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獨立核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非獨立核算是一個專有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非獨立核算又稱「報賬制」,是單位從上級單位領取一定數額的物資、款項從事業務活動,不獨立計算盈虧,把日常發生的經濟業務資料報給上級集中進行會計核算的一種方式。
在非獨立核算方式下,由上級撥給一定數額的周轉金,單位自身從事業務活動獲得的一切收入全面上繳,所有支出也向上級報銷,本身不單獨計算盈虧,沒有完整的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體系,只記錄部分經濟業務。
非獨立核算和獨立核算的區別
非獨立核算和獨立核算的區別在於:
1、定義不同:非與獨立核算定義不同的是,獨立核算是指對本單位的業務經營活動過程及其成果進行全面、系統的會計核算。
2、特點不同:
非獨立核算單位的特點是,一般由上級拔給一定數額的周轉金,從事業務活動,一切收入全面上繳,所有支出向上級報銷,本身不單獨計算盈虧,只記錄和計算幾個主要指標,進行簡易核算。
獨立核算單位的特點是,在管理上有獨立的組織形式,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在當地銀行開戶;獨立進行經營活動,能同其他單位訂立經濟合同;獨立計算盈虧,單獨設置會計機構並配備會計人員,並有完整的會計工作組織體系。
非獨立核算單位
實行非獨立核算的單位稱為非獨立核算單位,又稱「報賬單位」,它本身沒有資本,其財產物資由上級單位撥付,也沒有獨立的銀行賬戶,其一切收入均存入上級單位賬戶,一切支出也由上級單位審核支付。
非獨立核算單位通常不設置會計機構,除負責保管使用一定的固定資產外,僅配備會計人員進行原始憑證的填制、審核、整理和匯總,以及實物明細賬的登記工作,在整理匯總後報送上級進行會計核算,不單獨編制預算和計算盈虧。如商業企業中心店所屬的分銷店,企業、事業單位中的學校等。
術語解釋
會計核算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為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所需的會計信息。
會計憑證,簡稱憑證,是記錄經濟活動,明確經濟責任的書面證明。會計憑證是登記賬簿、進行會計監督的重要依據。正確填制和認真審核會計憑證是財務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礎工作。
會計賬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賬頁組成,以會計憑證為依據,全面、系統、連續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