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箏·毛毛狗·江鷗(閒敲棋子落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箏·毛毛狗·江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風箏·毛毛狗·江鷗》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風箏·毛毛狗·江鷗

出門時看到天藍的叫人想驚呼。從什麼時候開始,能見到如此藍的天,幾乎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

仰頭時,只覺頭頂上是巨大的天空之湖,白色的雲朵是湖中一隻只大大小小的雲帆。

風來時把雲扯的東倒西歪,不由擔心雲帆會沉入天湖深處。風與風箏的遊戲多在這一時節展開,蝴蝶、蜂鳥、大嘴猴、蛇、鯨魚、孫悟空、獅子王、小豬佩奇,紛紛舞動身軀,趕赴這場歡樂的聚會。

放風箏時,大人和孩子臉上綻放的笑容同樣純真無邪。

靠近九站的江面上聚集的江鷗最多,有人說那兒的水域多江蝦和小魚,還有被放生的泥鰍,所以江鷗會一群群飛去那兒找飯轍。

面對小清新小可愛的食器,總是沒有抵抗力。

在網上又被一家小店的杯盤碗盞吸引,試着選了幾件,見到實物更是喜歡。

再次下單,買了杯子、碗、盤子、小勺、碟子,三天到貨。一件件拆開包裝,仔細清洗,帶着幾分接納新人入伙的喜悅。

吃飯時,把能用到的新餐具都用了,為用上新盤子,特意多做了幾個菜。將做好的飯菜盛入自己挑選的碗盤中,家常餐也覺得好好吃。

帶着審美的愉悅面對生活,總能在平淡平凡中發現一些特別之處。

每天有那麼一刻是靜止的嗎?自己能感覺到那一刻心中所起的變化。

個體的審美視角如何形成,又如何與他人產生共鳴?自己發現的美,也能為他人所發現嗎?

有沒有試着透過他人的視角,去發現自己之前沒能發現的一切?

在保持獨立審美的同時,嘗試着去扁平化、單一化,用多維視角觀察世界了解世界。因為生活遠比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更豐富也更深邃。

不應人為阻隔自我對未知世界的探尋。

跟袁姐聊天,談及跟父母的溝通,我說感覺自己長大後,跟父母好像從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與溝通。

當年姥姥和爸爸還在世的時候,自己從沒有機會給他們一個親切的擁抱,也從沒能對他們說出自己心中一直想說的那句:我愛你。

「離我太近可能會變成最遙遠的距離」,在生活的某些特殊時刻,我們的表達總是缺失的,支離破碎的,尤其在至親面前,我們更羞於表達自己的內心。

對話陷入沉默時,越發難以鼓起勇氣表達心中的真實情感。

披一身陽光的楊樹的「毛毛狗」啪嗒啪嗒落下,春天又多了各種響動。連翹開了,榆葉梅的花苞在陽光下鼓脹,樹叢中的細枝嫩芽間綠光浮動。

走在湖邊,看鴛鴦游在水中,飛向岸邊,飛上樹枝,或三三兩兩棲身在欄杆處賣呆兒。雌鴛鴦和雄鴛鴦開始了相互追逐,又到了它們的戀愛季。

路上見一個十三四歲大,初具少女風采的女孩拎着一籃洗浴用品,散着一頭半乾的齊肩直發,走在微風中,清秀的小臉上掛着淡淡的笑意,樣子很美。

女孩走過,又走來一個五官輪廓清晰的少年,長的有點像韓國防彈少年團中的金碩珍,他黑白分明的眼眸中有着星星般的光澤。女孩與少年就像着初臨的春天,周身洋溢着活力與生機,看到他們的人也會為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活力所感染。

那天,你問我:你還在很認真地寫着生活的流水帳嗎?我說:嗯,還在寫。

不寫流水帳時,接着讀《雀起鄉到燭鎮》。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牛津郡貧困的小村莊雀起鄉,那裡的人們生活雖悽苦艱辛,但在孩子眼中卻有着田園牧歌般的詩意與美好。

弗羅拉·湯普森深情溫婉的筆觸,像自然與內心的律動合奏中的優美樂章,讓人對雀起鄉和燭鎮的人情風物與往昔歲月,心生鄉愁。

「我懷念詩歌那種駐留的感覺」,《雀起鄉到燭鎮》便給人以這樣的感覺。

半夜了,還惦記着吃點什麼,一顆吃心,吃心一顆,矢志不移。

於是,到廚房快速炒辣椒火腿香菇,切黃瓜絲,給自己做了一盤涼拌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