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麵條 - 中國傳統食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麵條 - 中國傳統食物

來自搜狐的圖片

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麵條是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麵團,之後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再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麵以及國外的香濃意大利麵等。好吃的麵條幾乎都是溫和而筋道的,將麵食的風味發展到極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麵條

外文名稱; noodles

主要原料; 麵粉(小麥粉),水,鹽,雞蛋

是否含防腐劑; 否

主要營養成分; 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

主要食用功效; 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充飢止餓,補充能量

適宜人群; 老少皆宜

副作用; 無

儲藏方法; 放置陰涼處即可

拼音; miàn tiáo

食品簡介

麵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通過研磨成粉狀加水和成麵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揉、拉、捏、擠等手法,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蒸、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麵條多為澱粉膠體,因溶解度原因會吸水膨脹,被稱為"pang","pang"後會影響口感,應趁熱食用。

麵條作為東方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3世紀初,中國的書籍上已經有了關於麵條的記載。麵條起初被稱為"湯餅"。

產品分類

中國 經過煮沸的麵條最為潔淨,可以極大地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因此麵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由於制條、調味、粗細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麵條品種,遍及各地。

按地區分

北方地區著名的麵食有 :

山西的刀削麵、燜面、貓耳朵、餄餎、剔尖、撥魚、栲栳栳、不爛子等;

北京的炸醬麵、龍鬚麵;

河北的龍鬚麵、勁面王、掛麵、麻醬麵、保定大慈閣素麵;

山東的福山拉麵、打滷面(濟南);

陝西的油潑麵、岐山臊子麵、楊凌蘸水面、武功鎮的旗花面、扯麵、漿水面(漢中);

河南的燴麵、道口麻鴨面、糊塗麵條、手工面葉、漿麵條、熗鍋面、滷麵(俗稱蒸麵條)等;

蘭州的蘭州牛肉拉麵;

吉林的延邊冷麵、狗肉湯麵、頭道溫面;

黑龍江的烤冷麵。

南方地區著名的麵食有 :

上海的陽春麵;

江蘇的南京小煮麵、東台魚湯麵、蝦油麵、魚湯鱔絲面、南通跳面、鎮江鍋蓋面、蘇州蘇式湯麵等;

浙江的杭州片兒川、蔥油拌麵、蝦爆鱔面、麵疙瘩、溫州長壽麵(也叫素麵或者索麵);

湖北的武漢熱乾麵、襄陽牛肉麵;

安徽的板面、魏王面;

福建的福州線面、尚乾拌麵、沙縣拌麵、莆田滷麵、廈門沙茶麵、漳州滷麵、泉州面線糊、莆田媽祖面、尤溪大條面等;

台灣的擔仔麵、牛肉麵、花蛤仔面等;

廣東的廣州餛飩麵(由餛飩、面線合成)、竹升面;

香港的撈麵(不同於北方撈麵)、車仔面、蝦子面等;

重慶的重慶小面、豌雜麵、鴨血面等;

四川的擔擔麵、豆花面、渣渣面(羊馬)、清湯麵(邛崍)、燃面(宜賓)、一根面(黃龍溪)、鋪蓋面、麻哥面(武勝);

貴州的豆花面、腸旺面;

按含水量分

目前市售麵條,根據含水量差異,主要分為鮮面、鮮濕面(半乾麵)和掛麵。

(一)鮮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含水量30%左右的生麵條。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但保質期較短。一般在超市或菜市場現做現售。

(二)鮮濕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產的濕麵條,含水量一般在20%-2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且保質期比鮮面要長些。

(三)掛麵。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懸掛式烘乾、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產的乾麵條。麵條經過乾燥處理,含水量一般低於14.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低、易儲存、食用方便。

外國 意大利的意大利麵、通心粉(通心麵);

日本的烏冬面、日本拉麵。

其他信息

其他問題 1.新鮮麵條有切面、揪面和拉麵等。切面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一般市售的新鮮切面都是機制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掛麵要好,但很多人還是喜歡吃手擀麵。

2.麵條的製作方法,因季節的更替不斷變化。

3.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麵條、拉麵條、燴麵條,裡面放些乾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麵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麵條湯內攪入麵糊,這種帶糊的麵條,人們俗稱為"糊湯麵條"。

4.夏季人們多吃撈麵條,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莧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5.春秋季人們多吃滷麵、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薹和豆角做滷麵。因為這些菜是做滷麵的固定菜,所以蒜薹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麵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裡最少要吃一頓滷麵。

6.市面上出現了彩面,顧名思義,營養彩面並非靠色素來添加顏色,而是利用蔬菜和水果加入麵條裡面,讓麵條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同時又能擁有普通麵條所不具備的營養。

選購方法 麵條特徵

優質麵條特徵為不粘鍋、不渾湯、不碎條,鑑別方法如下:

(1)外表:好掛麵包裝緊,兩端整齊,豎提起來不掉碎條;

(2)聞味:抽出幾根麵條,或在麵條的一端用鼻子聞一下,如有芳香的小麥麵粉味,而無霉味或酸味、異味,就說明是好掛麵。

(3)試筋力:上好的面,用手捏着一根麵條的兩端,輕輕彎曲,其彎度達到5cm以上。

方法內容

1、應首選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產品,因為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產品的生產企業,都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企業注重產品質量。多次國家監督抽查結果也表明,這些企業的產品質量是有一定保障。

2、從感官上進行粗略判斷。(1)外表:好掛麵包裝緊,兩端整齊,豎提起來不掉碎條。(2)聞味:抽出幾根麵條,或在麵條的一端用鼻子聞一下,應有芳香的小麥麵粉味,而無霉味或酸味、異味。(3)試筋力:質量好的掛麵,用手捏着一根麵條的兩端,輕輕彎曲,其彎度達到5cm以上。

3、注意生產日期,購買保質期內的產品。

4、注意包裝是否結實,整齊美觀,名牌廠家多數採用自動包裝機包裝。

5、應注意產品包裝上是否標明了廠名、廠址、產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等內容,最好不要購買既無廠名、廠址又無產品名稱、生產日期的白袋包裝的產品。

6、在烹調時也可觀察到掛麵的質量優劣。優質的掛麵煮熟後不糊,不渾湯,口感不黏,不牙磣,柔軟爽口。

摺疊營養成分 食品中文名

麵條(均值)

食品英文名

Noodles

食品分類

穀類及製品

可食部

100.0%

來源

食物成分表2009

產地

中國

營養素含量(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

--

能量(千焦)

1195

蛋白質(克)

8.3

脂肪(克)

0.7

飽和脂肪酸(克)

