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2:燃燒的女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內容簡介
飢餓遊戲無休無止,燃燒的女孩飛箭點燃,星火必將燎原
第七十四屆飢餓遊戲已經結束,凱特尼斯出人意料地活了下來,她和「戀人」皮塔將會過上安定閒適的生活。然而,噩夢剛剛開始。此時,十二個區也暗波涌動,凱特尼斯竟然成了反叛的象徵。
情竇初開的凱特尼斯陷入愛情的糾結中不能自拔,狩獵夥伴蓋爾和競技場「戀人」皮塔讓她難以取捨。蓋爾和皮塔都深愛着凱特尼斯,為了不讓凱特尼斯痛苦,他們不約而同地冷落疏遠她。
第七十五屆飢餓遊戲「世紀極限賽」的賽制是,選手是歷屆獲勝者,他們中只有一人能存活。凱特尼斯又將重返賽場。凱特尼斯沒有未來,她只有一死,才能挽救皮塔,這是對皮塔深情的最後報答。愛情與友誼,真誠與猜忌,血腥與犧牲,越來越撲朔迷離……
作者簡介
蘇珊·柯林斯(Suzanne•Collins)
1991年就開始兒童電視劇創作。她為尼科羅登兒童台創作的《克拉麗莎都知道》《謝爾比·吳的神秘檔案》系列劇,獲得了艾美獎。暢銷系列小說「地底紀事」(Underl and Chronicles)初試啼聲即備受讚譽。「飢餓遊戲」系列更成為其突破性的作品,第一部自2008年9月在美國出版以來,暢銷不衰,佳評如潮,屢獲大獎。
譯者:
耿芳:邯鄲人,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英語語言教學,研究興趣為英語語言文學,曾發表《簡·愛與女性社會價值》《英漢詩歌中修辭的運用》等多篇論文,譯著有《戰爭與和平——俄羅斯帝國》《飢餓遊戲》。
原文摘錄
無論我怎樣裝, 都不可能以同樣的心境去直視他的嘴唇。 我站在那裡,感覺自己那麼的渺小而贏弱,數千雙眼睛盯着我。一陣長時間的沉默後,不知從何處,傳來露露模仿嘲笑鳥的四音符鳴叫聲,這也是在果園結束一天勞動時收工的哨聲,這哨聲表明一切平安無事。循着這哨聲,我找到了吹哨的人,他是一位穿着破舊紅襯衫和工裝褲的清瘦老人,我們的目光相遇在一起。 接下來的事更出乎人意料,每個人自發地舉起左手中間的三根手指,把他們放在嘴唇上,接着又伸向我。這是十二區的手勢,是我在競技場向露露做最後告別時所用的手勢。 如果我中途沒有停下,如果我沒有把花束忘記,我們此時已安全的回到大廳。可就在我回去的一瞬間,卻看到了台階下發生的一切。 兩個治安警把剛才那位吹哨的老人拽到台階上,逼迫他跪在人群前,然後一槍打穿了他的腦袋。
書評
《星火燎原》是《飢餓遊戲》的第二部。在第一部中,女主角凱妮絲和男主角比德被選中了參加一年一度的飢餓遊戲。藉由兩人的機智和勇敢,得以雙雙安全歸來。在第二部的故事走向中,頗類似美國影集《越獄》,既然賣點在於歷劫脫逃,主角就必須再次經歷同樣的過程,無論這樣的安排是否符合故事原始的設定,亦即凡參加過飢餓遊戲的優勝者就永遠免疫。畢竟美國影視的至理格言是,只要觀眾和讀者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幸好,作者有節制地將這部系列小說的總長度限定為三集,因此能比較合理地設計主角們重返飢餓遊戲的理由,並做到上、中、下三集之間的相互呼應。
