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靖陵是誰的陵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靖陵

來自網絡的圖片

靖陵是誰的陵墓靖陵是唐僖宗李儇的陵墓,也是西安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以及唐陵中唯一一座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也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最後一座以「堆土為陵」形制建造的陵墓。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簡介

靖陵位於陝西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乾縣鐵佛鄉南陵村境內,為唐僖宗李儇墓。靖陵封土為覆斗形,高7米,方圓20公里。陵園原殘存石刻華表1對、翼馬1對、石獅1對。鑑於該陵多次被盜,1995年經陝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縣文物部門進行科學發掘,是我國惟一發掘的一座唐代帝陵。

陵園位於陝西乾縣城東北約10公里處的丘陵台地上(今鐵佛鄉南陵村東南約150米處),西距唐高宗與武則天之乾陵4.5公里,東北距唐肅宗建陵15.5公里,距鐵佛古寺2公里。1956年8月6日,陝西省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情況

結構特點

靖陵積土為冢,陵台為復斗形,底呈方形,邊長40米、高8.6米;頂亦方形,邊長8米。陵園方形,邊長480米,陵台在陵園裡,東西居中,陵台距南神牆264米、距北神牆176米。陵園現存東北、西北和西南角闕址。東北角闕址高3米、底長16.1米、寬8米;西北角闕址高3米、底長5.5、寬4.5米;西南角闕址已被平掉,現存角闕址殘跡長6.7米、寬5.5米。

陵園石刻

陵園石刻與唐中期各陵相同,位於陵台南264米的南神門外的石獅已殘。神道石刻均已殘損,現存華表、翼馬、石馬和石人,東西列間距60米。華表位於乳台闕址北24米。已倒伏,另一華表僅存底座。翼馬位於石望柱北26米。石馬現存3匹,東面2匹、西面1匹。東列南數第一個在華表北44米,第二個在第一個北105米;西列石馬絕大部分殘毀和倒撲。

靖陵地宮

靖陵地宮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出土文物100餘件,主要有石碑、石函、龍鳳玉璧、玉佩、哀冊玉殘片鎏金銅鎖、鎏金寶石銅花等,由於該陵多次被盜,破壞嚴重,墓內的壁畫已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一,壁畫的藝術水平遠不能和盛時的相比。

靖陵墓室

墓室內有一棺床,由於多次被盜,裡面東西散亂,棺木早腐朽了。在旁邊的淤泥中,發現人體骨骼數塊,估計不是李儇,就是皇后的。靖陵墓室的石棺床是用乾陵陪葬墓、尚書左僕射豆盧欽望和左僕射楊再思的墓碑,改做成的。這也是第一次發現乾陵陪葬墓碑,對研究當時的情況相當重要,目前收藏在乾陵博物館內。

雖然歷史上多次被盜過,但靖陵畢竟是帝王級陵墓,仍出土了一批文物,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在出土的「玉哀冊」殘片中,還找到證明靖陵主人身份的文字——這應該是不幸中的幸事。

墓主簡介

唐僖宗李儇,初名李儼,唐懿宗李凗第五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是整個唐朝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文德元年三月六日死於長安,享年27歲,死後諡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

陵墓評價

站在靖陵,遠遠的看見高大的乾陵,其實仔細想一想,出於對先帝的敬畏,除了靖陵,沒有那座唐陵敢葬在乾陵附近的。

靖陵,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倉促修建,連選址都沒有仔細斟酌過,至於質量甚至不如盛唐時期的陪葬墓,據考古挖掘發現,靖陵地宮修建的十分粗糙,所用的棺床竟然是用乾陵陪葬墓的石碑改制的,唐王朝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從乾陵到靖陵,相距不到數里地;從盛唐到晚唐,由盛及衰,跨越不過兩百來年。

靖陵極不相稱的依附在乾陵身邊,似乎在可憐巴巴的向祖先乞憐,強烈的反差對比,靖陵顯得渺小可悲,仿佛仍奏着唐王朝的悲歌。[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