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禮遜教堂
圖片來自blogspot

馬禮遜堂(葡萄牙語:Capela Protestante)是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轄下的一所羅馬風格小聖堂﹐位於澳門東方基金會新會址邊的永久墓園(現在的舊基督教墳場)內,即賈梅士廣場賈梅士公園附近。[1]

該堂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21年建立,但現今可以給各種教派背景的信徒參與敬拜。現今的聖堂,曾於1922年重修, 是澳門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

聖堂的興建是為了紀念曾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傳教士羅拔·馬禮遜,聖堂的畫窗上刻畫了一本聖經的圖案並寫上「太初有道」的字樣,在聖壇的兩旁,分別放置紀念占士安迪葛及亨利馬基臣的紀念碑。

目錄

歷史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人由18世紀後期,直至1834年在中國經商。 其章程規定,僱員包括定期參加神聖的服務,並派牧師從英國到部長的精神需求的員工。

1821年之前,當這塊小聖堂和墓地(舊基督教墳場)的土地被收購,該聖堂可能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簡單的一間辦公室。 此次收購墓地是由受聘於東印度公司傳教士及翻譯馬禮遜的妻子瑪麗·馬禮遜去世有關。 在此之前,葡萄牙當局只允許天主教墓葬在殖民地。

沒有人知道有關現場第一個教堂的建築,最早記載在1833年結婚儀式在此教堂進行。

1834年,當東印度公司喪失了貿易壟斷,教堂和墓地的責任是由英國政府管理。這個責任是在1870年轉讓契約轉移到受託人,由三名高級代表至少有兩個國家新教成員居住在澳門。

1921年,聖堂重建所需的完整,除了原有的基礎。兩個條件放在這些作品,它必須從街上背後隱藏的高牆上,它可能沒有教堂鐘聲。教堂的結構不變,一直以來,這些工程完成於1922年。

二戰後墳場轉交聖公會管理,教堂則以馬禮遜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

參考文獻

  1. 馬禮遜堂,blog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