外文版中被公認為最佳。以此為基礎的中譯本(高長榮譯,十月文藝出版社,北京)也為幾種中譯本中的佼佼者。《百年孤獨》另有從西班牙文直接翻譯的版本:黃錦炎等合譯的上海譯文出版社版與吳健恆獨力翻譯的雲南人民出版社版。

台灣推出過2種透過英譯本轉譯的版本,分別是宋碧雲翻譯的《一百年的孤寂》(遠景出版公司,台北)和楊耐冬翻譯的《百年孤寂》(志文出版社,台北),有些評論認為宋碧雲的譯本比較動人,楊耐冬還從英文轉譯了題為《馬奎斯小說傑作集》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某些跡象顯示,台灣青年小說作者張大春吳繼文駱以軍等人受到這些譯作的影響。

《百年孤獨》的相關資料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

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

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着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

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如本書寫外部文明對馬孔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着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着……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後面亂滾」;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哄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後,將屍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後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着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象力,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苦妓追憶錄

「在我90歲時,我決定給自己一個禮物,與一個年輕的處女過夜。」 《苦妓追憶錄》的故事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講一個老記者為了慶祝自己的90大壽,特地找了個14歲的處女圓房,以示自己雄風猶存。沒想到上床之後,他才發現,少女已被鴇母用了藥,整夜昏睡不醒。老頭子看着身邊少女的青春胴體,不僅打消了取其貞操的念頭,而且發現自己竟然愛上了她。

這實在令他大感驚奇,對他而言,愛情的生髮堪稱平生的頭遭。他輕輕吻着她,溫柔地看着她,還對她唱起了往日的情歌,而她卻一直長睡不醒。

他轉而回憶起自己一生的買春經歷。他這輩子曾與之尋歡的妓女多達500餘人,但他從未意識到,自己還能從妓女們身上尋得真愛。

老頭子不由得悲從心生。「如果你得不到愛,那麼性留給你的只有安慰,」他總結道。

現在,這姍姍來遲的愛情,帶給他不再是愉悅,而是逐漸升騰的痛苦,甚至嫉妒。老頭子終於明白了,將要奪去他老命的不該是年齡,而是愛。

同時,邁入90歲的大門也許是一個機會,可以「讓我把自己在烤架上翻個個兒,開始好好地烤烤另一面,過好另外的90年。」

誕生

原圖鏈接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

哥倫比亞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新作《苦妓追憶錄》在盜版風起的壓力下,於10月19日提前在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上市。此前一周,小販已開始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達街頭兜售此書的多種盜版,出版此書的蘭登書屋旗下的Mondadori出版社,被迫將原定10月27日的發行日期提前,並以130萬冊(其中精裝本30萬冊)的天文印數,擠壓盜版的市場空間。且由於市場需求強烈,出版商已決定加印此書50萬冊。

最出人意料的舉動則來自作家本人。在付印前的最後一刻,加西亞·馬爾克斯改寫了小說的最後一章,以瞞天過海之術,打了盜版商一個措手不及。但作家本人表示,改稿實乃出於文學上的原因。

這也許不是託辭。西語文學翻譯家林一安說,經他比對不同版本,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版的回憶錄《滄桑閱盡話人生》(Vivir Para Contarla),便曾在發表後的短時間內做過多處改動。

因緣

《苦妓追憶錄》不僅是對愛情的禮讚,亦可被視作獻給生命的頌歌。加西亞·馬爾克斯近幾年來一直在與病魔纏鬥。他現居墨西哥,定期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癌。從打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之後,他幾乎取消了一切公開活動,全力寫作計劃中的三卷本回憶錄,並出版了回憶錄的首部《滄桑閱盡話人生》,大為成功。

《苦妓追憶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自1994年的《愛情及其他邪魔》之後,10年來出版的首部小說。他的經紀人日前透露,加西亞·馬爾克斯很快還將出版一個短篇小說《我們將在八月看見對方》《苦妓追憶錄》的篇幅也不長,只有109頁。