-

反式脂肪酸(克)

_

單不飽和脂肪酸(克)

多不飽和脂肪酸(克)

膽固醇(毫克)

碳水化合物(克)

61.9

糖(克)

乳糖(克)

_

膳食纖維(克)

可溶性膳食纖維(克)

不溶性膳食纖維(克)

0.8

鈉(毫克)

28

維生素A(微克視黃醇當量)

-

維生素D(微克)

_

維生素E(毫克α-生育酚當量)

0.59

維生素K(微克)

維生素B1(硫胺素)(毫克)

0.22

維生素B2(核黃素)(毫克)

0.07

維生素B6(毫克)


維生素B12(微克)

_

維生素C(抗壞血酸)(毫克)

-

煙酸(煙酰胺)(毫克)

1.40

葉酸(微克葉酸當量)

_

泛酸(毫克)

_

生物素(微克)

膽鹼(毫克)

磷(毫克)

162

鉀(毫克)

135

鎂(毫克)

39

鈣(毫克)

11

鐵(毫克)

3.6

鋅(毫克)

1.43

碘(微克)


硒(微克)

11.7

銅(毫克)

0.17

氟(毫克)

_

錳(毫克)

0.86

δ-E(毫克)

(β-γ)-E(毫克)

_

α-E(毫克)

胡蘿蔔素(微克)

脂肪酸(總)(克)

灰分(克)

水分(克)

能量(千卡)

286

飲食文化

在中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麵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麵;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麵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麵、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麵;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麵條製品。

《荊楚歲時記》說:"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惡,疾病和污穢也。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用開水沸煮,趁熱吃,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病人抵抗力差,當然要吃最潔淨的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麵條。

今人考證,湯餅實際是一種面片湯,將和好的麵團托在手裡撕成面片,下鍋煮成。如果將"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帶廣為流傳的刀削麵。後來制面工藝改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樣粗細,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齊民要術》),這時面的樣子類似寬麵條。到晉時,又成細條狀。傅玄《七謨》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忽游水而長引,進飛羽之薄衍,細如蜀繭之緒,靡如魯縞之線",這幾乎可以和厲恩海的手藝相媲美了。

麵條的形狀最後定格為長條。到宋代,湯餅也改稱為麵條(唐時叫"餺飥")。麵條的這種樣子,使人的聯想"因勢賦形",把面與生日、壽誕聯繫起來。按風俗禮儀,過生日賀誕辰吃長壽麵。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宋人馬永卿在《懶真子》中說:"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壽'面也。"為什麼麵條能作為人長命百歲的象徵?因為面的形狀"長瘦",諧音"長壽"。麵條也就成為討口彩的最佳食品。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時,人們認為壽命長短與人中長短有關,人中長短取決於面孔長短,而麵條正暗合"面長",長壽麵由此而來。

摺疊麵條歷史 麵條的故事要從"麵條帝國"--中國說起。千年炊煙孕育了兩千多種麵條的做法,影響了整個東亞的麵條文化。不過,無論是麵條還是製作麵條的主要原料小麥,源頭都不在這裡。

中國的漢字"麥"原指"遠道而來的人",與麵條的"面"字結合,就成了"面"("面"的繁體字),而小麥以及小麥粉製作而成的麵條,在數千年前也確實是遠道而來的。每年有6億噸產出,已經成為地球上60%人口主糧的小麥,最早誕生於9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農耕文明。在它誕生後的6500年,小麥種植技術連同制面技術,開始從中東地區傳到地中海,穿越巴爾幹半島和阿爾卑斯山,向東經過中亞來到中國。因此,這條以長安為起點,途經西域、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各國的"絲綢之路"又被叫做"麵條之路"。

穿梭在絲綢之路上的阿拉伯商人隨身攜帶麵團作為乾糧,食用前將麵團分成小塊,搓成條狀曬乾,置於火上烤炙,這幾乎是人類歷史上早期麵條的雛形。這樣的麵條沿着絲綢之路進入中國,開始在中原地帶繁榮興盛。但喜食湯羹的中原人將麵條與水同煮,熱湯中取面時,"箸"(筷子)也就因此誕生。

中國雖不是麵條的最早發源地,卻是人類現存至今最早麵條的發現地。四千多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摧毀了中國西北部的一個村莊,緊隨其後的洪水又將其封凍。四千多年後,準確說是在2005年,考古學家們在被稱為"中國龐貝"的青海喇家村里,發現了裸露在岩層中長約50厘米、寬約3毫米的麵條。不過在那時它的名字很有可能還不叫"麵條"。

在中國,最早的麵條被叫做"餅"或"湯餅"。1400年前的《齊民要術》首次記載了製作麵條的"水引餺飥法"--

"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

"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簡單來說,"水引面"是將拉成筷子粗細的麵條,掐成一尺狀,水浸之後,在沸鍋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條狀下鍋,煮熟出鍋淋上雞湯。餺飥的做法與水引面相似,只是形狀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這是中原地區最早的湯麵。

在麵條剛被引入歐洲時,中國的麵條已經進入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繁榮期。宋代都城開封別稱"麵條之都",這座擁有50萬人口的國際都市(同期的巴黎只有10萬人)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業街,商業街上鱗次櫛比的食肆比歐洲大型餐館的出現早了五百多年。手擀麵、刀切面、拉麵……食肆中主流的麵條做法就有三十多種。沿着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內地的麵條,又從這裡向北向東傳播,進入蒙古、韓國和日本,向南進入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麵條文化席捲了東亞及東南亞各地。

漢族人製作的手動"壓面機"(將麵團放入凹槽中,槽下開若干小孔,通過槓桿原理用壓力將麵條從小孔中擠出)至今仍被朝鮮、不丹等國家使用。從唐代起,細長的麵條在中華飲食文化中有長壽、綿延不絕的美好寓意,因此壽星過生日少不得一碗長壽麵。同樣的彩頭也在亞洲的麵條圈裡流行:韓國在婚禮當天的宴席上要有麵條,意寓"白頭偕老、天長地久";泰國在傳統歡慶日裡吃麵條,為的是"喜事不絕";日本人流行在七月初七那天吃素麵,以祈願"好運連連",除夕時候也會吃麵條,叫做"年越面"--這種又細又長的食物如紐帶一般,從中國出發,聯繫了亞洲各國的廚房。