在第一部中,凱妮絲代替妹妹小櫻去參加都城所舉辦的飢餓遊戲。在遊戲開始前,同樣來自第十二特區的男孩比德公開表示了對凱妮絲的愛慕之情。兩人的戰術指導黑密契順勢設計了「同命鴛鴦」的戲碼,讓兩人在所有觀眾面前扮演相愛卻必須互相廝殺的情侶,藉此獲得觀眾的同情,並由此獲得最多的資助。在搏殺的過程中,憑藉着凱妮絲出色的射箭技術和堅強果敢,得以和比德支撐到遊戲的最後。然而當兩人必須決鬥產生唯一的生存者時,凱妮絲卻掏出預藏的毒莓果,佯裝要和比德一同殉情,因而迫使遊戲主持者宣布兩人同列優勝者,無需進一步廝殺。這個臨危想出的舉措,雖保住了凱妮絲和比德的性命,卻為整個都城和特區的安定埋下隱患。
在第二部中,凱妮絲和比德以優勝者的姿態回到家鄉,兩人都獲得了豐厚的獎金,從此不需要再為衣食憂慮。凱妮絲原以為生活就此安定了,卻沒想到都城的總統會突然現身,告訴她必須和比德繼續扮演相愛的情侶,甚至必須在所有人的關注下步入婚姻。原來凱妮絲在飢餓遊戲的最後關頭,迫使都城改變遊戲規則的舉動,被許多特區的百姓視為反抗都城暴政的象徵,除了讓都城臉上無光外,更激起許多人的造反情緒。都城總統雖然對凱妮絲恨之入骨,但是又不能讓這個萬人矚目的人物憑空消失或死亡,否則所有人都會知道都城總統害怕百姓造成。相反的,凱妮絲和比德必須要繼續呆在聚光燈下,以顯示都城將一切都控制在手心。
凱妮絲對比德的感情是矛盾的,她雖然心存感激,但是不確定這是否就是愛。凱妮絲另有一個相知相惜的異性好友蓋爾,雖然她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愛蓋爾。更重要的是,她不喜歡看到自己的人生受到都城的擺布。因此凱妮絲動了念要逃跑,甚至着手尋找逃跑的方式。可惜事情的發展超出她所預想的。第八特區發生率先暴亂了。都城立刻在所有特區都增派大批的維安人員,可能的逃脫路線都被圍堵住。當凱妮絲放棄抗爭的念頭,與比德公開準備結婚事宜時,又從都城總統的態度看出,這樣做並不能挽回局勢,她已經成為特區反抗的精神領袖,雖然她什麼事情都沒有做。現在唯一的懸念是都城將以什麼方式除掉凱妮絲,以及將牽連多少人。
答案很快就揭曉了。儘管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飢餓遊戲,但每隔二十五年會擴大規模,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舉辦這被特別稱為「大旬祭」的活動。第一次的大旬祭是將規則改為由各特區投票選出貢品人選,第二次雖然維持抽籤的方式,但將貢品的數目增加一倍,每個特區抽出二男二女,換言之,將犧牲者的數目從二十三人增加為四十七人。凱妮絲和比德參加的是第七十四屆飢餓遊戲,因此緊接着就是第三次的大旬祭。透過電視,都城總統宣布了第三次大旬祭的規則:從各特區的優勝者中選出貢品。可悲的是,第十二特區歷年來只出過3個優勝者,二男一女。因此,凱妮絲是女性簽箱中唯一的候選人。男性候選人雖然有兩位,比德和他們的戰術指導黑密契,但比德是絕對會自願參加,以保護凱妮絲安危的。於是,凱妮絲和比德又被送回都城去參加飢餓遊戲了。只是不同於上次,所有人都知道凱妮絲這次是必死無疑。
由於這次的貢品都是從歷年的優勝者中抽出來的,因此其中有些人的年紀已經頗大,有些則是病痛纏身,或是受到酒精與麻藥的嚴重侵蝕,但也有些正處青壯年,擁有豐富的搏鬥經驗和技能。但無論如何,由於歷屆的優勝者都會成為飢餓遊戲的戰術指導,年年跟隨新的參賽者到都城比賽,因此這次的貢品,大多是都城觀眾所熟悉的老面孔,要看着這些人在面前逐一死去,即使是對飢餓遊戲狂熱的都城百姓也頗不忍心。而貢品之間也大多相互熟悉,存有感情,在這種情況下被迫相互廝殺,任誰也覺得無法忍受。因此,這些參賽的貢品在接受電視採訪時,或是隱晦、或是直白,都說出了對這次遊戲規則的不滿。
