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基督教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非基督教運動是中國知識界眾多派別於1922年到1927年間反對基督教的運動。非基督教運動起源於共產主義的影響,迅速受到新文化運動(宗教被視為「賽先生」-「科學」的敵人)的支持。1924年以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掀起反對帝國主義運動,支持者包括繼承中國文化的國民黨、主張共產主義的共產黨,以及主張「凝成國民意識,發揚本國文化」、「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的國家主義派。中國政府通過此項運動取得了對教會學校的控制權。基督教青年會主導的體育事業在非基督教運動的衝擊下也徹底沒落,中國政府收回體育權。

簡介

1922年,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擬定於4月4日,借用北京清華學校召開第十一屆年會。3月9日,上海學生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組織,通電反對這個年會在中國召開,呼籲支持。3月11日,北京學生響應上海的呼籲,成立「非宗教大同盟」,蔡元培等人均予支持。

3月21日,由李石曾、陳獨秀、李大釗、汪精衛、朱執信、蔡元培、戴季陶、吳稚暉等為數77人的學者名流以該同盟的名義聯署發表宣言通電全國,指出:「我們要為人類社會掃除宗教的毒害。我們深惡痛絕宗教之流毒於人類社會十倍於洪水猛獸。有宗教可無人類,有人類便無宗教。宗教與人類,不能兩立。」

3月31日,北京的五位大學教授周作人、錢玄同、沈士遠、沈兼士及馬裕藻發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反對攻擊基督教。

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第十一屆年會在北京清華學校如期召開,受到大批軍警保護。4月4日,李石曾、李大釗、鄧中夏、蕭子升等12人在《晨報》上發表《非宗教者宣言》。陳獨秀、李大釗、羅章龍、蕭子升分別發表文章,批判宗教。4月8日,年會閉幕的當天,北京大學舉行非宗教演講大會,有3千多人參加。會上宣讀蔡元培的演說詞,要求教會學校的教育與宗教分離。

5月10日,北京非宗教同盟在北大第三院正式成立。6月,非宗教同盟編輯出版羅章龍編輯的《非宗教論》一書, 該書收集了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吳虞、李石曾、蕭子升、周太玄、朱執信、羅章龍等人寫的31篇批判和否定基督教的文章。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視頻

非基督教運動 相關視頻

高和學第二十三講:認識宗教
三分鐘帶你認識宗教(7.3我國的宗教政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