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山尚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青山尚文
別名 無聲尾州
出生年  不詳
死亡年 不詳
教育背景 不詳
出版作品 《杭蘇遊記》、《臺灣雜詠》。《臺灣雜詠》


青山尚文(?〜?),號無聲尾州日本名古屋人。昭和4年(1929)來臺。


著作

著有《杭蘇遊記》、《臺灣雜詠》。

《臺灣雜詠》為其在臺期間之詩作,寫其遊覽臺灣山川草木風土民俗,從北到南計三十首,由青山鉞四郎編,昭和6年(1931)12月發行,詩集末並附有日人國分青厓岩溪裳川岡崎春石館森袖海與臺灣詩人魏清德之詩評。魏清德評其詩:「善就地名及實景點綴,而落落大方,偉詞自鑄,當與張鷺洲百詠同垂千古。」

七言律詩

角板山
廿歲諸蕃樂太平,不看出草[1]舊時爭。

文身黑齒[2]婦勤織,赤腳彫題[3]夫趁耕。

蘆酒排愁堪爛醉,蠻歌調節亦多情。

仰瞻皇化邊陬[4]洽,溪洞猶聞絃誦聲。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臺灣雜詠》。角板山臺地,位在大漢溪上游,主要位於今桃園縣復興鄉境內。河流彎曲處,形成河階臺地。層層臺地被山巒包圍,層巒疊嶂,景色秀麗。角板山區原為泰雅族人居地,先總統蔣介石以該地形似故鄉浙江奉化溪口鎮,於是命名角板山下的河階臺地為「溪口臺地」。本詩題為〈角板山〉,內容則寫原住民安居樂業,歌舞昇平的太平生活,意在讚揚皇化恩德澤惠,乃歌功頌德之作。

【延伸閱讀】
1.   郁永河〈土番竹枝詞〉,《全臺詩》第壹冊。

2.   王凱泰〈臺灣雜詠〉,《全臺詩》第捌冊。

七言律詩

基隆二首之二
曲曲山屏臨海開,高低樓閣倚崔嵬[5];樹連遠嶼平如薺[6],打浪危巖[7]震似雷;古窟[8]異人題壁在,洞天[9]大士聽潮來;高邱[10]猶剩前潮戍[11],落日蒼涼舊砲臺[12]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律詩,載於《風月報》第60期(1938年3月15日),此處選其第二首。本組詩為寓臺日籍作家青山尚文遊訪基隆時所作,呈現傳統寫景詩中今昔之感主題。本詩著眼於基隆當地的景觀與名勝,舉凡社寮島、仙洞巖、砲臺群,無不入詩,而尾聯「高邱猶剩前潮戍,落日蒼涼舊砲臺」,則藉砲臺舊跡以興發今昔之感。

【延伸閱讀】
1. 青山尚文〈基隆〉二首之一,《風月報》第60期(1938年3月15日)。

2. 青山尚文〈臺北〉二首之二,《風月報》第62期(1938年4月15日)。

註釋

  1. 出草:臺灣原住民獵人頭習俗的別稱,往往是為了維護族群利益,對抗外族而攻擊他人,將對方頭顱割下的行為,也與祭祖儀式有關。
  2. 文身黑齒:指原住民。文,通「紋」字,文身即紋身,原住部族好於身體表面刻刺紋樣。黑齒,原住部族有好於將牙齒塗黑以為美觀。
  3. 赤腳彫題:指原住民。原住民族多不穿鞋,赤腳走路。另,原住部族有喜於以刀在額頭上雕刺花紋者。
  4. 邊陬:陬,音ㄗㄡ,邊遠偏僻之地。
  5. 崔嵬:音ㄘㄨㄟ ㄨㄟˊ。崎嶇不平的山。亦泛指高山。
  6. 崔嵬:音ㄘㄨㄟ ㄨㄟˊ。崎嶇不平的山。亦泛指高山。
  7. 危巖:高峻的山崖。
  8. 古窟:指社寮島的蕃字洞。洞壁上留有模糊的荷蘭文字,乃基隆八景中有名的「社寮銀瀾」,為基隆古蹟之一。
  9. 洞天:指基隆仙洞巖。是基隆地區最大的一處海蝕洞,整個仙洞是一座寺廟,日治時期,曾祭祀日本七福神之一的「弁財天」。仙洞也是昔日基隆八景之一的「仙洞聽濤」。
  10. 邱:同「丘」。指小土山、小土堆。
  11. 戍:此指軍隊駐守的營房。
  12. 舊砲臺:基隆舊砲臺共有七座,獅球嶺、二沙灣、槓子寮、白米甕、大武崙、及和平島的社寮東砲臺及正濱國中大門後方的頂石閣砲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