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燥

來自松柏之青的圖片

風燥,是病因學術語;指風和燥相結合,多感於秋燥時令。

臨床表現為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唇燥,咽干,乾咳,胸脅痛,皮膚乾澀,舌苔白薄而干,脈浮澀等。治宜潤燥清肺為主,兼以疏風。

中醫認為外感咳嗽包括風寒咳嗽、風熱咳嗽、風燥咳嗽,所以風燥咳嗽是外感咳嗽的一種。燥邪最容易傷津,導致一系列乾燥的症狀,肺燥咳嗽主要症狀有鼻干、眼乾、口乾、唇乾、皮膚干、乾咳、少痰、胸悶、氣短,由於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還會出現陽明燥金,大便秘結的現象。風燥咳嗽的用藥,治療上主要包括潤肺清燥、瀉腸通便,中藥包括桑葉、枇杷葉、麥冬、生地、百合,中成藥方面包括百合固金片、上清丸、三黃片、清燥救肺湯、百合固金湯等,同時也包括食療的方法,比如秋季多吃百合、山藥、藕、梨子、蘿蔔等潤肺、清腸、通便的食物,保證肺能夠正常的宣發肅降,減輕一系列乾燥的症狀。

看到一例風燥證醫案,聯想到慢性頑固性胃炎有沒有可能是風燥呢?

唇上生長皮屑,如魚甲翻起,唇皮有繃癢不適的感覺,撕揭則疼痛出血,老屑脫落,新屑復生,綿綿難愈。此因風燥之邪,干擾上焦,導致血不濡燥,液不養血之故。

辨證:此疾如用滋陰潤燥之劑,往往無效;應知病的主因是「風」,因「風」以致燥,「風」是主邪,「燥」是客邪。此疾首治風,風息而燥平。

治則:以辛散疏解風邪,佐甘寒平其燥。藥如:薄荷、荊芥、蟬衣、牛蒡、蔓荊、僵蠶、桑葉等。「輕可去實」之味甚效。

驗案:曾見陸仲鶴老師治一15歲男孩,上下唇皮鱗起,奇癢,撕皮則血出,痛難忍,已治數年無效。 陸老斷為「風燥」,用僵蠶10、蟬衣10、牛蒡15、荊芥10、白芷10、防風12散其上郁之風。桑葉10、菊花10、竹葉10、枇杷葉20、旱蓮草25、瓜霜12、柿霜12。平其燥,三劑而愈。

病孩過去服滋陰之藥過多,致風邪不得發越,轉而更加燥化,陸老識此,以輕揚宣透,佐甘寒之劑而愈。唇質柔勻,不再生屑。[1]

參考文獻

  1. 風燥, 醫學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