最典型的麵食文化傳遞莫過於日本。同樣是在宋朝,一位名叫"圓爾辨圓"的日本僧人(後被稱為"麵條和尚")從臨安學成歸國。他的歸國行李里除了禪宗佛教的經書,還有一張以水車帶動齒輪的磨麵機設計圖。來自中國的磨麵技術連同吃麵的風尚,經由日本僧人一起傳到了日本的寺廟廚房。以小麥或蕎麥磨粉製成麵條,煮熟後澆上海藻和蘑菇熬製成的高湯,日本僧人只有在吃麵的時候才被允許發出進食聲,而麵條從僧侶流傳到日本民間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習俗:吃麵的時候發出的聲音越大,越表示禮貌。

麵條文化 南方的"面"指以麵粉製成的麵條,以蛋面為主,用的並非雞蛋而是鴨蛋黃,面身幼、面質爽口彈牙。其中生面、乾麵皆有之。廣受歡迎的有細條乾麵及蝦子面;北方的"面"則指以小麥磨成的粉,麵條多不用蛋,用之以鹼水,加入鹼水能令麵條變得容易消化,故麵條成為北方人主要食糧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麵條面較粗,面質軟滑柔韌。如果在北方如果說"要面",老闆只會給予麵粉;而在南方,賣的則會是巳加工好的麵條。

傳統麵條以人手巧制,由和粉、打面、拉麵或切面全用人手,不過南方及北方做面亦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北方出名拉麵,顧名思義用手拉制而成,拉麵要做得軟滑但有韌性,絕非易事,需膂力過人,對力度控制要得宜,剛中帶柔,才能做出佳品。反觀南方麵條,卻重柔中帶剛,爽而不脆,關鍵亦在做面時的力度,麵團和好後,利用人體的彈跳力以大竹壓之,麵團壓簿,最後切成幼條。

要數特色的中華面,首推伊府麵,簡稱"伊面",既可以湯煮,亦可作干炒,由清代伊秉綬家廚所創。伊府麵中國南北兩方皆有製作,尤以閩、贛最出色。伊府麵之特色在於它不用水和面,改用雞蛋液;經沸水煮後用冷水沖涼、烘乾,再用油炸,令其變半成品。因製法獨特,可適合不同煮法,所以伊府麵確是面中上品及筵席上的特面點。

另一聞名中外的擔擔麵,於1841年出產於四川。意思簡單之極--挑擔叫賣的面;當時民生苦困,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為求生計,挑起擔子沿街賣面。雖說麵食於古時算為上品,達官貴人均喜愛之;但擔擔麵並不只專賣給有錢人吃,其對象反着眼在平民大眾。擔擔麵起初只在橫街窄巷擺賣,面質相當粗糙,僅用滾水淥熟,湯底則用辣椒油、豉油,再加少許榨菜,味道辛辣,以作果腹。要到後期才進入了大飯店、賓館,再與其他小吃登上酒席桌。

在香港極受歡迎的雲吞麵,面底是生面。生面早時產於廣東,以雞蛋或鴨蛋做面,雞蛋令面身變得爽口;鴨蛋則令生面增添蛋香。好的生面稱為銀絲幼面,面要幼,煮後呈黃色,當然要爽口彈牙,不能太硬亦不能太軟,而最重要的是,生面煮後不可帶鹼水味。

麵條故事 傳統中華麵條--長壽麵。中國人每逢生辰設於宴會最後必吃食品,因麵條長長的,寓意長命百歲。古時吃長壽麵象徵祝福新生男嬰長命百歲,此世俗一直沿襲下來。吃麵時要將一整條面一次過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夾斷,亦不可以口咬斷之。吃長壽麵除寓意長壽外,也代表敬老。有傳黃帝於冬至當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後的每一個冬至都以吃長壽麵代表敬老,所以長壽麵又稱"冬至面"。其實有關"長壽麵"的意義眾說紛紜,以上僅屬其中。

壽辰時吃的面線亦會稱為"壽麵"。面線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種叫法:結婚時送予女方的會叫"喜面";孕婦於產期吃的稱"福面";以面線相贈親友的則是"太平面";老弱及病者吃的,屬健康食品的,面線會被稱為"健康面"。民間有傳面線乃九天玄女為母親王母娘娘祝壽而費煞思量所準備之賀禮。因而做面線的人家中都會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福州面線的品種繁多,有雞蛋面線、龍鬚麵線、銀絲面線等。(引:《中國名食掌故》)

又例如先前曾提過的"冷淘",原由當今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所創。據說武媚娘年輕時天姿國色,十四歲巳被選入宮當才人。因要與青梅竹馬的愛人常劍峰分開,臨進宮前他倆到一麵店吃麵。有見當日天氣炎熱,媚娘靈機一動,與老闆研製出柔軟可口的"冷淘"。巧遇當天是媚娘生日,為了懷念當年情境,致以後每逢武則天壽辰之日心命御廚烹煮冷淘,直到壽終正寢此習都並未曾變改。(引:《中國名食掌故》)

陝西岐山面又有着另一故事,岐山面又稱"和氣面"。話說西周時,殷紂王妒忌周文王姬昌功績,將他囚禁在羑里的城堡。後來周文王回到家鄉,鄉親見他因受苦而變得消瘦,都帶來大量食物予之補身。周文王為答謝大家對他的愛護,便親自做面、並以大家帶來的食物煮麵招呼。當面吃完,大家將剩下的湯倒回,再滔面。這種只吃麵、不喝湯的吃法被稱為"和氣面"。(引自《名食故事》)

相關文獻

《夜航船》:"魏作湯餅,晉作不託。"

《釋名疏證補》:"索餅疑即水引餅。"

《齊民要術》記有"水引餅"的做法:"細絹篩面,以成調肉臛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揉搓令薄如韭葉,逐沸煮。"

束皙的《餅賦》說,冬日宜吃湯餅:"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後庚闡《惡餅賦》有"王孫駭嘆於曳緒,束子賦弱於春綿。"

傅玄《七謨》有"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

劉禹錫有詩《贈進士張盥》:"憶爾懸孤日,余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

蘇東坡有《賀人生子》:"甚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璋出。"

十大名面 (中國十大麵條)

首批中國十大名面

咸陽biangbiang面、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河南燴麵、延吉冷麵、蘭州牛肉麵、山東熗鍋面、武漢熱乾麵、廣東雲吞麵和北京炸醬麵。 (注:選"十大麵條"系誤讀,評選只針對企業)

生產製作

製作方法 吃麵和做面在中國已經有着上千年的歷史,麵條做法簡單,容易煮熟,即可以做正餐,也能當點心吃。大江南北對於麵食的煮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有油潑麵、冷麵、酸辣粉、滷麵、燜面、刀削麵、熱乾麵、蘭州拉麵、擔擔麵等等,做法多到你想不到,一個月都不帶重樣的。經常吃麵食的人更是長得精壯有力許多。

