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頔上人持瑩蘿月五詩見示因走筆和韻聊禦睡魔1-5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頔上人持瑩蘿月五詩見示因走筆和韻聊禦睡魔1-5首

來自詞典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頔上人持瑩蘿月五詩見示因走筆和韻聊禦睡魔1-5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鄭清之

頔上人持瑩蘿月五詩見示因走筆和韻聊禦睡魔1-5首是南宋鄭清之作品之一。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國公(齊國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舉侵宋,鄭清之進十龜元吉箴勸帝勵精圖治,未能實施,而後退仕隱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1]

正文

其一

蘿月禪機莫強猜,如來無去亦無來。 霜凝寒綠歸松鬢,春染輕紅入杏腮。

其二

須彌境界含方廣,芥子中間覓福昌。 但使有船堪載月,不應無佛漫留堂。

其三

竺乾心法拈花笑,洙泗家風鼓瑟希。 一問已應居第二,更詢來處落三機。

其四

三更日出行千里,百驚竿危到幾回。 遮莫分身兜率去,聽從路滑石頭來。

其五

病著心華須佛治,老僧眼纈要經遮。 勿逢蘿月五禪偈,絕勝盧仝七碗茶。[2]

作者簡介

鄭清之,初名鄭燮(xiè),字文叔、德源,別號安晚,諡號忠定,南宋慶元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官至右相。

鄭清之少年時跟從樓昉(fǎng)學習,能寫文章。嘉定十年,考中進士,調任為峽州教授。嘉定十七年(1224年)參與史彌遠廢濟王趙竑活動。理宗即位後,累次升遷至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事,紹興六年(1233年),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七年(1247)再度為右相。[3]鄭清之,雖身為南宋股竑之臣,又其時,國力衰微,政務繁亂,事多難料。但鄭丞相,公務旁午,仍不廢佛教研究和修持。他「教演本宗,行歸淨業」。他以宰相之身位,極力推崇佛教,特別是淨土法門,他說:「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上根器,神領意解者,未免蹈頑空之失;研究三藏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大小止觀下手安心亦不易入),未免鑽故紙之誚;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里如一者,未免自纏縛之苦。總而觀之:論其所人,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一門乎。方念佛時,口誦心維,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體湛然,豈非慧。摒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頓悟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淨,無纏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為修淨土之極致也。八功德水,寶蓮花台,又何必疑哉!」[4]

主要作品

著作

鄭清之的集子,殘存《安晚堂集》七卷,都是詩作,收入四庫全書時被重命名為《安晚堂詩集》。

詩文

鄭清之的詩基本被輯入《全宋詩》中,代表作有《臂疼醫令灼艾戲成》《晨興散步三首》《次抱拙妝薄命》《燈薪》《冬瓜》《荷花》《虹出》《茄子》《妾薄命》《田家》《檐前蜘蛛》《夜雨》等;其詞僅存《念奴嬌·菊》一首;李之鼎輯其文十篇附於《宋人集》本《安晚堂詩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