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革葉茶藨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革葉茶藨子

中文名:革葉茶藨子

拉丁學名:Ribes davidii Franch.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虎耳草亞目

科:虎耳草科

亞 科:茶藨子亞科

屬:茶藨子屬

亞 屬:單性花亞屬

組:常綠茶藨子組

革葉茶藨子(gé yè chá biāo zǐ,學名:Ribes davidii),為虎耳草科下的一個植物變種。常綠矮灌木,高0.3-1米;小枝灰色至灰褐色,皮稍條狀或片狀剝離,嫩枝短,褐色或紅褐色,光滑無毛,無刺,枝頂常具葉2-5枚;產湖北鶴峰)、湖南新寧)、四川(西部、東南部)、貴州遵義)、雲南貢山)。 [1]

革葉茶藨子形態特徵

革葉茶藨子是 常綠矮灌木,高0.3-1米;小枝灰色至灰褐色,皮稍條狀或片狀剝離,嫩枝短,褐色或紅褐色,光滑無毛,無刺,枝頂常具葉2-5枚;芽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3-6毫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鱗片草質,外面無毛。

葉倒卵狀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革質,長2-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微尖或稍鈍,具突尖頭,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蒼白色,兩面無毛,不分裂,邊緣自中部以上具圓鈍粗鋸齒,齒頂有突尖頭,基部具明顯3出脈;葉柄粗短,長0.5-1.5厘米,具腺毛。

革葉茶藨子花單性,雌雄異株,形成總狀花序;雄花序直立,長2-4 (6) 厘米,具花5-18朵;雌花序常腋生,長2-3厘米,具花2-3朵,稀達7朵;果序具果1-2枚;花序軸具柔毛和腺毛;

花梗長3-6毫米,幼時被稀疏柔毛和腺毛,逐漸脫落至老時無毛;苞片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7-9毫米,寬3-5毫米,先端微尖或稍鈍,無毛,邊緣常疏生短腺毛,具單脈;花萼綠白色或淺黃綠色,外面無毛;

萼筒盆形,長2-4毫米,寬5-7毫米;萼片寬卵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5-4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花瓣楔狀匙形或倒卵圓形,長約為萼片之半,先端截形或圓狀截形;

雄蕊短於或約與花瓣近等長,花葯圓形,雌花中的雄蕊幾無花絲,花粉不育;子房光滑無毛,雄花無子房;花柱先端2裂,柱頭頭狀。

果實橢圓形,稀近圓形,長8-11毫米,寬6-8毫米,紫紅色,無毛,具20-25粒細小種子。 花期4-5月,果期6-7月。 [2]

分類文獻

Ribes davidii Franch. Pl. David. 2: 58. pl. 7. fig. B. 1888; Jancz. in Men. Soc. Phys. Hist. Nat. Geneve 35. 3: 474. fig. 179. 1907; 中國樹木志2: 1576. 1985. ——R. pachysandroides Oliv. in Hook. Icon. Plant. 8: pl. 1767. 1888. non R. pachysan droides Levl. 1917. ——R. davidi β. robustior Franch. in Bull. Soc. Linn. paris 1898: 86. 1898.

革葉茶藨子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2700米的山坡陰濕處、路邊、岩石上或林中石壁上。 [3]

革葉茶藨子分布範圍

分布於湖北鶴峰)、湖南新寧)、四川(西部、東南部)、貴州遵義)、雲南貢山)。[4]

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寶興

革葉茶藨子變種

睫毛茶藨子(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基部楔形或狹楔形,邊緣具長睫毛。

產四川(峨邊洪溪美姑雷波)。生於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中、岩石上疏林下及路邊竹林下,海拔1900-2250米。模式標本采自雷波。

淺裂茶藨子(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基部寬楔形,先端3淺裂,裂片先端急尖或微鈍。

產四川(天全石棉)。生于山地溝谷林中,海拔達2600米。模式標本采自石棉。

參考來源

  1. 革葉茶藨子,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35(1)卷 (1995) >> 330頁 PDF >> 革葉茶藨子 Ribes davidii
  3. 革葉茶藨子Ribes davidii_花卉圖片網 2018年8月15日 茶藨子科茶藨子屬 革葉茶藨子Ribes davidii (責任編輯:徐曄春)上一篇:藍花琉璃繁縷Anagallis arvensis f. coerulea 下一篇:鼠刺Itea chinensis ...
  4. 革葉茶藨子_好看視頻 視頻時長 01:00 2019年8月30日 - 一分鐘了解——革葉茶藨子,本視頻由秒懂百科提供,0次播放,有0人點讚,0人對此視頻發表評論,好看視頻是由百度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