打滷面

【材料】:麵條、肉餡、黃花、木耳、香菇、大蔥、雞蛋、醬油、料酒、糖、鹽、雞精、蒜。

【做法】:

1、香菇、木耳、黃花泡發。

2、鍋中倒入油,放入肉餡炒熟後加入蔥花、香菇、木耳、黃花翻炒片刻,然後加入醬油、料酒、糖、鹽、雞精,再加入適量水煮開。

3、淋入打散的蛋液,勾芡撒上蔥花、蒜末。

4、水燒開後放入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然後將鹵澆在麵條上即可食用。

鍋蓋面

鍋蓋面俗稱鎮江三怪之一的"大鍋小鍋蓋"(面鍋大,鍋蓋小)。當麵條下入沸水鍋後,用一個小鍋蓋蓋在麵湯上。其特點:一是生麵條逐份投入,熟後不粘結,不散亂,分量準確;二是麵湯滾沸時,易於清除浮沫,保持麵湯不混濁;三是麵條易熟透,不生不爛。

【原料配方(制100碗)】:麵條10千克、醬油2.5千克、綿白糖65克、味精50克、蝦籽5克,青頭1千克熟豬油(或芝麻油)1.5千克。

【製作方法】: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蝦籽下鍋煮沸,3分鐘後,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後倒入醬油,燒沸離火,讓其冷卻後裝入容器待用。

2.鍋內放進清水燒沸,按顧客需要數量放入麵條(但每鍋最多不超過15碗,每碗生麵條重約130克),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台上,逐碗倒入醬油25克,熟豬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適量青頭和味精0.5克。面鍋滾沸後,加適量清水,使麵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清除浮沫,將麵條逐份撈入碗內,澆入適量麵湯即成。

3.青頭製法:青頭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面鹵,分為生、熟兩種。生的有蒜泥、蒜花、漂兒菜(春季醃製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將這些蔬菜擇洗後,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即成。

【產品特點】: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經濟實惠。

擔擔麵

【材料】:麵條、豬肉餡、豆芽菜、大蔥、薑末、蒜茸、辣椒、芝麻醬、白菜心、香菜、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湯、花椒麵、豬油。

【做法】:1.鍋中倒入油,放入豬肉餡炒散待用;白菜心焯熟待用。

2.用豬油將蔥、姜、蒜爆香,放入辣椒、豆芽菜、肉餡煸炒,然後加入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麵炒勻。

3.水燒開後放入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然後將鹵澆在麵條上,放入焯熟的菜心、香菜即可食用。

腸旺面

【材料】:雞蛋面90克,豬大腸50克,五花肉250克,血旺25克,綠豆芽15克,白鐵豆腐250克。

三合油、糍粑辣椒、腐乳、味精、甜酒釀、胡椒粉、蒜泥、薑末、蔥花、高湯等適量。

【做法】:1.煮。豬腸洗淨去異味,煮至半熟撈出切成塊加香料煮。

2.五花肉煮熟切成小丁,入鍋加鹽炒出油後,潷去油放入甜酒釀,烹點醋,炸成脆哨。

3.豆腐切成小丁用鹽水泡一下撈出濾干,用油炸成泡哨撈出。

4.油鍋中再加入脆哨油、腸子油、糍粑辣椒,炒出香味,加入薑末、蒜泥、豆腐乳加水煮開,潷出紅油待用。

5.雞蛋面與豆芽放入開水鍋中約煮1分鐘,撈入面碗中放上腸子、脆哨、豆腐泡哨,用漏勺裝入血旺片在鍋中氽一下,放在麵條上,舀入高湯、紅油、味精、蔥花即可。

蘭州牛肉麵

【材料】:熟牛肉、拉麵、牛肉清湯、牛油、白蘿蔔片,油潑辣椒,香菜、蒜苗。

【佐料】:陳醋

【做法】:

1、煮過牛肉的湯撇去浮沫,加入白蘿蔔片和牛油煮沸,待用。

2、香菜、蒜苗切末,熟牛肉切丁,待用。

3、將麵粉加鹼揉好,手工拉成麵條(有一定難度,也可以用壓面機壓好),煮熟後撈出。

4、中國麵條中舀入清湯(淹沒麵條),抓香菜、蒜苗末、牛肉粒,澆上油潑辣椒即可食用。

(油潑辣椒製法:上好紅辣椒麵,白芝麻,花椒麵,鹽混合裝瓷碗。將清油燒7-8成熟後倒入瓷碗攪勻,油的量一定要超過辣椒麵的量。辣椒食用量憑個人口味。)

5、使用時淋一點陳醋去腥,中和面鹼。

雞絲涼麵

【材料】:白斬雞、麵條、黃瓜、芝麻醬、麻油、糖、醬油。

【做法】:1.麵條煮熟後撈出,在冷水中過一下。

2.白斬雞切成絲,黃瓜洗淨切成絲,均放在煮好的麵條上。

3.芝麻醬放入碗中加入麻油攪勻,再加入醬油、糖用冷開水稀釋,然後淋在雞絲涼麵上即可食用。

麻醬麵

【材料】:麵條、麻醬、蔥花、精鹽、味精、熟色拉油。

【做法】:水燒開後放入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加入麻醬、蔥花、精鹽、味精、熟色拉油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蝦仁丸子湯麵

【材料】:黃瓜、蝦仁、肉餡、姜、蕎麥麵、鹽、澱粉、料酒、黑木耳。

【做法】:1.將蝦仁清洗乾淨,加入少許料酒和鹽攪拌均勻後再用水沖洗乾淨。

2.將蝦仁剁碎,加入適量鹽、澱粉,順時針方向攪成泥狀,再用手抓成球形待用;在肉餡中加入適量鹽、澱粉,順時針方向攪拌成泥狀,抓成球形待用。

3.將蕎麥麵煮熟放入碗中備用。

4.將蝦球、肉餡球、黑木耳、黃瓜片、薑片一起放入沸水中煮熟,再加少許鹽調味。

5.將調味好的鹵澆在面上即可食用。

榨菜肉絲麵

【材料】:瘦肉、榨菜、蔥、麵條、料酒、醬油、濕澱粉。

【做法】:1.瘦肉切成絲,加入料酒、醬油、濕澱粉拌勻,醃製10分鐘;榨菜切成絲後先泡20分鐘去除鹹味。

2.鍋中倒入油,放入肉絲炒散,再放入榨菜,炒勻後盛出。

3.水燒開後放入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再放入炒好的榨菜肉絲和蔥花即可食用。

【煮麵技巧】:煮麵條,人們習慣將水燒開,再放進乾麵條去煮,這種方法其實不對。因為乾麵條進入沸水的短時間內,麵條表面迅速軟熟,形成一層"隔膜"保護層,阻止沸水再滲入乾麵條內部,造成了"硬蕊"面。這樣煮,既費時又不易熟。

