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鴨(雪夜彭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青鴨》中國當代作家雪夜彭城的散文。

作品欣賞

青鴨

青鴨到底是什麼樣的鳥?

春夏兩季,生態是熱烈奔放的,鄱陽湖區有數不完的驚艷,單說到湖上去垂釣,也都有腥味盎然破費一壺老酒的世景,青鴨鳥怎麼唱盛唱衰,都沒有人理會。

到深秋過後,乃至年節到來之前,情況就不一樣,夜空里有青鴨飛過,一聲兩聲,屋子裡聽風的人心一縮,情緒立馬就低沉下來。

單從意境上想,跟馬致遠的《天沙淨》是很一致的,枯藤老樹,古道瘦馬,夕陽西下……這都很入畫,入畫的東西都被賦予另外的青春,但還說到了昏鴉,昏鴉一聲,燈暗十盞。

烏鴉的鳴叫不吉利,到底是怎麼不吉利,倒是沒有人能說出個子丑寅卯;青鴨半聲咽,恐怕暗去的燈就不止十盞了。青鴨鳴叫的不吉利,許多人能說出名堂,那年,那月,那捲風,那艘船,過險灘……不說,不說,說起來都是淚。

世有黑鳥,鬼魂附體為青鴨,有青鴨飛過,就是有陰間的「人事安排」,聽,那聲之下,正對誰家,正是呢,那那誰家娃,爛船走下江……

我妹夫在鄱陽湖裡被歹人所害的那個夜晚,有一隻青鴨就在我住的學校里的教工宿舍外悽厲地叫了一晚上,我用唯物主義的道理反覆告誡自己世上本無鬼,青鴨,鳥而已,那青鴨好似看破我的心思,叫得一聲比一聲哀傷,好似就在窗外,這麼說真是妹夫喊冤呀,天太黑,我就是半夜起來也不知你魂在何方啊,再說,我白衣相公一個,勢單力薄,真真難受所託啊。

前幾年,故里有個書法家妻子過世,有一青鴨飛窗入屋,陪着老者過了一天兩夜,哀哀不肯離去,這事不虛妄,老者把照片都曬出來了。

青鴨,鬼魂附體的鳥。這個地方,古往今來都是這麼說。

書讀到背上去時,青鴨到處飛;書文從背上慢慢往腦子裡走的時候,我才知道,所謂青鴨,夜鷺而已。

說起鷺,農家人會品味白鷺與閒牛相伴的溫馨畫面,資深的國畫家,多半也都畫過這個題材,格律詩那更是不乏相關文字。確實,牛或臥芻或立食,白鷺不時從牛角上飛到牛背上,好似在聊着五穀四詩,又好似在談着舊年今春,生命的艱難好似在這個畫面里沒有了蹤影,給人安然吉祥的情愫。夜鷺也是鷺,整體看,夜鷺和白鷺確實有着太多的親緣,但兩者還是有很多不同。夜鷺頭帶兩根白毛,背黑腹灰,立起來駝着背,眼露凶光。幼鳥滿身花紋如水雞,成鳥則一夜變身,裝扮如執喪的道士,白天在樹上歇息,到傍晚才出來覓食。鄉間黃昏,地上被黑暗籠罩,只有天空是亮的,有夜鷺一二飛過,逆着光現出黑色的身影,不時呼喚同類,發出醜陋暗啞的聲音,而此時天地間已沒有了白天本來也不多的熱烈,青鴨鳴叫是那樣的刺激着泥屋裡被寒苦和生死折磨的人的聽覺神經。

我的故鄉人,幾乎沒有人對青鴨的叫聲不敏感的,那些靠土地、手藝吃飯的人,因着前世今生的緣分,活過了花甲,活過了古稀,甚至活過了杖朝,到骨血里去查,歲歲年年都有青鴨哀鳴的痕跡。許多人沒有成年就被青鴨聲叫喚着走了。我的叔叔,三歲的時候被飢餓折磨得了走馬疳病,牙齒一顆顆的掉落,有一日,聽得青鴨鳥飛過,三聲。這娃對我奶說:娘,青鴨來,喚我走,只在三更。我奶說,三更時真再聽得青鴨叫,一聲大,一聲小;一聲寡,一聲脆。那是黑白無常來接人。奶奶正詫異青鴨聲為何往南去,叔叔就走了。

青鴨竟然左右了故鄉人的人生?那當然不是,鳥而已,鷺而已,扁嘴鴨都不是。那年我幫一個娃參軍,娃感恩,在送兵之前的一天送來幾隻湖鳥做野味。我一看三隻都是涉鳥,赫然有一隻夜鷺。我的鄉親多數是不認得青鴨的,青鴨是鬼魂附體的東西,黑魆魆地在夜空賊行,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想着去看它呀?我是認得的,那鳥張着惶恐的眼(已沒有了凶光),馱着背,一聲不吭。我把三隻涉鳥都放了,倉皇逃竄的青鴨,說聲謝謝的膽量都沒有,就那德性,哪裡能和鬼魂合二為一去做勾人魂魄的惡事啊?

真實的情況是,湖區人,經歷的苦難太多,寂寞、孤單地在生死線上掙扎的經歷太多,貧瘠的土地上,與人相伴的有蟲豸,有狼犲,還有飛鳥,一些生靈被人賦予了吉祥,一些生靈卻被罩上了魔氣。夜鷺,因為聲音暗啞難聽,又因為它只到黃昏後才出來覓食,難免被失意、絕望的人認作鬼魅。大概一開始只是偶然的個例,口口相傳,代代說哀,就成了一方傷痛的文化。

南北朝以後有了鄱陽湖,魚蝦衍生,也就有了涉鳥,青鴨的謬歌起唱至今,已是千年。

青鴨至今在我故鄉的天空哀鳴,土地廟裡的菜油燈至今還亮着昏黃的光。

缺衣少食的情況應當是一去不復返了,極度匱乏醫療資源的情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總還是有着生死糾結。

一年中總有些時日北風蕭瑟,枯茅披霜,留守故土的人受孤獨折磨,過了花甲的人身子骨總是有着這樣那樣的退變的,七古八怪的疾病「亂點鴛鴦譜」的情況總是存在的,不再青春的人胡思亂想也就難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成了湖區鳥類的繁盛,青鴨的叫聲自然也會比以往更多。夜鷺聲聲叫,心弦根根驚。

是不是,這塊土地被羅隱喝過,一道魔咒千年不退?

不是的。守在故土上的人的結構和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回鄉創業的青年越來越多,本地就業的人口也快速增加,留守的情況在減少,地方上敬老、養老的事業也從萌芽走向成熟,交通、醫療也在快速改善,娛樂、健身設施漸漸多了起來。人的身心也就強健起來。

青鴨當然還是在夜空飛,獨飛的境況少,群飛的境況多,叫喚是叫喚,人心不怕鬼,只當風吹過。

而且,故土上有個叫雪夜彭城的,忽然發文一篇,說青鴨非鴨非鬼只是鷺,跟牛角上盤旋的白鷺是表親。這不就洗黑成白了麼?

呵呵,破涕而笑。

那麼,青鴨的故事,就跑到耕者的筆端,凝成文化的痕跡,合在紙堆中靜默,等陽氣旺盛的人從容翻閱。 [1]

作者簡介

雪夜彭城,本名劉鳳蓀,男,江西省都昌縣人。 發表關乎鄱陽湖文化的小說、詩歌、散文200萬字以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