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顏仁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顏仁郁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顏仁郁科場才俊——顏仁郁, 字文杰,號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濱人。生於唐大和(827~835)間。祖籍河南溫縣。祖父顏景茂,為兵曹參軍,入閩任福州侯官縣令。父顏芳(787~860),隨其父入閩,輾轉來到永福(今永泰)縣歸德場歸義鄉山亭里(今德化縣三班鎮泗濱村),受聘於金員外為家塾教師,後怡情當地山水,定居肇基於此。仁郁為顏芳第七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顏仁郁

別 名:字文杰,號品俊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主要成就:科場才俊之稱

出生地:唐大和

憂國憂民

他幼承庭訓,博覽經史,飽學多才,擅長文學,胸有抱負。他所生活的晚唐年代,政治腐朽衰敗,農村經濟破產,疾病災荒四起,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水深火熱。仁郁面對國家社會人民的災難,無限憂慮與同情,寄懷筆端,抒發胸臆,寫下許多憂國憂民、揭露時弊的詩篇;並在「政荒民散」、社會蕭條、民不聊生的困難時期接任歸德場(德化縣前身)場長。

他幼承庭訓,博覽經史,飽學多才,擅長文學,胸有抱負。他所生活的晚唐年代,政治腐朽衰敗,農村經濟破產,疾病災荒四起,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水深火熱。仁郁面對國家社會人民的災難,無限憂慮與同情,寄懷筆端,抒發胸臆,寫下許多憂國憂民、揭露時弊的詩篇;並在「政荒民散」、社會蕭條、民不聊生的困難時期接任歸德場(德化縣前身)場長/

造福一方

他上任後,勤政愛民,撫慰百姓,解困扶危,安定民心,倡導農桑,興辦陶瓷,發展生產。「一年襁負至,二年田萊辟,三年民用足」,歷經數年努力,給歸德場村村帶來喜悅與豐收,出現了社會局部的穩定與繁榮。仁郁看到境內處處豐收,百姓歡樂喜悅,他樂民所樂,興奮地寫下《贊神曲》:村南村北春雨晴, 東家西家地碓聲;麥黃正滿綠針密, 稻黃無際紅雲平。前年穀與金同價, 家家啼哭伐桑柘;豈知還復有今年, 酒肉如山祭春社。吏不登門白晝眠, 老稚雅樂如登仙:縣裡歸來傳好語, 黃紙贖放身丁錢。

知名詩人

顏仁郁是古瓷都德化歷史上一位關心民瘼的出色領導者。他博學多才,愛好吟詠,又是當時的知名詩人之一。其詩篇《諭農》的首章收輯於《全唐詩》。他長期生活於農村,接觸人民最底層,了解百姓的疾苦,與廣大勞動群眾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諭農》、《貧女》等篇中,寫出了貧苦農民的疾苦與呼聲,寫出封建社會貧女的不幸遭遇、閨婦的痛苦哀怨、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殘害以及她們對愛情的憧憬。如《諭農》:(一)夜半呼兒趁曉耕, 贏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 將謂田中谷自生。(八) 夏日炎炎如火鑽,野田禾秀半枯乾;皇天不雨農家望,何恨龍神不我看!顏仁郁所寫的詩篇富有強烈的人民性,與社會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人民的疾苦與歡樂。其《諭農》(又名《桑農》)、《朱門》、《客路》、《邊庭》、《城市》、《貧女》、《負薪》、《空門》、《山居》、《漁家》十門百首(各10首),反映了農家、朱門、城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揭露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罪惡的現實,道出人民的心聲,同時表達了自己看透現實,寄情田園,娛于山居、閒逸淳樸、潔身自好的思想境界。因此,這些詩篇很快在民間廣為傳誦,人們稱其為「顏長官詩」,並流入京師。昔曾編入《龍潯志》,惜大多已失傳。

後人傳頌

南宋紹定五年(1232),歐寧人、進士朱繼芳到德化任職,在晉謁長官祠並讀顏詩後,曾以次韻作《和顏長官百詠》,該詩今猶存,收輯於《德化文史資料》第三期(1980年3月版)。顏仁郁辭世後,葬於三班紗帽峰山腰。德化人民為懷念他,繪像恭奉,並於龍潯山腰及三班湖內寨(亦稱歸德寨)立祠,稱「長官祠」,塑像奉祀。其後民間將他神化,傳他「在世愛民,死而愛國」,宋末曾「顯聖拒元」,後又屢次「顯聖抵禦匪寇」,有「光前扶後,濟世保民」之功。南宋乾道四年(1168)敕封為忠應侯,賜額「忠應廟」。寶慶元年(1225)加封濟靈王,二年又加封孚佑王。明嘉靖德化知縣許仁(1528~1530年任)建鄉賢祠,請於學院高賁,奉仁郁為首祀鄉賢。仁郁妻鄭鈺,三班碩傑鄭孚奕之女,冊封為一品夫人,卒與仁郁合葬;繼室姚氏,永春桃溪人,冊封為一品協靈夫人,卒後遷葬其側。子顏蕃(鄭出,姚養成),長成後移居永春,其子孫先後徙居漳州、古田、台灣、廣東等地,肇基蕃衍,枝繁葉茂,桂馥蘭馨。仁郁墓及故居永茂堂,現為德化縣文物保護單位。泗濱名士、南宋淳熙七年至十一年(1180~1184)知德化縣事顏敏德曾謁歸德寨並詩:二百年來孺慕深,德聲教澤愜民心;造祠想見公如在,靈鎮寨湖頌至今。紹定三年(1230)七月,福建仙遊縣隱士林雲亦曾到廟留題:當年俯首仰廟池, 曾向南州制魅魑;生死樂哀無二憾, 請君細讀長官詩。干戈五季血成川, 市井依公一帖然;漢代神靈天助順, 公然無意掃腥膻。清康熙年間,德化縣典史顏志美(三班泗濱人)謁湖內寨長官祠留題:當年德政紀鴻猷, 興廢未知幾度秋;一到故祠無限感。 湖山雲水兩悠悠。清乾隆年間,泗濱里人顏種玉謁廟留題:山川清淑氣,人傑地鍾靈;歸德欽膺長,居民賴以寧。邦家棟樑望,姓字里居馨;名世雖恆產,幾乎獨殘形。殊允起阡陌,誕降擅風霆;忠貞炳日月,廟兒凌何兵。聖賢生邁種,鄒魯著芳型;護國奇勳在,榮封仰宗庭。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