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箱雜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箱雜記》,古代中國文言軼事小說。由宋代朝散郎知漢陽軍吳處厚撰,共十卷,多記宋及五代朝野雜事、詩話及掌故,書中引到的魏野、李淑、王禹偁、王安國等人詩詞,大多數在其他書中沒有被提到過,卷九詳記燕肅作蓮花漏之法,是研究科技史的寶貴資料。
書籍簡介
吳處厚的《青箱雜記》為北宋中後期重要筆記之一,多記五代至北宋年間朝野雜事,尤以詩詞為甚,其中蘊含豐富的詞學、文學思想,具有重要的詞學理論和詞學文獻價值。其辨證分析人品與文品、詞品的關係,提出「正人端士亦皆有艷麗之詞」和「尤物能移人,情盪則難反」等論斷,系對北宋時期流行的「艷詞損德」社會輿論之反撥,為文人寫作艷詞正名。其心態雖未必完全健康,然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吳氏且把「氣象」等引進詞學批評的理論域閥,將之作為品評詞人精神風貌之標尺。詞史上最早寫作的藥名詞,幸賴吳氏《青箱雜記》一書以存,吳氏並指出陳亞藥名詩詞自成一家「俳諧」的藝術風格,而「斡運曲折,使各中理」乃為寫作藥名詞之要領。 《青箱雜記》成書於北宋元佑二年,作者吳處厚因歪曲詩詞陷害宰相蔡確而為時人所不齒,但作者喜好讀書,能詩善賦,又長期處於政治和文化中心,可謂見多識廣,博聞強記。此書多是記載宋代及五代朝野雜事、詩話掌故等。
與現代文學對比
《青箱雜記》其中有多條關於宋人屬對的記載,與現今我們所言的巧對、無情對有比較大的關係,稍舉幾則: 郎中曹琰亦滑稽辯捷,嘗有僧以詩卷投獻,琰閱其首篇《登潤州甘露閣》云:「下觀揚子小」,琰曰:「何不道卑吠狗兒肥」?次又閱一篇《送僧》云:「猿啼旅思淒」,琰曰:「何不道犬吠張三嫂」?座中無不大笑。 龍圖劉燁亦滑稽辯捷,嘗與內相劉筠聚會飲茗,問左右曰:「湯滾也未?」左右皆應曰:「已滾」。筠曰:「僉曰鯀哉」。燁應聲曰:「吾與點也」。」 燁又嘗與筠連騎趨朝,筠馬病足行遲,燁謂曰:「馬何故遲」?筠曰:「只為三更五。」言點蹄也,燁應聲曰:「何不與他七上八?」意欲其下馬徒行也。 雖然是詩句,但曹琰的戲謔明顯融合了屬對的特性,其中包含的諧音和字字對仗工整的特性更常見於後來的無情對。而第二則劉燁、劉筠的集句屬對包含了諧音、雙關等用法,亦是一則不錯的巧對。第三則又增加了一些謎語的趣味,三更五點與七上八之間也是成語對的典型案例。 這是第一卷中的幾則記載,還有更多關於屬對的記載,讀者不妨自己去發現、探索。
作者簡介
吳處厚,字伯固,邵武(今屬福建)人。仁宗皇佑五年(1053)進士,授汀州司理參軍。神宗熙寧中,為定武軍管勾機宜文字(《青箱雜記》卷二)。元豐四年(1081),為將作監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二一),遷大理寺丞。出知通利軍,改漢陽。哲宗元祐四年(1089)知衛州(同上書卷四二四),未幾卒。有《青箱雜記》十卷。《宋史》卷四七一有傳。
內容預覽
前世小說有《北夢瑣言》、《酉陽雜俎》、《玉堂閒話》、《戎幕閒談》,其類甚多。近代復有《閒花》、《閒錄》、《歸田錄》,皆採摭一時之事,要以廣記資講話而已。余自筮仕未嘗廢書,又喜訪問,故聞見不覺滋多。況復遇事裁量,動成品藻,亦輒紀錄,以為警勸。而所紀皆叢脞不次,題曰《青箱雜記》,凡一十卷。 元祐二年春正月甲寅日謹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