西語媒體皆對此作竭盡溢美之辭。西班牙《國家報》刊文稱:「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這部作品光彩奪目,一如以往,且在如此之短的篇幅中,放射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哥倫比亞評論家康拉多·祖魯阿加寫道:「令人吃驚的是充滿着整部小說深刻的懷舊之情,當這個90歲的男子看着熟睡的少女,不禁深陷憂鬱之中,宛如在描寫一頭溫柔的鬥牛。」

哥倫比亞作家豪爾赫·弗朗哥則說:「加西亞·馬爾克斯打亂了令我們衰老的生物鐘,通過其筆下的老壽星指出,人的年齡並非為其實有,而是來自於他的感受。」

哥倫比亞前文化部長阿爾貝托·卡薩斯認為,此書「唯一的蛇足之處,便是書名,因為書中的女孩子們並不悲傷」。

改編電影

2007年,邁克·內維爾導演賈維爾·巴登、喬凡娜·梅索茲毆諾主演《霍亂時期的愛情》,算是最為著名的馬爾克斯電影作品,但為了它的版權,好萊塢知名製片人斯坦多夫軟磨硬泡了三年,最後用了苦肉計,表示自己會像主角阿里薩那樣,一直磨夠50年,這才最終打動馬爾克斯,耗資300萬美元拿下此戰。

馬爾克斯自己原本也算得上是一名劇作家,他的幾部重要作品都親自參與編劇,如《霍亂時期的愛情》、《苦妓追憶錄》、《沒人寫信給上校》、《事先張揚的殺人事件》等。但他影響最大的代表作《百年孤獨》卻一直未能搬上銀幕。[2]

法國雜誌《巴黎評論》曾問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何時拍電影,馬爾克斯與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曾在1990年的新拉美電影節會晤,後曾公開表示《百年孤獨》僅黑澤明能拍電影。然而黑澤明不久卻去世了,馬爾克生前曾力阻他人的一切將《百年孤獨》改編電影的努力,另外電影界也公認《百年孤獨》內容過於龐雜改編電影難度太高,所以至今尚無電影人去做這一努力。[3]


中文版權

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馬爾克斯於1982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之後,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作家授權的情況下便被我國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蜚聲世界文壇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多部經典更是有多個版本盛行於市。

1990年,馬爾克斯與代理人卡門·巴爾塞伊絲女士曾到北京和上海訪問。這次中國之行給作家留下頗為糟糕的印象,書店隨處可見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書。 馬爾克斯在結束中國之行後發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其作品,特別是《百年孤獨》」。

直到2010年中國農曆春節前夕,經過新經典的努力,新經典版權部收到了卡門發來的授權通知,馬爾克斯願意將《百年孤獨》交給該公司推出中文版。

宣布患病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家人說,馬爾克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可能今後無法再從事寫作。馬爾克斯的弟弟海梅在2012年7月6日在哥倫比亞北部城市卡塔赫納舉行的國際青年聯誼活動上說,馬爾克斯家族有老年痴呆遺傳史,馬爾克斯在1999年患上淋巴癌,為了抗癌他接受了化療,導致大量腦部神經元缺失,這都加速了他罹患老年痴呆症。經過一段治療後,醫生確定他無法再從事寫作,他與寫作告別了一段生涯!

因病去世

墨西哥城2014年4月17日電,哥倫比亞著名作家、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17日下午(編註:北京時間18日凌晨)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哥倫比亞總統曼努埃爾·桑托斯當天在其個人微博上說,馬爾克斯是史上最偉大的哥倫比亞人,偉人永遠不會與世長辭。他當天發表電視講話說,馬爾克斯的辭世讓哥倫比亞舉國悲痛,帶來「千年的孤獨和悲傷」。他宣布,哥倫比亞將舉國哀悼3天,政府機構降半旗。

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當天表示,他以國家名義向當今最偉大作家的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認為馬爾克斯使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走向了全世界。

2014年3月31日,馬爾克斯因肺炎及相關疾病入院治療,4月8日出院回家接受保守治療。14日,他的病情再次惡化 。 [4]