正確的煮法是,在煮麵的水沸騰前2-3分鐘將乾麵條放進鍋里,使乾麵條有一個被水滲透的機會,待水滲透乾麵條後,煮麵水也沸騰起來,麵條很快就會被煮熟了,這樣煮又省時又容易熟。

回鍋面片

【材料】:瘦豬肉,小白菜,西葫蘆,油豆腐,土豆,綠豆芽,西紅柿,麵粉。

【配料】:鹽,雞精,生抽,辣椒麵,花椒麵,味精,油,生薑少許,蒜蓉少許,食醋。

【做法】:

1、瘦豬肉切小片,過油炒熟,待用。

2、小白菜切段,西葫蘆、土豆切小片,油豆腐切小塊,西紅柿切小瓣待用。

3、麵粉加水,和成麵團,用擀麵杖攤開,用刀劃成3-4厘米寬1厘米厚的條,待用。

4、搭油鍋,待油熟後把生薑、蒜蓉,辣椒麵倒入炒香,放肉片煸炒,加入西葫蘆片,土豆片,油豆腐塊,小白菜段,綠豆芽翻炒,加入鹽,雞精,生抽,花椒麵,味精,水少許繼續翻炒。待燴菜5-6成熟後加西紅柿瓣,翻炒至熟。

5、換湯鍋,倒入水,煮至沸騰,將切好備用的麵條一一揪成3厘米見方的薄片入鍋……待面熟後用漏勺打出,倒入燴菜鍋中。

6、重新搭菜鍋,把面片和燴菜翻炒均用,淋食醋裝盤。

蛋黃面

【菜系及功效】:精品主食 心調養食譜 營養不良食譜 工藝:煮蛋黃面的製作材料:主料:小麥富強粉500克,雞蛋210克

【做法】:

1.將麵粉放入盆內,磕入雞蛋拌勻;

2.再加入冷水(100克)和成麵團,揉勻揉光,蓋濕布放在一邊;

3.將麵團放在案板上,先擀成長方條,再擀條成長形的厚1毫米的大薄片;

4.切成竹簾棍寬的細長麵條,投入開水鍋里煮熟即可;

5.食用時可配各種澆頭,亦可涼拌。食物相剋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新絳生炒麵

生炒麵已是新絳的名吃,各飯店均有生炒麵,雖口味不同,但製作方法均類似。

生炒麵製法類似滷麵,但又不同於滷麵。生炒麵油大而不膩口,面潤而不干硬,做工精細,別具風味。

製作方法:

【主料】專用生炒麵(龍鬚麵)麵條500克,豬肉100克也可用雞蛋兩個或魷魚二兩,油100克。

【輔料】肉湯20克,小油菜或生菜、油麥、蘑菇100克,醬油25克,精鹽15克,蔥絲15克,蒜末、孜然粉、味精、生薑末各少許。

【製法】

1.將麵條抖散置於旺火燒開的籠篦內,大火蒸四十分鐘,置入一盆涼水中,抖散,半分鐘後撈出,淋上少許花椒油,瀝乾水分後再置於籠篦內旺火蒸十五分鐘即可。(建議一次多蒸一些,放入冰箱中冷藏備用,冷藏可保存十天左右,隨時都可炒着吃)

2.將豬肉切成肉絲,小油菜切兩段,蔥切成絲,蒜切末備用。

3.炒瓢上火,加入食油50克,待油熱時,投入肉絲或魷魚、雞蛋煸炒,再加入蔥、蒜、生薑末翻炒幾下,放醬油、精鹽、小油菜、蘑菇、油麥翻炒,然後再加入肉湯。把麵條均勻地撒在鍋內,用鍋蓋蓋嚴,中火燜約2-3分鐘(如湯少可不斷加入適量肉湯),待湯汁即將收盡時,揭蓋反覆翻瓢炒制。出鍋時依各人口味把蔥絲、蒜末、味精、孜然粉投入麵條內翻炒均勻,盛入盤內即成。食時拌醋。

【特點】油而不膩,清香爽口,易於攜帶,冷熱均很好吃。

推薦採用小關麵條,面細又勁道而且味香。

意大利麵條

意大利麵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500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的意大利麵料理!

最早的意大利麵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跟現在我們所吃的意大利麵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意大利麵的種類和醬汁也隨着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食用麵團最初出現時的製造方法是將麵粉團壓成薄紙狀,然後覆蓋在食物上,放入焗爐內烹煮食用。其後,人們想到將麵團切成小塊狀或條棒狀的細長麵條,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將麵條風乾儲存的做法。

西紅柿的出現及隨後的品種改良,在意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醬汁搭配麵條,從此令麵條大受歡迎,甚至連皇室貴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意大利粉是由銅造的模子壓制而成,由於外型較粗厚而且凹凸不平,表面較容易黏上調味醬料,令吃起來的味道口感更佳。

除了原味麵條外,其他色彩繽紛的麵條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紅花面、黑墨魚面及蛋黃面等。

意大利麵的醬料基本來說可分為紅醬和白醬,紅醬是用番茄為底的紅色醬汁,白醬則是由麵粉、牛奶及奶油為底的白醬汁,此外,還有用橄欖油調味的面和用香草類調配的香草醬。

意大利南部的人喜愛食用干意粉,而新鮮意粉則在北部較為流行。一般來說,意粉多用作頭菜,海鮮意粉配以白酒,而醬料濃的則配紅酒

意大利麵的做法:

一般的意大利麵

【所屬菜系】:意大利餐 麵包甜點

【原料】:西紅柿3個(其中1個炸成醬)、洋蔥半個、黃油10克、羅勒(可以不放)、黑胡椒、鹽、糖、雞精、意大利麵、香菇、火腿、青椒

【做法】:

1、在鍋中用文火融化黃油後,開大火,放入洋蔥碎,炒出香味後,倒入西紅柿丁翻炒。

2、出湯後加入羅勒、黑胡椒、鹽、少許糖和雞精,不停攪拌,大火將湯收干成醬。

3、鍋中倒入清水加熱,待水開後放入少許鹽,再按意大利麵包裝袋上的提示時間煮熟,過一下冷水,控干水分,在面中倒入少許食用油攪拌,以免沾粘。

4、起鍋,倒入少許油,待油七分熱的時候,放入香菇、火腿和青椒炒出香味後,倒入剛才炒好的西紅柿醬和意大利麵,在鍋中攪拌翻炒均勻,面也就好啦。

香濃意大利麵

【材料】:意大利麵一把、培根(可用肉末代替)、洋蔥、大蒜、西紅柿、番茄醬、法香、鹽、白糖、黑胡椒、奶酪粉。

【做法】:

