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飛霞路軼事(徐啟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飛霞路軼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飛霞路軼事》中國當代作家徐啟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飛霞路軼事

作者簡介

古龍舒,老城區有條路,路牌上「飛霞路"三字特醒目,怪中聽的名。

改造後的路啊,煥然一新,全身藏青。多像個術後出院的人。頭頂大梅河、立足小東門,與中大、鼓樓街平行;比大黌巷年輕。

無人機升空,開機航拍: 飛霞路躺在成蔭綠樹下像根扁擔——北頭挑着「一中橋"和「今日書城」;南頭扁擔繩悠進飛霞名居小區,老遠老遠……中間擔在西面龍頭塔,東邊飛霞公園。忒得勁啊,左膀右臂!四百多歲古塔仍英姿從容;年輕公園乃是縣城小逍遙景。

唯獨,幾間店鋪北側的一段「老牆"大煞風景,酷似帥哥歪系條破爛領巾… …

跳轉點按快進鍵,視頻適速拍攝體育場:老體育場經過一番美體、美容後,活力四射,瞧不出一點兒她已七十高齡。

對接史料,回顧她誕生,完全可以與老舍先生筆下的《龍鬚溝》相提並論: 解放之初這兒是城中一塊荒草灘;更是堵在城中居民心口心病——污水橫流,雜草叢生,一坨坨牛屎豬糞,還有幾座無主墳。陰雨蚊蠅滋生,日曬臭氣熏天……

新政府一聲號令,湧進各路大軍……「嗨啦,嗨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開紅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新中國最早在民眾口中傳唱的新歌,此起彼落;自編的勞動號子、夯歌一陣高過一陣。龍舒兒女們建設新中國、新家鄉的激情從這兒找到了出口,噴薄而發……經過上萬計的勞動付出,田徑場初俱雛形……

在這兒除舉辦過多屆體育賽事外,還召開過多少回「萬人大會」——萬人誓師動員大會;萬人公審公判大會;萬人聲討抗議帝國主義大會。會後別提多過癮!

那時的我,還是個小學生。多年後我發過一篇網文《難忘一小,你所不知道的故事》,講述了四年級班主任在全縣運動會上奪得女子標槍冠軍。(把耳朵湊近點,只對你一個人講)她叫黃琳,是北京體院留校生,回舒休產假,臨時代課……

而另一樁黃家三姐弟,沒什麼秘密,可以大聲講:弟弟黃香生就在該體育場打破「省少年60米紀錄」,姐姐黃學芳、黃學芬成為體育院校特招生。黃香生後來在全省運動會上奪取該項目第一,並創新的省紀錄,獎狀在辦公室牆上掛了多少個學年秋春……

本人體育不咋的,然而也在此通過、達標「少年勞衛制」,至今還保留着小本本。

講述飛霞路軼事,不得不提路邊近鄰——「飛霞農貿市場」,三次歷史遷址:上世紀五十年代自然形成於中大街街面上;六十年代被「打辦室」攆到(舊時)文化廣場;七十年代被「市場執法"趕下到農場大田裡。真是命運多舛啊!然而它卻是縣城建成最早、占地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與市民息息相關的農貿市場。隨着城區排澇、排污系統工程完善,改變了早先十暴(雨)九淹……

飛霞路軼事至此似乎該道「再見」,怎麼能呢?

細心的讀者一定還關心着路西的那段飽經風霜,危機四起,遍體鱗傷的「老牆」。

很幸運,老牆遇上了「老管」。

老牆不是牆,是老城牆根護坡石擺;老管不姓管,姓張名德保,是名軍轉干老兵,「老管」是暱稱。危牆經歷老管一個秋冬的奔走呼叫無果後,「危牆隱患」報告直捅「市長熱線」。市長很重視,批示「公共安全重於泰山」,指示縣長親力親辦……

縣長組織相關部門協同作業:深鑽取十多米岩芯,勘探地質、研究方案……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加固與美化結合,為飛霞路再添文化風景線……

看今朝共建文明縣城,共享縣城文明![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