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利士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非利士人;非利士地(PHILISTINES, PHILISTIA),基督教聖經民族;地名。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2]

簡介

Ⅰ 名稱

舊約,非利士一名寫作 p#lis%ti^,通常與冠詞連用;但更普遍的寫法是其眾數形式 p#lis%ti^m (很少寫成 p#lis%tiyyi^m),一般沒有冠詞。他們聚居之地稱為「非利士人之地」(~eres] p#lis%ti^m)或非利士地(p#les%et[)。現今「巴勒斯坦」一名就是從這些名稱演變而來的。在七十士譯本中,這個名字有不同的翻譯:Phylistieim (主要出現於五經、約書亞記和士師記),Helle{nas (賽九12〔希伯來文舊約第11節〕),及 allophylos, -oi──「陌生人,外邦人」(不見於五經或約書亞記)。大概這名稱就是埃及文獻提到的 prst (象形文字在書寫外國名字時以 r 代替 l 音,因這文字沒有 l 音),以及亞述楔形文銘刻上的 palas%tu。

Ⅱ 聖經中有關非利士人的資料

a. 源起

非利士人源自麥西(埃及)的兒子迦斯路希(創十14;代上一12),麥西是含的兒子。當他們後來出現並與以色列人對抗時,他們是從*迦斐托來的(摩九7)。

b. 族長時期

亞伯拉罕和以撒曾與一個非利士人──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及其軍長非各打交道(創廿-廿一,廿六)。在以色列的王國時期,非利士人進侵的野心是眾所周知的,但亞比米勒卻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他採用了當地很多習俗;他擁有一個閃語名字,又與以撒結盟。

c. 出埃及和士師時期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非利士人已經大量定居於埃及與迦薩之間沿岸一帶,因此以色列人被迫繞道內陸,以避開「非利士地的道路」(出十三17)。事實上,與非利士地毗連的地中海被稱為「非利士海」(出廿三31)。申二23所指的迦斐托人大概也應該是這地區的非利士人。

以色列人在侵占迦南時並沒有跟非利士人交鋒,不過到了約書亞年紀老邁的時候,非利士人已經在迦薩、亞實基倫、亞實突、以革倫及迦特這五個城市建立了穩固的勢力(書十三2-3)。從這時候起,神經常以這些人責打以色列人(士三2-3)。亞拿的兒子珊迦雖曾暫時擊退他們(士三31),但他們不斷從沿岸平原向內陸進逼,而以色列人甚至事奉他們的神(士十6-7)。在士師時代,參孫是以色列的大英雄(士十三-十六)。那時,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有社交上的聯繫,例如參孫娶了一個非利士女子為妻;後來他又與大利拉(就算她不是非利士人,也跟他們有緊密接觸)發生關係。由于山區不是在非利士人的控制範圍內。參孫在突襲後便逃到那裡藏身。當參孫最後被非利士人捉拿後,他們用銅煉拘索他(十六21),迫他戲耍,而他們就坐在有柱子的樓房內和樓頂上觀看他(十六25-27)。

d. 掃羅與大衛在位期間

很可能主要因為非利士人不斷的進犯,以色列人開始感到他們需要一位強大的軍事領袖。在亞弗的慘痛戰役中,非利士人將約櫃擄去,又摧毀示羅的聖所(撒上四)。那時,他們大概已控制了以斯德倫、沿岸平原、南地及大部分山地,亦控制了鐵器的分配,以致以色列人無法製造武器(撒上十三19-22)。掃羅被撒母耳膏立為王,並在密抹擊敗非利士人後,將他們趕出山地(撒上十四)。不過他那反覆無常的統治,使非利士人可以繼續坐大,譬如他們在以弗大憫向以色列人挑戰,引致大衛擊殺歌利亞(撒上十七-十八)。後來掃羅轉而追殺大衛,大衛於是成為亡命之徒,最後更投奔迦特王亞吉作附庸(撒上廿七)。在基利波山一役中,大衛得免參戰,而掃羅和他的兒子則戰敗身亡。當大衛統治以色列的時候,他至少與迦特維持友好的關係,事實上,他在位期間一直都雇用一批非利士人作他的私人保鏢(*基利提人)。不過,最後的衝突始終要來;大衛將非利士人趕出山地,又攻打他們的大本營(撒下五25),徹底消除了他們危害以色列的勢力。

e. 王國分裂時期

在王國時期,非利士人仍然不斷製造麻煩。隨着大衛的離世,以色列國開始衰弱,非利士人的城市(除了迦特,代下十一8)得以獨立,而邊界更常有戰事發生(王上十五27,十六15)。約沙法執政時期,曾收取某些非利士人的貢銀(代下十七11);但在約蘭作王時期,邊城立拿也背叛了以色列(王下八22);在亞哈斯期間,非利士人仍然野心勃勃(賽九8-12)。聖經最後一次提及非利士人,是在被擄回歸後撒迦利亞的預言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