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州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州話,又稱雷話,為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1]的一個方言,為雷州民系的母語,現主要通行於廣東省雷州半島的雷州、徐聞、遂溪南部、電白部分鄉鎮等地。雷州民系把自己當地的雷州話稱為黎話。

雷州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雷州方言指通行於雷州半島的一種閩語,狹義的雷州方言僅指原海康縣雷城鎮及其附近鄉鎮所通行的雷州方言,即雷城話。雷州話以雷州市雷城鎮的雷城話為代表方言。歷史上,雷城鎮一帶是雷州府的府治。不論是傳統的雷劇,還是今日電台的雷州話播音,皆以雷城話為標準口音。

傳統的觀點認為雷州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稱之為閩南語的「雷州片」。不過,由於雷州話與閩南語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今日已被單獨劃出歸屬於「閩語大區」,與閩南區並列,稱為閩語大區的雷州區或閩語大區的雷州片;也有學者將雷州話與海南話合稱為瓊雷話,並將瓊雷話歸為閩語直系分支。ISO 639-6則將雷州話列為閩語的直屬分支。

雷州話的使用者為唐代以來的閩南移民後裔,與現今閩南地區語言有諸多相同之處,其中與潮汕話最為接近。同海南話一樣,雷州話受到了周邊語言的一定影響,並因時間的推移產生了差異,發展為一種獨特的語言。雷州話與海南話也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但仍存在不小的差異。

通行地區

雷州話主要通行於湛江市南部地區通行,包括雷州市境內的二十一個區鎮、麻章區、徐聞縣全境和遂溪縣大部分地區,是雷州半島和湛江市轄境之內通行範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方言。此外,其使用的地區還有:湛江市麻章、湖光、太平、民安、東山、東簡、硇洲等七個市轄郊區以及赤坎、霞山兩個市區的部分居民,廉江縣的橫山、河堤、新民、龍灣、營仔五個區,吳川縣的覃巴、蘭石、王村港三個區,電白縣城關水東鎮以及林頭、坡心、七逕、霞洞羊角五個區的部分地區,在電白、信宜沿海各鎮也是通用語言。總體估計使用者人數約在二百七十五萬至二百八十萬人之間。

雷州話以雷州市雷城鎮的雷城話為代表方言。歷史上,雷城鎮一帶是雷州府的府治。不論是傳統的雷劇,還是今日電台的雷州話播音,皆以雷城話為標準口音。

歷史

雷州話古時被稱為「東語」或「客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海康縣誌》,在「民俗志·言語」一節中記載:「有東語,亦名客語,與漳潮大類,三縣九所鄉落通談此。」

雷州話脫胎自古代閩南語[2]南宋末年,元兵攻陷臨安,益王趙昰在陸秀夫、張世傑等大臣輔佐下在福建稱帝。後來因元兵攻打福建,南宋朝廷逃到廣東。陳若水、陳八宣、陳汝楫等人,在興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組織了民兵30多萬人隨行保駕。南宋在崖山之戰中滅亡後,陳若水、陳汝楫等人率莆田籍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島,定居於此。隨時間推移,逐漸產生具有自己特色的雷州話。

視頻

雷州話 相關視頻

教你學講雷州話第一課
外國老師教雷州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