1.先煮麵條:鍋中的水燒開後,加入一勺鹽、一勺橄欖油,下入一小把量的意大利麵,不要着急用筷子攪拌,讓麵條自然的散落,待麵條根部軟化後,用筷子輕輕翻轉幾下即可,加蓋子煮8分鐘。

2.待麵條大約7-8成熟的時候,撈出,用涼水沖一下,讓其冷卻,也可以放進冰水中,劃散,之後瀝乾水分,淋入適量的橄欖油,用筷子拌勻,備用。

我們可以利用煮麵的時間來做醬汁。

3.鍋中加入一勺量的橄欖油,將洋蔥和大蒜切碎,下油鍋爆香,用中火慢慢炒至洋蔥開始變色,然後放入切好的培根或者是肉末。

4.炒至培根出油後,加入切成小塊的西紅柿,加入適量的鹽、白糖調味,炒至西紅柿變軟,加入3-4勺量的番茄醬,加入半小碗水,小火慢慢煮開。

直到湯色變紅、西紅柿軟爛後,再次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適量黑胡椒鹽,調味即可。

彩色麵條

食材明細

菠菜、胡蘿蔔、麵粉、鹽、水

工藝流程

1、分別把新鮮菠菜和胡蘿蔔榨成漿,榨的過程中注意適量加水,過濾出汁液,並用汁和面,汁水和面的比例大概是1:2。

2、麵團和好後蓋上濕布醒上10分鐘。

3、將麵團充分揉捏牛用擀麵杖擀成薄片,撒上手粉,將面片摺疊、切絲,切好的絲趕緊抖開。

4、麵團下鍋煮熟即可。

牡蠣麵條

配料:

牡蠣內100克,麵條少量。

製法:

把牡蠣肉、麵條、調味品煮熟。

小鳥麵條

將麵條煮熟

加入醬油、香油拌勻

碗內鋪上洗淨的生菜葉子

把拌好的麵條擺放在生菜葉子上,中間留個小窩

將胡蘿蔔切成薄的片,切出小菱角形狀

鵪鶉蛋煮熟後剝殼,在頂部切個小口,將小菱角胡蘿蔔片夾在切開的小口上做小鳥的嘴巴,用黑芝麻做小鳥的眼睛,將做好的小鳥放在麵條中間的小窩上即可

三鮮面

主料:麵條

輔料:蝦仁、海參、竹筍、墨魚、胡蘿蔔、香菜

調料:色拉油、味精、水、食用鹽、白醬油

蝦仁去腸泥,墨魚切花,海參斜切片,胡蘿蔔、竹筍切花片。加3大匙色拉油,用高火炒3分鐘

中等器皿加入高湯4杯及精鹽、味精、白醬油,用高火煮至沸滾;再加入油麵條及炒過的配料,用中火煮3分鐘,煮好後上面撒上少許香菜,趁熱食用

牛肉西紅柿面

主料:牛腩肉、麵條、新鮮番茄

輔料:碎蔥、料酒、花椒、蒜、食用鹽、姜、白糖、八角、生抽、色拉油

牛肉切大塊,冷水下入鍋中,水沸後盛出備用;電壓鍋倒入足量熱水,放入焯過的牛肉、蔥、姜、花椒、八角、料酒,加蓋煮40分鐘至軟爛

番茄切塊,蒜切末備用;炒鍋中倒入色拉油,放入蒜末炒香;

放入西紅柿塊翻炒均勻,放入白糖炒至軟爛;放入煮好的牛肉,倒入生抽、牛肉湯煮沸;

加適量鹽調味,即為牛肉番茄湯汁;將麵條煮熟,撈出,倒入牛肉番茄湯汁即可。

1、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

2、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髮、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中醫食療:

1、養胃:吃碗溫熱的麵條最有利於營養吸收。

2、增強免疫力:口感筋道的麵條所含的蛋白質更多,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

3、改善貧血:促進人體氣血運行。

4、易於消化吸收:經過煮沸的麵條最為潔淨,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因此麵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

豆角燜面

主料:鍋里的豆角燜面豆角750克,紅麵條700克(約乾麵500克)。

輔料:食油100克,醬油40克,精鹽10克,蔥、蒜、花椒、香油、香菜、醋各少許。

製法:1、將豆角擇角去筋,洗淨後用手摺成2厘米長的段。蔥切成蔥花,蒜搗成蒜泥,香菜切成末。

2、瓢上火放入食油和花椒,油熱後,將約60克的花椒油舀入一小碗內(瓢內留約40克),隨後加入少許醬油、醋、香菜、香油、蒜泥和蔥花,攪勻成調味汁。

3、將蔥花和豆角投入瓢內煸炒,待豆角發翠綠時,加入醬油、精鹽,翻炒均勻,再加入約100我汪水,然後將麵條撥散,均勻地鋪撒在豆角上,用鍋蓋蓋嚴瓢面,中火燜制。約3分鐘後揭開鍋蓋,用筷子累累撥散麵條,再加入清水少許(要根據瓢內水分多少而定,水多則可使麵條成疙瘩,水少則要糊鍋)蓋嚴鍋蓋,再燜約3分鐘(燜制中要注意水分),麵條即熟。這時揭去鍋蓋,用筷子將調味汁均勻地淋灑在麵條上(即可撤鍋),一手拿小鐵鏟,一手用筷子將麵條一豆角翻攪均勻,食時盛入碗內即成。

新絳生炒麵

【主料】專用生炒麵(龍鬚麵)麵條500克,豬肉100克也可用雞蛋兩個或魷魚二兩,油100克。

【輔料】肉湯20克,小油菜或生菜、油麥、蘑菇100克,醬油25克,精鹽15克,蔥絲15克,蒜末、孜然粉、味精、生薑末各少許。

【製法】

1.將麵條抖散置於旺火燒開的籠篦內,大火蒸四十分鐘,置入一盆涼水中,抖散,半分鐘後撈出,淋上少許花椒油,瀝乾水分後再置於籠篦內旺火蒸十五分鐘即可。(建議一次多蒸一些,放入冰箱中冷藏備用,冷藏可保存十天左右,隨時都可炒着吃)

2.將豬肉切成肉絲,小油菜切兩段,蔥切成絲,蒜切末備用。

3.炒瓢上火,加入食油50克,待油熱時,投入肉絲或魷魚、雞蛋煸炒,再加入蔥、蒜、生薑末翻炒幾下,放醬油、精鹽、小油菜、蘑菇、油麥翻炒,然後再加入肉湯。把麵條均勻地撒在鍋內,用鍋蓋蓋嚴,中火燜約2-3分鐘(如湯少可不斷加入適量肉湯),待湯汁即將收盡時,揭蓋反覆翻瓢炒制。出鍋時依各人口味把蔥絲、蒜末、味精、孜然粉投入麵條內翻炒均勻,盛入盤內即成。食時拌醋。

【特點】油而不膩,清香爽口,易於攜帶,冷熱均很好吃。

推薦採用小關麵條,面細又勁道而且味香

意大利麵條

意大利麵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500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的意大利麵料理!

