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丁路德桌邊談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馬丁路德桌邊談話》,作 者 :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譯 者 : William Hazlitt 顧華德,出版社 : 橄欖出版社。

內容簡介

《馬丁路德桌邊談話》的內容取材自馬丁路德的對話、與友人用餐、散步時或者履行神職過程中所發表的觀點與意見,是馬丁路德極具屬靈價值的言論。馬丁路德關於偉大屬靈真理的談話充滿宗教意味,其中大部分都跟基督教的核心價值密切相關,諸如神的話語、神的作為、世界的本質、耶穌基督、聖靈、罪、自由意志、律法與福音、稱義、禱告、洗禮、主餐、教會、傳道人與講道等等。他針對這些主題發表的言論足以躋身最優秀的靈修文學之列。

今年(2017)為宗教改革500週年,當年由馬丁路德開始的一場翻轉教會的改革已開花結果,他的一些主張已成為新教的基本教義。本書出版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親炙馬丁路德的屬靈真理洞見,聆聽他清晰明確的忠告,以激發起我們對神的熱忱,對聖經的熱愛,對翻轉教會的熱情,以進行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教會改革運動。

作者簡介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出生於德國艾斯勒本(Eisleben)的一戶佃農家庭,他父親鼓勵他進入愛爾福特(Erfurt)大學攻讀法律。他在那裡修習哲學與法律課程,研讀古典著作,並在二十歲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就成為民法律師。然而,在旅途中遭遇雷擊導致隨行同伴死亡後,路德就捨棄法律,並在1505年7月進入奧古斯丁修會的修道院。他在1507年被按立為神父,接著在威登堡(Wittneburg)大學擔任哲學與聖經研究講師,並在三十歲時獲得神學博士。1517年因反對贖罪券,馬丁路德把他的95條論綱釘在威登堡教會大門上,之後啟動了一場翻天覆地的教會改革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宗教改革。

神父

神父神甫)(Father),即神甫,是司祭司鐸的尊稱,是一個教堂的負責人[1]。介於主教與助祭之間,屬七級神品。是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宗教職位,只有男性修士才可擔當此職位。拉丁禮天主教[2]的神父終身不可結婚,而東正教的白衣神父可以在晉鐸前結婚,但主教只能在獨身者中挑選。教徒們認為神父是教會內有神權的人,是他們靈魂上的父親,可以代表天主「赦他們的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