探訪故鄉

擁有300多年歷史的聖卡洛斯宮,內部裝飾是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時期風格:暗紅色的壁紙、晶瑩剔透的水晶燈、胡桃色的樓梯與地板。但在當地時間2015年5月22日上午,這裡卻散發出中國綠茶和哥倫比亞咖啡融合的香氣。 [5] 中國作家在這裡暢言自己對拉美文學的理解,而哥倫比亞作家則不斷追溯自己對於中國文學的喜愛和對中國社會的認知。當天由中哥兩國文化部門舉辦的「中國—拉丁美洲人文研討會」,如同一場中國與拉丁美洲文明的相互「致敬」,而中國總理李克強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的出席,則讓這場「致敬」進一步升級。

6位中、哥作家,與李克強總理、桑托斯總統在當天的交流中先後發言。中國作家莫言說,來到馬爾克斯的故鄉哥倫比亞,對他而言是「幻想變成現實」。他說,自己當年幻想見到馬爾克斯時的第一句話是:「先生,我在夢中曾經與你一起喝過咖啡,但哥倫比亞的咖啡裡面,有點中國綠茶的味道。」

李克強總理則在隨後的講話中說,希望中國的作家們在這裡多喝點哥倫比亞咖啡,創造出更多溝通兩國人民的作品。「期待中拉人文交流更加廣闊、深入心靈!」


泛黃的黑白照片,凝神沉思的側影,為緬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加博的一生」為主題的攝影展於21日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開幕。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魏然在攝影展開幕式上說,「加博」是親友和讀者對馬爾克斯的愛稱。繼承了父親遊歷的品格,馬爾克斯年少時便離家到卡塔赫納和波哥大等地讀書打工,由於多次乘船往返於馬格達萊納河,他以這條河為背景寫作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

也正是在這條河上的一個渡口,馬爾克斯認識了後來的妻子——有着埃及血統的鄰家女孩梅賽德斯·巴爾查。同馬爾克斯筆下的許多愛情故事一樣,他與梅賽德斯一見鍾情。

紐約巴塞羅那,從巴黎哈瓦那,從卡塔赫納墨西哥城,相識73年,攜手56載,提起這段頗有魔幻色彩的現實中的愛情,最令魏然動容的,是馬爾克斯寫《百年孤獨》時他們一同度過的窮苦落魄時光。

當時的馬爾克斯已辭去工作全心投入小說創作,妻子梅賽德斯一人撐起照顧丈夫和兩個孩子的重擔。在花光存款後,她不得不賣掉車子、電話等家裡所有值錢東西。但家裡唯一沒有短缺過的,就是馬爾克斯寫作用的稿紙。

「如果沒有梅賽德斯,我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本書。」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曾這樣說道。

哥倫比亞駐華公使路易斯·霍爾海·桑阿向記者介紹,本次攝影展精選18張由馬爾克斯的家人和朋友拍攝的照片,帶領讀者以最親近的方式了解這位文學巨匠平凡的生活一面。

有人說,翻譯是譯者與作者跨越時空的對話。作為馬爾克斯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的譯者,魏然認為,作品裡和鏡頭前的馬爾克斯都給他一種融洽的感覺,「既是讀者與作家的融洽關係,也是攝影師和畫中人的融洽關係。」

魏然指出,在照片中馬爾克斯自由隨性,動作舒展,與之相反的是,他的作品中不乏精心設計和錘鍊的隱喻,由精巧的敘事鏈條銜接,共同組成另一種完整圖形。

視頻

《百年孤獨(節選)》 加西亞·馬爾克斯

參考資料

  1. [1]「無法使別人相信我們真實的生活,是我們孤獨的癥結所在 2014年04月19日
  2. [2]馬爾克斯拒絕改編《百年孤獨》 只因黑澤明去世 鳳凰網 [2014-4-18]
  3. ,書匯網 .[2014-4-18]
  4. [3]《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逝世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 [2014-4-18]
  5. 李克強帶莫言蔣方舟訪馬爾克斯故鄉(圖) [201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