最早的意大利麵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跟現在我們所吃的意大利麵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意大利麵的種類和醬汁也隨着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食用麵團最初出現時的製造方法是將麵粉團壓成薄紙狀,然後覆蓋在食物上,放入焗爐內烹煮食用。其後,人們想到將麵團切成小塊狀或條棒狀的細長麵條,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將麵條風乾儲存的做法。

西紅柿的出現及隨後的品種改良,在意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醬汁搭配麵條,從此令麵條大受歡迎,甚至連皇室貴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意大利粉是由銅造的模子壓制而成,由於外型較粗厚而且凹凸不平,表面較容易黏上調味醬料,令吃起來的味道口感更佳。

除了原味麵條外,其他色彩繽紛的麵條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紅花面、黑墨魚面及蛋黃面等。

意大利麵的醬料基本來說可分為紅醬和白醬,紅醬是用番茄為底的紅色醬汁,白醬則是由麵粉、牛奶及奶油為底的白醬汁,此外,還有用橄欖油調味的面和用香草類調配的香草醬。

意大利南部的人喜愛食用干意粉,而新鮮意粉則在北部較為流行。一般來說,意粉多用作頭菜,海鮮意粉配以白酒,而醬料濃的則配紅酒

注意事項 很多消費者喜歡吃自製麵條,在家中製作麵條需注意:

(一)工具專用。和面的面盆或者案板應專用,不要與洗菜盆、切菜或切肉的案板混用。

(二)食材選用。麵粉宜選用中高筋小麥粉,和面前,要觀察是否有結塊、霉變等現象。和面時,如果加入其它雜糧麵粉,要提前與小麥粉混合均勻,加入量一般不超過20%,否則容易斷條,麵條顏色不一致,且品質不均勻。

(三)用料適宜。應根據人口多少製作麵條,現做現吃。特別是在夏秋季節,天氣較熱,最好不要有剩餘。如果做多了,最好將麵條放入保鮮袋中,在冰箱冷藏保存,並在24小時內吃完。

(四)製作講究。要掌握好麵粉和水的比例,和面後應醒面30分鐘左右,使麵團更為光滑,口感更為勁道。煮麵條時,水要充足,水少容易使麵條粘連、糊湯、斷條,還要常用筷子輕輕攪動。煮麵條的水沸騰後,要立刻轉成小火,以免撲鍋;也可以加入適當涼水,使鍋始終保持微沸。做好的麵條最好馬上就吃,否則容易失去彈性,粘連在一起。

(五)食用技巧。在夏季,消費者喜愛吃過冷水的麵條。煮好的麵條在過冷水時,應使用放涼的白開水或直接飲用的礦泉水,不要使用自來水,以免被微生物污染引起腸道疾病。

食用指南

新鮮切面不宜存放時間過長,以免營養成分受損。

買來的切面有時鹼味很重,加鹼是為了去除發麵團的酸味,適當使用可為食品帶來極佳的色、香、味、形,以增進人們的食慾。因此,在麵條快煮好的時候,加入幾滴醋,可以使麵條鹼味全消,麵條的顏色也會由黃變白。

營養吃法

1.冬天適合吃牛肉麵

麵條可補氣虛、厚腸胃、強氣力;牛肉甘溫、安中益氣、養脾胃,有驅風寒之功,又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所以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比較適合體弱、氣喘的人食用,能起到抗疲勞的作用。因此,冬天是吃牛肉麵最好的季節。

麵條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東漢的"煮餅"、魏晉的"湯餅"都是麵條最初的叫法。麵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是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史錄記載,很多達官貴人均喜吃麵,並以麵食招待貴賓。

2.麵條中午吃更營養

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麵條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麵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麵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麵則不利於消化吸收。

3.筋道的麵條營養高

一般來講,口感筋道的麵條所含的蛋白質更多,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麵條可以涼吃也可以熱吃,但營養專家提醒,太熱的麵條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所以,吃碗溫熱的麵條最有利於營養吸收。

4."原湯化原食"有道理

傳統飲食中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人們在吃完面、水餃或元宵後,都要喝點原湯。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煮澱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麵湯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

其他信息

1.新鮮麵條有切面、揪面和拉麵等。切面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一般市售的新鮮切面都是機制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掛麵要好,但很多人還是喜歡吃手擀麵。

2.麵條的製作方法,因季節的更替不斷變化。

3.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麵條、拉麵條、燴麵條,裡面放些乾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麵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麵條湯內攪入麵糊,這種帶糊的麵條,人們俗稱為"糊湯麵條"。

4.夏季人們多吃撈麵條,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莧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5.春秋季人們多吃滷麵、炯面等。到了蒜薹和豆角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薹和豆角做滷麵。因為這些菜是做滷麵的固定菜,所以蒜苔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麵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裡最少要吃一頓滷麵。

6.市面上出現了彩面,顧名思義,營養彩面並非靠色素來添加顏色,而是利用蔬菜和水果加入麵條裡面,讓麵條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同時又能擁有普通麵條所不具備的營養。

養生價值

第一,麵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麵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於朋友們頭髮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適量的吃一些麵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第二,麵條對於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於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將麵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於麵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麵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麵條來養胃!

第三,麵條中的蛋白質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因此豐富的蛋白質可以滿足朋友們身體活動的需求,從而保證了朋友們身體的一個基本需求,但是朋友們在煮麵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煮熟透,這樣可以預防很多腸道疾病的發生,從而對於朋友們的養生健康將會更加的有利!

第四,麵條含熱量低,麵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麵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第五,麵條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麵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第六,麵條能夠分解脂肪,因為麵條不含脂肪,可使胰島素保持在正常、穩定的水平,進而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

相關事項

禁忌相關 一般人皆可食用,病濕熱者忌食麵條。

相關問題 麵條到底發胖嗎?