對群眾情緒影響最大的,是最後接受採訪的比德。比德穿着為婚禮準備的禮服,在鏡頭前為觀眾遺憾永遠無法目睹他和凱妮絲結婚的畫面,同時道出一個秘密,那就是他和凱妮絲在數月前偷偷完婚了,他為此感到無比後悔,因為凱妮絲懷孕了!凱妮絲當然沒有懷孕,她和比德最大尺度也就是接吻。但是這個說法卻讓現場觀眾幾乎炸了鍋,強烈質疑這次的規則的不人道。不過觀眾們並沒有太多時間表達他們的不滿,因為所有的貢品很快地就被送到賽場上了。
貢品們抵達賽場時,看見自己站立在一個圓形幅軸上,這幅軸狀似單車輪胎,一共有十二個區塊。幅軸周圍圍繞着海水,之外則是熱帶叢林般的森林帶。參賽者後來發現,原來這個賽場被設計成時鐘鐘面的形狀,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特定區塊會出現致命的災害,參賽者必須在時間來臨前,移動到其他區塊。與上次不同,這次大多的參賽者在賽前都表示想和凱妮絲結盟,但凱妮絲想到最終要對自己熟悉的朋友下殺手,就無比痛苦,因此她和比德約好不和他人結盟。不過到了賽場上,她看到其中一個參賽者芬尼克帶着戰術指導黑密契的手環,明白黑密契在私下已經和這個貢品達成結盟的約定,因此賽事一開始,她和比德就和芬尼克一同隱匿起來。
芬尼克是飢餓遊戲有史以來最俊美的參賽者,因此和他結盟的好處就是有源源不絕的資助物。當凱妮絲和比德、芬尼克在賽場上移動時,他們不時遇到致命的危險,也不時遇到芬尼克的其他盟友。凱妮絲逐漸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次遇到危險時,所有人都拼了命的保護比德。在得知自己即將再次參加飢餓遊戲時,凱妮絲就已經下定決心要讓比德活着回去。一方面是因為自己這次必死無疑,一方面是因為上次的遊戲中,戰術指導黑密契和比德都選擇讓凱妮絲成為生存者,將所有資助品都給了她,她欠比德一條命。然而這卻無法解釋為什麼其他參賽者會捨命保護比德,難道是因為他們也都和自己一樣,認為比德的真誠和口才,適合煽動大家群起反抗?
雖然這次的參賽者之間多有舊情,但遊戲開始後相互的廝殺仍舊非常慘烈。加之這次的賽場比較小,加入更多來自賽場的攻擊,因此死傷的速度比往年更快。顯然這次遊戲的設計目的專注於殺死這些貢品,而非為觀眾提供遊戲樂趣。沒多久,賽場上只剩下凱妮絲他們的結盟隊伍以及2個專業貢品。在凱妮絲的隊伍中,有一個參賽者的專長在於設置電線,能利用賽場上的雷擊殺害敵人。於是在眾人的策劃下,凱妮絲和另一個隊員一同將電線的一端埋置到遠處的海水中,其餘人則共同將另一端架設在定時遭受雷擊的樹端。當凱妮絲和盟友奔跑在沙灘上時,情勢突然發生變化。盟友竟然倒戈相向,將凱妮絲擊昏,還刺傷了她的手臂。
