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山剪影(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山剪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青山剪影》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青山剪影

故鄉四面是山,縱貫一條河流,橫穿若干溪溝,自古山清水秀。東邊是牛頭嶺,正對長江之濱。西邊是小埡口,日月落土之處。南邊是玄天觀,求神拜佛之地。北邊是尖山子,遙望縣城之巔。無論哪邊,植被茂盛,民居密布,阡陌交錯,塘堰相連,梯田環抱,層林碧翠,風光旖旎。

最宜人的,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品種齊全。主產稻麥、玉米、高粱紅苕洋芋,豆類、水果、蔬菜、花草、藥材繁多,經濟作物、竹木、畜禽、野獸、雀鳥不少,尚有魚、蛇、蠶、蜂、螃,諸如此等,不勝枚舉。但不管什麼,皆可勾起童年的記憶,激發無比濃郁的鄉愁。當然,在這片熱土上,更有生生不息的人類活動,演繹悲歡離合的人間故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離不開那些院子。

廖家院子曾經有九間屋,世代祖居,人丁興旺。逢年過節,常見成群結隊的走親戚者。房前竹林掩映下的山坪塘,盛產魚蝦和蚌殼,夏日騎牛背洗澡,打水仗,真愜意。可惜,一名小夥伴偷着玩,淹死了,他的母親慪氣,喝農藥而逝。屋後桔園深處,埋葬本族兩位清朝知縣,各自旁立一塊青石墓碑,精雕細刻生平事跡簡介,不過早被歲月風化侵蝕。眾多祖先、鄰居和我的父母也安臥於此,因為墳頭密密麻麻擁擠不堪,一些年代久遠的已夷為平地。

後壩院子本屬地主莊園,陰森恐怖,望而生畏。當年他用豬皮烤火,兒子結婚,戴大紅花,騎高頭馬,敲鑼打鼓,耀武揚威,轟動全鄉。解放初期,田地和樓房分配貧下中農,寒冬臘月,他被凍僵,仍受批鬥,兒子流落異鄉,躲進深山老林,靠燒磚瓦為生。父子晚景淒涼,孫輩窮困潦倒,令人唏噓不已。

吳家墱院子靠懸崖絕壁,鹽茶古道,蜿蜒過境。從李家坳場上到觀音堂碼頭搬運貨物,徒步往返,早出晚歸。夕陽西下,在陡峭石階上,搬運工負重前行,古銅色背脊裸露,汗珠齊冒,待至該院,歇一會兒,喝兩口水,就又攀登,翻山越嶺,長年累月,從不叫苦。

廟灣院子多住喬姓人家,位置集中,辦過學校。毛澤東主席辭世,這裡搭設靈堂,供全村人悼念。烏雲滾滾,細雨霏霏,哀樂陣陣,持續數日,男女老幼絡繹不絕,呼天搶地哭紅了眼,如喪考妣悲痛萬分。

二房壩院子擁良田萬傾,高築碉堡,易守難攻。即使自然災害時期,也沒出現浮腫餓殍。窮山溝的女孩都想嫁此。由於與四房榜同宗,有沾親帶故的人家,我隨父親去串過門,拜認了老輩子,飽餐幾頓米飯,好不興奮,回味無窮。

還有上墱、新瓦屋、書灣、棕子溝、檀木塝、張家灣、下壩、染坊、石寶丘、楊家坪、水田壩、柏樹坪、老屋、窯灣、石樓門、松樹咀、生基灣、石地壩、連二地、長地坪、岔河溝、川主廟、大塝等院子,炊煙繚繞,佳話頻傳。

轉瞬五十載,我所關注的,依舊是群山。艷陽高照,峰巒疊嶂,倒映江河,青山綠水,濃墨重彩。明星亮月,萬籟俱寂,水波不興,大山無語,丘壑在胸。我喜歡月夜賞景,中秋節流連忘返。月出東山時,不禁哼唱兒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笆簍,笆簍提到後門口......」月過中天后,突然想起詩人歌德《浪遊者的夜歌》:「群峰一片沉寂,樹梢微風斂跡。林中棲鳥緘默,稍帶你也安息。」可山月不知心裡事,我的老眼昏花,熱淚盈眶,而靈魂在渴望,葉落歸根。

啊,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我又聽到遠山的呼喚!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