每150克煮熟的麵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相對於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來說,它不是脂肪性食物,但它特別能給人飽腹感。因為許多研究表明,緩慢發揮作用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飽腹感,所以,每天攝入適當量的麵條並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越筋道的面越營養

由於小麥粉的不一樣,製作出來的麵條的口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吃起來比較筋道的面含有的蛋白質會更多,更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當然,製作工藝也會導致麵條口感的差異。比如,北方的面為了使面更筋道,會加一些鹽來"醒面",劉方成表示,加些鹽來促進面的筋道,並不會破壞面的營養,所以不必擔心。

吃麵條會發胖嗎?越勁道的面越營養嗎?

面適合溫乎乎的吃

面的吃法豐富多樣,有過水涼麵,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麵,但孫孟里建議,不應為了貪圖涼爽和刺激吃過涼或過熱的面。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大部分時間,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適。

掛麵加鹽

掛麵生產企業通常情況下會在掛麵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即食鹽)與碳酸鈉(食用鹼),以此來提高掛麵的筋度和延展性,氯化鈉的加入可以增加掛麵表面的白亮程度,還有利於煮熟時間縮短等效果,對掛麵保存也起到一定作用。

吃麵條要喝湯

本來麵條中的營養素已有不少溶解在湯中,如果再用涼水衝上幾遍,麵條中的維生素就剩不下多少了。若經常吃涼水撈麵,滷的量又不多,就難免發生營養不良的問題。所以,吃麵條,最好把湯也一起喝掉。有句老話,叫做"原湯化原食",其實,喝原湯重要的是能夠圓了原食的營養。

相關事件 2017年3月,在網上和微信視頻流傳的"麵條洗出膠不能吃"謠言。

專家指出,小麥麵粉及小麥麵粉製品如麵條、面片、餃子皮等,在用水洗時,澱粉和水溶性成分就會離開,剩下具有黏性、延伸性且不溶於水的東西就是麵筋。小麥麵粉等級越高,要求的麵筋含量也越高。

食物營養成分

  • 食物名稱;麵條
  •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283 千卡
  • 蛋白質;8.5 g
  • 脂肪;1.6 g
  • 碳水化合物;59.5 g
  • 不溶性膳食纖維;1.5 g
  • 鈉;3 mg
  • 鎂;61 mg
  • 磷;142 mg
  • 鉀;161 mg
  • 鈣;13 mg
  • 錳;1.35 mg
  • 鐵;2.6 mg
  • 銅;0.2 mg
  • 鋅;1.07 mg
  • 硒;0.4 μg
  • 維生素B1(硫胺素);0.35 mg
  • 維生素B2(核黃素);0.1 mg
  • 煙酸(煙酰胺);3.1 mg
  • 維生素E;0.47 mg

麵條

開洋蔥油拌麵 彩椒炒麵 彩椒肉末拌麵 微辣味增烏東面 彩色字母面 彩色麵條 開胃涼麵 乾酪番茄全麥意面 烏冬面 培根意大利麵 培根土豆意大利麵 培根意面 培根白汁意大利麵套餐 培根鮮蝦意大利麵 培根蛋汁意面 培根蛋醬意大利麵 培根青醬意面 培根香菇炒方便麵 培根蘑菇螺絲面 岐山臊子麵 中式冷麵 中式意大利麵 中式海鮮通心粉 華麗的四色涼麵 宜賓燃面 台式炒麵 任式素意大利麵 台式酸辣湯麵 川妹兒涼麵 七味唐辛子拌麵 川味涼麵 川味鮮蝦意大利麵 咖喱烏冬面 家常油潑麵 四川涼麵 中華冷麵 家常意大利通心粉 家常打滷面 雙椒肉拌麵 家常熱乾麵 咖喱炒烏冬面 家常炒麵 家常燜面 嫩南瓜肉絲麵 蘭州牛肉麵 家常炸醬麵 丁丁面 家常面 奶油培根意大利麵 奶油培根意面 奶油培根蘑菇意面 奶油芝士意大利麵 奶油蘑菇培根面 奶油蘑菇意大利麵 奶油蘑菇意面 刀削麵 哨子面 上湯伊面 創意寬面 咖喱肉丸烏冬面 咖喱肉丸意面 夏日涼拌麵 南寧老友豬雜麵 剁椒孜然面 涼拌涼麵 咖喱麵條 蘭州臊子麵 家常蚝油撈麵 家常肉沫米線 上海冷麵 字母意大利麵 夏日清涼炸醬麵 涼拌海帶面 家常青椒火腿面 涼拌蝦子面 三文魚沙拉麵 三文魚莧菜面 創意肉餅意面 咖喱蘑菇雞意面 咖喱雞肉螺旋面 大排蕎麥麵 家常麻辣豚骨面 一根面 家庭意面 家庭西餐牛排意面 五花肉青菜燜面 叉燒南瓜麵條 川辣雜醬面 大蝦燴意面 湘味熱滷麵 油潑方便麵 油潑拌麵 油潑雜麵 油潑扯麵 油潑辣子面 油潑辣子褲帶面 油潑麵 油潑菠菜面 油豆角燜面 涼麵 河南特色蒸麵條 河南蒸面 三色面 沙茶炒麵 沙茶蛋炒麵 泰式炒麵 泰式酸辣涼拌意面 泡菜牛肉麵 夏至西紅柿金針雞蛋面 波菜面 日式叮噹炒麵 日式墨魚鮮蝦烏東面 港式海鮮湯麵 日式海草涼拌麵 港式蝦人云吞面 什錦彩蔬涼麵 意式菌菇培根面 意式肉醬面 意大利拌麵 意大利麵 意大利通心粉 奶酪汁意面 意大利茄汁面 意大利麵牛排 大骨湯蘿蔔面 意大利蛤蜊面 意大利肉醬面 意大利肉醬通心粉 奶酪番茄火腿意面 戶縣軟面 梭子蟹意面 山西涼麵 打滷面 廈門沙茶麵 清淡涼麵 海帶麵條 手擀打滷面 濃情意面 清湯羊肉麵 武漢熱乾麵 清湯牛肉麵 清湯牛腩面 濃湯砂鍋面 雙茄拌麵 土豆拌麵 漿水面 清湯麵 手擀麵 手擀麵條 時令蔬菜鋼絲面 手擀雞蛋面 手工雞蛋香菇麵條 清湯蕎麥麵[1]

參考文獻

  1. 麵條,美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