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正暖,花正開,春正好(應愛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正暖,花正開,春正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風正暖,花正開,春正好》中國當代作家應愛卿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風正暖,花正開,春正好

鳴鶴古鎮,它不是我的故鄉,我把它當成了故鄉。我最愛的人都在這。儘管無數次地來到這裡,但是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驚喜,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美麗

陽光正好。風是暖柔的,雲也是柔軟的,鳥聲、陽光都是柔軟的。我摸着的牆也是柔軟的。牆上長滿着苔蘚,好像是冬夜裡透出了暖香。

我的心也無比柔軟和深情着。

陽光下的大地是柔軟的,地里的麥子是柔軟的,籬笆牆下的蠶豆苗、豌豆苗是柔軟的。

園子裡走動的雞在鳴叫,鴨子在池塘無憂無慮地戲水,鵝伸着脖子雄赳赳地高亢,小山羊悠閒地吃着青菜,那剛剛鑽出腦袋的土豆苗在忙碌地搖擺,和所有農民的心一樣,它們努力地生長,努力地希望。

小五房的自然生態農莊裡,鮑師傅輕輕地穩穩地拔着雜草,他的鋤頭也顯得溫柔,他怕傷了青菜,他怕弄疼菠菜,他怕踩着那一片片翠綠柔軟的生菜。日光下他的皮膚黝黑,他的背雄壯挺拔,一點不像六十多歲的老人,他一會揮着鋤,一會蹲在泥地里,他看着那低處的莊家,他看着那高空的白雲,蒼茫的綠野,慈祥的雙目飄逸着一抹潔淨的流雲。

我走過一片油菜地。

無數的蜜蜂細語呢喃,縱情地吸吮。再也沒有比這更香的油菜花了,再也沒有比這樣的金黃更耀眼了。我縱目凝視。花夠不夠鮮艷,麥苗夠不夠青青,河水夠不夠清澈,春風夠不夠溫情,仰望金仙寺夠不夠虔誠,遠望青山的眼神夠不夠專注,我撐着紙雨傘的姿勢算不算優美。這頂紙雨傘是以前去杭州西溪濕地遊玩時買的,只有它才是我穿上旗袍的最好配飾。就如這油菜地、麥地、菜園子,只有配在古鎮的門口,那才是人間美景。

走在鄉間小路,有清新的泥土味道,還有淡淡的植物清香。那些新綠,一簇簇,一叢叢,一堆堆,茸茸的、瑩瑩的、油油的,明綠、鮮綠、草綠、墨綠、水綠、碧綠、青綠……朦朦朧朧,羞羞答答,嬌嬌柔柔,大地逐漸換上新裝,一種強大的生命氣場已然形成。春天就是這樣,悄無聲息、四面埋伏,又恰到好處地安撫了浮塵躁動的心。

路過葉家大廳,手扶着葉家祠堂發銹的門,仿佛摸着古鎮舊時的傷疤,充滿着太多的遺憾,這故里留下有味的咀嚼,竟無法控制自己的平衡。那鮮美柔嫩的草籽羹,那糯韌艾香的年青團,那松酥可口的胖豆,那又香又甜的豆酥糖,那酥脆外皮包裹着純美豆沙餡的梅花餃,更有那割捨不下的年糕餃……濃濃的酒香吸引着人情不自禁走入深巷,那「醉娘子」的甜酒釀必須來兩碗。是我醉了嗎?那弄堂口的月季開了。白色的是我寫的思念之歌,粉色的是我從冬天就寄出的邀請函,那火紅的是今生今世永遠不改的約定。

巷尾的竹子濃蔭依舊。時光透明如蟬衣,輕盈如回眸,把江南的柔美浣洗在潔白的紗里,拉開垂柳與煙霞織成的簾幕,會看到一個青春的少女,在傳說的信箋里,待嫁春風。

暮光在山崖上刻出一朵紅霞。

沙灘橋上散步返回的老人,步伐矯健,臉上卻是岩石般的滄桑。一朵雲從對岸山腳下的村子飄來,那一片雲在靠近我。遠處的花香正翻動三月的清風,一株株纖細的青草已接住了穿越千年的煙塵。

此刻,白洋湖鷺鳥翻飛,粼粼青波,反覆洗滌靚麗的身影和深情的歌謠,而我有短暫的恍惚,茫茫葦草迎風起舞,輕輕一晃間,在一瞬間點燃了塵世的萬家燈火。天瞬間黑了,三月天多變的臉,滴落下來,白鷺飛走了,雨水縫合暮色,古鎮在夜色里寧靜的越發氤氳。

金仙寺瓦檐上滴落的水滴,仿佛是一陣陣嘆息,打濕身披舊衫的人,如同鋪開了暮秋的清冷,也鋪開了悲傷,有時只是幾片淡淡的憂傷,有時就是鋪天蓋地的悲傷。青山可讀,碧水可覽,寺門前那一排排楊柳醉着春煙,眼前的繁茂生機,心裡又怎麼會充滿憂傷呢?我轉身踏進小五房,去那裡喝一杯好友光明為我煮的六十年頭的黑茶吧。把滿地露珠采進藥袋,我身揣清茶,手捧燈盞,在天井的古柏下,把禹皇山的足音等出斑斑銹跡。

那些潔淨而芬芳的水滴從雲端濺落,如一串串潔白的梨花,訴說着纏綿的過往,挽着千年的傳說,奔向萬古的傳奇。我站在高高的石橋上,所有的停駐都將是一種深沉的敬畏和膜拜。環望四周,水闊山長,舒捲的清風翻動着古鎮的千古華章,如一位風姿卓越的絕色佳人,衣袂飄飛,在顧盼生輝間抵達斑斕夢境,在花團錦簇里舞出風華絕代。

煙雨在合十的指尖飄落,夜雲誦經,群山合唱。遠處那深不可測的山谷,雲樹蒼茫,千百年芸芸眾生摔下的喟嘆與驚叫。此時,我只能屏氣凝神,在急促的心跳與昏眩中完成仰望和敬畏。在彭公祠前,我祈求這遼闊的人世間,永遠沐浴你千年鮮活而神聖的氣息。

明天,鳥鳴挽着花朵開放,遍野的桃花灼灼,定會照亮古鎮的錦繡雲天。[1]

作者簡介

應愛卿,浙江慈谿人,慈谿市作家協會會員,寧波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