當凱妮絲轉醒後,她驚覺自己受騙了,緊接着她立刻想到比德。一想到比德可能已經遭到這些偽裝成朋友的人的毒手,凱妮絲幾乎精神崩潰了。她立刻拔腿狂奔,試圖抓住那微乎其微的機會,將比德從鬼門關救出來。可惜當她回到兩人分手的地方時,比德並不在那裡。現場只剩下那個擅長架設電線的「朋友」昏迷在地,以及散落一地的電線。凱妮絲試圖喚醒這個朋友,雖然她不確定這人究竟是朋友還是敵人。這人無論如何也無法喚醒,此時雷聲也由遠而近,就要劈到凱妮絲所在的那棵樹上。凱妮絲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電線的一端被綁在一把小刀上,她驀然想起戰術指導黑密契臨別時對她的告誡:只要記得你的敵人是誰。凱妮絲認真地思考着誰是她的敵人,那些專業貢品?當然不是,是都城啊!於是凱妮絲毅然地從肩上取下弓箭,將地上幫着電線的小刀射向賽場的人工蒼穹。接着就是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在這聲中,凱妮絲昏過去了。
當凱妮絲醒過來時,她發現自己身在都城特有的空氣艇上。她雖然沒死,卻被都城的人給抓了,可能要連累其他家人。接着她又想到比德,想到比德可能也被抓,將會受到殘酷刑求。凱妮絲立刻掙紮起身,抓住身邊的針筒,她要找到比德,要為他解脫這些痛苦。可是當凱妮絲走到門邊時,她卻聽到黑密契和芬尼克的說話聲。她推開門後,黑密契試圖安撫她,要求她坐下來靜靜地聽他解釋一切。原來他們現在所在的空氣艇並非都城所有,而是屬於那個一直被認為早被摧毀的第十三特區。在上次對都城的叛變中,第十三特區雖然遭受嚴厲的攻擊,但由於該區原來是製造核子武器的,擁有強大的武力,因此得以化明為暗,在地下繼續進行抗爭。
這次的活動已經策劃了很長一段時間,好幾個區的參賽者都知情,然而他們卻不敢讓凱妮絲和比德知道,因為擔心他們倆會做出什麼衝動的行為。黑密契尤其是不放心凱妮絲,因為凱妮絲的安危是這次反抗運動成敗的關鍵。從上次參加飢餓遊戲以來,凱妮絲始終佩戴着一個學舌鳥的胸針。學舌鳥是都城用來監聽各個特區活動所培育的,然而卻被各特區反過來用以散布各種謊言給都城。因此學舌鳥象徵着對都城的抗爭。而凱妮絲在上一次狠狠地耍了都城的行為,以及她始終戴在身上的學舌鳥胸針,使她成為對抗都城的精神領袖,對特區的百姓來說,凱妮絲就是學舌鳥。因此,如果凱妮絲有什麼意外,這次對抗都城的行動就不可能成功。在賽場上,大家之所以拚命保護比德,也是因為知道如果比德喪生,凱妮絲很可能也活不下去。
但凱妮絲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後,她發現比德並不在這些人當中。她立刻感受到一陣恐懼,而當她得知比德被都城的人抓走後,她再度陷入狂亂當中。此時,凱妮絲最好的朋友蓋爾突然出現了。他試圖安撫凱妮絲的情緒。凱妮絲見到渾身是傷的蓋爾後,情緒馬上鎮定下來,因為她轉而擔心起家人的安危。蓋爾安慰凱妮絲,說他及時將她母親和妹妹救出來了。而當凱妮絲問起她們倆是否還在第十二特區時,蓋爾艱難地告訴她,第十二特區已經被徹底摧毀了。<待續>
《星火燎原》的風格很好地延續了《飢餓遊戲》的簡練和緊湊,也很平順地將小說的焦點從凱妮絲自身的所看所感,轉移至都城和各個特區之間所存在的衝突矛盾中。生存遊戲的部分在《星火燎原》中被淡化許多,僅以較少的篇幅來帶過殺戮的過程。以<從既有優勝者中抽出貢品>來將凱妮絲和比德帶回賽場,以<賽場設計使得大多參賽者死於賽場陷阱>來避開熟識者之間進行兇殘對決,都銜接的恰當和合理,維持住《飢餓遊戲》的基礎設定:以生存遊戲來豐滿小說的趣味性,以男女主角的愛情情節來扣住讀者的胃口,但避免其中的殘忍本質引起讀者的厭惡情緒。一個經驗豐富的電視編劇所寫的小說未必水準很高,但其可讀性和趣味性通常超過其他類作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