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蟲之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蟲之愛》是中國當代作家畢淑敏寫的散文作品。文中講我的女友因為母親的「愛護」從小懼怕蟲子,沒有辦法治好。後來她自己成了媽媽,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蟲子就被嚇到,為了不把自己的恐懼感遺傳下去,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雖然自己二十幾年來對蟲子談之色變,當時也已經嚇得毛骨悚然,但是,還是親手將掉落身上的青蟲輕輕地取了下來。母愛讓她成功克服了對蟲子的恐懼。

作品欣賞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這個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飄落的楊花墜,偷偷地夾在她的書頁里。待她走進教室,翻開書,眼皮一翻,身子一軟,就悄無聲息地癱到桌子底下了。從此再不敢鍛煉她。

許多年過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廚,她在一旁幫忙。我擇柿子椒的時候,突然鑽出一條青蟲,胖如蠶豆,背上還長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識地將半個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彈扔出老遠。然後用殺蟲劑將那蟲子撲死,才想起酷怕蟲的女友,未曾聽到她驚呼,該不是嚇得暈厥過去了吧?

回頭尋她,只見她神態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說,一條小蟲,何必如此慌張。我比剛才看到蟲子還愕然地說,啊,你居然不怕蟲子了?吃了什麼抗過敏藥?

女友苦笑說,怕還是怕啊。只是我已經練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絕看不出破綻。你知道我為什麼怕蟲子嗎?我撇撇嘴說,我又不是你媽,我怎麼會知道啊!

女友說,你可算說到點子上了,怕蟲就是和我媽有關。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叫蟲蟄了。從此以後我媽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蟲子,就大喊大叫地嚇唬我……一來二去的,我就成了條件反射,看到蟲子,真魂出竅。

後來如何好的呢?我追問。

女友說別急,聽我慢慢說。有一天,我抱着女兒上公園,那時她剛剛會講話。我們在林蔭路上走着,突然她說,媽媽……頭上……她說着,把一縷東西從我的發上摘下,托在手裡,邀功般地給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飛天外——一條五彩斑斕的蟲子,在女兒的小手內,顯得猙獰萬分。

我第一個反應是要像以往一樣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會摔壞她。第二個反應是想撕肝裂膽地叫一聲。但我立即想到,萬萬叫不得。我一喊,就會嚇壞了我的孩子。於是我硬是把噴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蟲子丟在地上,女兒一定從此種下了蟲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媽媽是無所不能無所畏懼的,如果有什麼東西把媽媽嚇成了這個樣子,那這東西一定是極其可怕的。

我顫顫巍巍地伸出手,長大以後第一次把一隻活的蟲子,捏在手心,翻過來掉過去地觀賞着那蟲子,還假裝很開心地咧着嘴,因為女兒正在目不轉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還難熬。女兒清澈無瑕的目光籠罩着我,我不能有絲毫的退縮,我不能把我病態的恐懼傳給她……

不知過了多久,我把蟲子輕輕地放在了地上,我對女兒說,這是蟲子。蟲子沒什麼可怕的。有的蟲子有毒,你別用手去摸。不過,大多數蟲子是可以摸的……

那隻蟲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遠了。女兒還對它揚揚小手,說「拜……」。我抱起女兒,半天一步都沒有走動。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濕。

女友說完,好久好久,廚房裡寂靜無聲。我說,原來你的藥,就是你的女兒給你的啊。

女友糾正道,我的藥,是我給我自己的,那就是對女兒的愛。[1]

文章評析

記不起是什麼時候在《讀者》上看到那篇《青蟲之愛》了,只記得文中講到的媽媽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蟲子就被嚇到,為了不把自己的恐懼感遺傳下去,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雖然自己二十幾年來對蟲子談之色變,當時也已經嚇得毛骨悚然,但是,還是親手將掉落身上的青蟲輕輕地取了下來。每每想到此,不禁肅然起敬。

不想,開學第一天,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那天經過校門小賣部,暉兒就發現了三盒春蠶。媽媽定睛一看,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白色的小蟲子,在翠綠的桑葉中蠕動着。血液頓時往上涌,人也不自覺地往邊上靠,拉着你的手就想迅速逃離。「媽媽,這是什麼蟲子,我想養!」你的一席話令媽媽不知所措,輕聲告訴你「春蠶」。你一把將媽媽拉到盒子邊,店主也鼓勵買幾隻給你飼養。可是,自從畢業實習時被同伴嚇得暈過去之後,就沒有再敢看一眼這蠶了。再看一眼,媽媽覺得雙腿也發軟了:「放學再來吧!」拉着你的手就逃離了。原想,時間一過你也就忘記了,沒想你一直惦記着:「媽媽,蠶咬人嗎?」「不。」「它是好的嗎?」「是的。」「那我們養幾隻吧!」想想媽媽有什麼理由不讓你飼養呢?想到了《青蟲之愛》,想到了那位媽媽,不禁覺得慚愧!

「勇敢些,再勇敢些,千萬不可把自己的恐懼遷移到孩子身上。」不斷在心裡給自己打氣。可是,第一天,媽媽的勇氣還不夠,一見到還是渾身發毛。在家裡,在寶貝的一再要求下,媽媽掙扎了一個晚上,又想到了《青蟲之愛》,第二天上午,終於買下了。買的是五隻,可後來才發現店主爺爺給了好些只。看到你,天天抱着蠶寶寶的盒子,一天天照看着它們,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滔滔不絕地向媽媽敘說着你的新發現,不覺心潮澎湃。感謝《青蟲之愛》,感謝那位媽媽帶給我的勇氣與力量,才使我們能夠觀察、分享這生命的變化。

現在,媽媽已不再象起先那麼害怕了,雖然,寶貝偶爾把蠶寶寶放在手心裡,還是不覺地驚恐起來,但是畢竟克制住了。現在,我們的蠶寶寶有三隻已經開始吐絲結繭,黃的,白的,可愛極了。突然覺得媽媽的童年多麼蒼白啊,連只小蟲子都沒曾定眼細看過。現在,終於彌補了這一遺憾了,謝謝你,兒子!

作者簡介

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註冊心理諮詢師。著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無價》,處女作《崑崙殤》(《阿里》)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等,中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選入現行新課標中、小學課本。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