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吹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吹楠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學名:風吹楠

拉丁學名:Horsfieldia glabra

(Reinw. ex Blume) Warb.

別 稱:埋央孃、枯牛、絲迷囉、

霍而飛、荷斯菲木、桃葉賀得木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毛茛目

科:肉豆蔻科

屬:風吹楠屬

分布區域:雲南廣東廣西

越南緬甸印度

東北部和安達曼群島

高 度:10—25米

風吹楠(fēng chuī nán),學名 Horsfieldia amygdalina (Wallich) Warburg,俗名: 埋央孃,異名:Horsfieldia glabra Horsfieldia tonkinensis Horsfieldia prunoides Myristica amygdalina ,又名埋央娘雲南西雙版納傣語),枯牛(雲南西盟佤語),絲迷囉(雲南瀾滄拉祜語),霍而飛廣西),荷斯菲木廣東),桃葉賀得木(雲南經濟植物)。是肉豆蔻科風吹楠屬的植物。為熱帶常綠喬木,樹高20多米,胸徑80厘米以上,且生長較快,材質緻密,是建築、家具的優質用材。風吹楠還是特殊的油料樹種,種子含有以碳十四為主的固體油,含油量高。作為經濟樹種發展前景好。 [1]

風吹楠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5米,胸徑20—40厘米,樹皮灰白色,縱裂, 分枝平展,小枝褐色,圓柱形;從開始近無毛,無縱肋,具淡褐色卵形皮孔。

葉堅紙質,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2—18厘米,寬3.5-5.5(-7.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側脈8—12對,表面略顯,背面微隆起,第三次小脈不明顯;葉柄長1.5-2(-2.5)厘米,寬1.5-2毫米,無毛。

雄花序腋生或從落葉的腋生出,圓錐狀,長8—15厘米,近無毛,分叉稀疏,苞片披針形,被微絨毛,成熟時脫落,花幾成簇,近平頂圓球形,與花梗均無毛,近等長,約1—1.5毫米;花被2,通常3,稀4裂,無毛,雄蕊聚合成平頂球形,柱有短柄,花葯10(12-15)枚。雌花序通常着生老枝,長3—6厘米,無毛,花梗粗壯,長約1.5-2毫米,雌花球形,約與花梗等長或略短,花被裂片2,柱頭在子房頂端近盤狀,花柱缺,子房無柄,無毛。

果序長達10厘米;果成熟時卵圓形至橢圓形,長3—3.5(-4)厘米,徑1.5—2.5厘米,橙黃色,先端具短喙,基部有時下延成短柄,花被片不存,果皮肉質,厚2-3毫米;假種皮橙紅色。完全包被或有時僅頂端成極短的覆瓦狀條裂。種子卵形,淡紅褐色,平滑,種皮脆殼質,具纖細脈紋,有光澤;珠孔在中部以下。 花期8—10月,果期3—5月。

風吹楠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南部、東南部、西南部至西部)、廣東(海南)、廣西西南部。從越南、緬甸至印度東北部和安達曼群島也有分布。

風吹楠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40-1200米的平壩疏林或山坡、溝谷的密林中。

風吹楠主要價值

種仁含油率50%~55%,有提黏降凝作用,將其油摻入汽油中,在氣溫-40~30℃,汽油不會凝固,是軍用坦克、汽車等的重要防凝固用油,不必加熱可立即發動起行。木材硬軟中等,密度0.542克每立方厘米,乾燥後稍開裂,不耐腐,可做一般建築、家具等用材。

風吹楠種仁中富含月桂酸和肉豆蔻酸,是制皂的較好原料。

樹形高大濃綠,遮陽效果良好,可做「四旁」綠化樹種。

風吹楠軼事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帶領着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找到了含這一類油脂的樹種——風吹楠,打破了國外對中國在低溫抗凝劑需求方面的封鎖,這一發現也成為當時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而富含這種特殊物質的風吹楠也被冠以「爭光樹」的美稱。

參考來源

  1. 風吹楠,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