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莢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莢葉(拉丁學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山茱萸科青莢葉屬落葉灌木,高可達2米。葉紙質,卵形、卵圓形、稀橢圓形,先端漸尖,極少數先端為尾狀漸尖,葉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圓形,邊緣具刺狀細鋸齒;初夏開花,雌雄異株,花小,黃綠色,生於葉面中央的主脈上。[1]

核果球形,黑色,故又名「葉上珠」。分布於中國河南、陝西及長江流域至華南各地,日本不丹緬甸亦有分布。

青莢葉全株入藥,其莖髓入藥稱為「小通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 版)收錄。 [1] 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療效;中國民間或用作陰症藥。[2]

藥用價值

  • 青莢葉根、全株:苦、微澀,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用於水腫,小便淋痛,尿急尿痛,乳汁較少或不下。
  • 葉:清熱除濕。用於便血。
  • 果實:用於胃痛。

性味

青莢葉莖髓: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通乳。主乳少;乳汁不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用量,3-9g。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米;幼枝綠色,無毛,葉痕顯著。葉紙質,卵形、卵圓形,稀橢圓形,長3.5-9(-18)厘米,寬2-6(-8.5)厘米,先端漸尖,極稀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圓形,邊緣具刺狀細鋸齒;葉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及側脈在上面微凹陷,下面微突出;葉柄長1-5(-6)厘米;托葉線狀分裂。花淡綠色,3-5數,花萼小,花瓣長1-2毫米,鑷合狀排列;雄花4-12,呈傘形或密傘花序,常着生於葉上面中脈的1/2-1/3處,稀着生於幼枝上部;花梗長1-2.5毫米;雄蕊3-5,生於花盤內側;雌花1-3枚,着生於葉上面中脈的1/2-1/3處;花梗長1-5毫米;子房卵圓形或球形,柱頭3-5裂。漿果幼時綠色,成熟後黑色,分核3-5枚。花期4-5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白粉青莢葉(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該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綠色。產中國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北部、雲南東北部。常生於海拔1240-2800米林下。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

四川青莢葉(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該變種的葉片常近於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稀淺心形,葉片基部常下延;果實着生於葉面中脈中部,但葉片先端鈍圓或凹陷者,其果實生於葉面中脈中部或中部以上。產四川西部。常生於海拔1900-2600米的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灰色青莢葉(變種)(四川植物志)

該變種的葉近於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1厘米,寬3.5-4.5厘米,下面灰色,微有白粉,邊緣具鈍圓鋸齒。產中國四川。常生於海拔1200-2300米的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灌縣。極近於白粉青莢葉,但本變種的葉形和邊緣鋸齒均與之易於區別。

乳突青莢葉(變種)(四川植物志)

該變種與其他變種的區別在於葉下面中脈及側脈上均具有白色乳突狀突起,葉上面中脈上僅有一個果實,其先端宿存4-5裂柱頭,分核4-5枚。產中國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及西藏東南部。常生於海拔2100-3300米林中,以鐵杉或冷杉林下分布較多。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洪雅縣

台灣青莢葉(亞種)(四川大學學報) 

該亞種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葉片為長圓形,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5-6厘米。產中國浙江南部及台灣。常生於海拔1700-2500米林中。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3300米以下的林中,喜陰濕及肥沃的土壤。

生長期喜陰濕涼爽環境,要求腐殖質含量高的森林土,忌高溫、乾燥氣候。

栽培技術

青莢葉可通過種子播種或扦插進行繁殖。當秋季種子成熟後,將採集的果實搗爛果肉,用清水反覆沖洗,取出種子,陰乾。可隨時采隨時播種,也可沙藏,與翌年春季盆插或地插。地插適宜選擇背風遮蔭、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扦插可選取1-2年生枝,剪成長6-12厘米具芽的插穗,於秋季或春季進行。並注意加蓋保濕,提高其成活率。

民族用藥

  • 侗藥:巴冬侖,Bavdonglnaenl,嫩務巴(Naenlwulbay):葉或莖主治喉老(吼皰「哮喘"),涸冷(水腫病咳喘)《侗醫學》。
  • 土家藥:葉上子(yeshamgzi):葉或果實治便血,擺紅,月經不調,月家病,不孕症。

觀賞價值

春天是青莢葉的開花季節,朵朵小花在頁面上開放,到了6月初,頁面上已開始結出1-3個綠色的小果,秋季果實成熟時,將轉變成黑色,宛如一顆顆亮黑色的寶石,鑲嵌在翠綠色的頁面上。奇特的景象,使遊人駐足觀賞,並驚嘆豐富多彩和神奇無比的植物世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