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預期性不平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預期性不平衡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預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國經濟預期強烈引發的投資與資本快速流動導致的國際收支失衡。

國際收支失衡

預期性不平衡含義解讀

預期因素從實物流量和金融流量兩方面對國際收支產生重要影響。從實物角度而言,當預期一國經濟將快速增長時,本國居民和外國投資者都會增加在本國的實物投資;當本國的資本品供給不能滿足需求時,投資就通過進口資本品來實現,出現資本品進口的增加和經常賬戶的逆差。從金融角度而言,一方面,經常賬戶的逆差要由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順差來融資;另一方面,在資金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對本國經濟增長和證券價格上升的預期會吸引國外資金直接投資於本國的證券市場,帶來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順差。

國際收支和國際收支失衡

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經濟體(通常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的貨幣價值之和。

它有狹義與廣義兩個層面的含義。狹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由於經濟、文化等各種對外經濟交往而發生的,必須立即結清的外匯收入與支出。

廣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內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所有經濟活動的貨幣價值之和。

國際收支失衡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里,國際收支最後總是平衡的,這種平衡是會計意義上的平衡。但在實際當中,國際收支經常存在不平衡,即出現不同程度的順差或逆差,這就是國際收支失衡(disequilibrium)的含義。

國際收支失衡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經濟周期

因經濟周期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稱周期性不平衡。在繁榮時期,由於國內需求旺盛,進口相應增加,出口反而減少,國際收支可能出現逆差;

而在蕭條時期,由於需求不足,進口就會下降,出口反而上升,就會出現順差。

(2)國民收入

由於國民收入的變化而產生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稱為收入性不平衡。國民收入的增加引起的購買力上升會導致進口的增加。

(3)貨幣價值

由於貨幣價值的變化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是貨幣性不平衡。由於通貨膨脹引起的貨幣購買力的下降會導致國內貨物和服務的出口競爭力減弱進而出口減少;

同時國外的貨物和服務的價格則顯得相對低廉,進口由此受到鼓勵,致使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4)經濟結構

產業結構。當一國的產業結構與整個世界的產業結構不相一致或不相協調時,其貨物和服務的出口就會發生困難,以至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宏觀結構。一國的內部經濟失衡,比如投資大於儲蓄,就容易造成國內需求過度,產出相對不足,只能通過進口得到滿足,這也會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