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林縣林內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林縣林內鄉照片來自

林內鄉位居雲林縣東北端,東臨南投縣竹山鎮,以清水溪為界;北接彰化縣二水鄉,以濁水溪為界;西鄰莿桐鄉;南毗斗六市。全鄉依山傍水、沃野千頃,是雲林縣東北屏障,嘉南平原北路要衝,更是雲嘉南地區農業供水核心入口。

地理位置在中台灣西側濱海地區,處於台灣地區最大平原-嘉南平原的北端。東以林內鄉的觸口山與阿里山山地等接南投縣,西臨臺灣海峽,南以北港溪與嘉義縣為鄰,東北以濁水溪與彰化縣接壤,有源遠流長的濁水溪橫貫境內。

雲林縣極東位置為古坑鄉草嶺(東經120度43分,北緯23度36分),極西與極南位置為口湖鄉外傘頂洲(極西東經120度01分,極南北緯23度28分),極北為麥寮鄉許厝寮(位於北緯23度49分) ,東西所跨經度42分;南北所跨緯度21分,形成東西較寬、南北較窄的扁長形區域,南北最長處38公里,東西最寬處50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290.8351平方公里,約佔台灣總面積3.59%。[1]


歷史沿革

「林內」顧名思義,在清領時期以前,本是一林蔭濃密之大林野,位於山麓,半山半原,雜木叢生荊棘遍佈人煙絕跡之地。

鄭氏末期、清領初期日漸開發,而於康熙末年由鄭萃徘等人渡台墾拓,率族聚眾擇居「林內」披荊斬棘拓荒墾植終變蠻荒為良田,街市聚集日益興盛發展。

清領時期規劃縣治區,本鄉隸屬斗六堡;日治後改設州郡,本鄉則歸屬斗六街;二戰後,由本鄉有志人士籌備建鄉,獲得照准,由斗六市和莿桐鄉各劃撥一些村落於民國三十五年八月成立「林內鄉」。[2]


關於鄉長

鄉 長 張維崢鄉長

林內鄉鄉長照片來自

學 歷:

環球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
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服務理念 :

「夢想」,把夢想、築夢當作機關之服務理念。林內鄉公所就是如此獨特。第一任以「服務ing」施政理念獲得地方父老支持擔任鄉長,秉持一步一腳印,提升公所之服務能量,鄉內治理成果卓著。質樸踏實的個性,再次承襲鄉民的認同,順利連任。他擘劃願景,把林內鄉的未來當作自己的夢想實踐,踏實的實現。

林內鄉自主財源有限,所有公共建設需積極爭取計畫經費,這也練就公所團隊之行動力及戰鬥力。規劃鄉內長照據點,成立長青食堂,開辦鄉民意外險等福利設施。另也發展林內魅力特色,舉辦紫斑蝶季活動、田園路跑、春遊林內青松趣及打芒果等活動,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營造林內最大之特色。

鄉長也注重教育,逐步更新鄉內教學設施;注重林內垃圾減量,達成率全縣第一,率全縣之模範;挖掘林內農村特色,與農會及農民積極合作,行銷林內農特產品,發展農業觀光產業,提升就業機會,創造幸福城鄉。[3]


人口與經濟發展

暢遊林內 蝶飛起舞照片來自

林內鄉內共有十個村落,由東至北分別為鄰莿桐鄉的「重興」,盛產芋頭的「烏塗」,位於主要行政中心的「林中」,有著菸樓遺跡的「林北」,紫斑蝶的復育基地的「坪頂」,盛產蔬果的「林茂」,因八色鳥聞名的「湖本」,盛產木瓜紅寶石的「九芎」,有著麻油種植與生產技術的「烏麻」,「林南」的區位中心,連接各區,為林內鄉的概況。

雲林有農業之都的本質,對傳統農村的農民來說,宗教場域也代表著是聚落與繁榮的集散區域,縱然人口外移,但有廟宇的地方也代表區域文化有基礎性的脈絡存在,更有些廟宇有著日治時期的足跡,及無形文化的動能。


交通

計畫區域內的國道系統,共有三種類別,第一為國道三號,最靠近計畫區域範圍;次為78號快速道路,可作為串聯國道一與三號的銜接道路;第三為國道一號。

林內鄉交通照片來自
  • 國道三號-斗六交流道:

北部旅客往南的行動者,主要路徑能以國道三號的斗六交流道為出口閘道,並以林內車站石榴車站為據點,到達路徑分別為林內車站5公里;石榴車站11公里。

  • 國道一號-虎尾交流道:

北部旅客往南的行動者,主要路徑能以國道一號的虎尾交流道為出口閘道,並以斗六車站及石榴車站為據點,到達路徑分別為斗六車站8公里;石榴車站13公里。

  • 快速道路78號-古坑交流道:

南部旅客往北的行動者,主要路徑能藉由國道一號或國道三號銜接78號快速道路,以古坑交流道為出口閘道,並以斗六車站、石榴車站、梅林公車站(鄰湖山水庫)為據點,到達路徑分別為斗六車站5公里、石榴車站11公里、梅林公車站據點8公里。[4]


雲林縣林內鄉熱門景點

九芎林落羽松祕境

九芎林落羽松祕境照片來自

位在林內鄉九穹村外圍的落羽松祕境地處偏僻,田園內約有數百顆落羽松,屬私人產業,連外農路較為狹窄與農田水利文物館區的落羽松林相比相對幽靜,但每到秋冬季節,落羽松轉黃時期還是會有許多熟門熟路的遊客前來賞「雨」,林內規劃整齊,雖無禁止進入,但希望遊客前往欣賞的同時能夠愛護林區,留給更多人美麗風景。

林內坪頂觀光茶園區

林內坪頂觀光茶園是個可一邊觀光茶園一邊漫步於山間的好地方。坪頂地區由於土壤肥沃、土質良好、是個適宜種植茶樹的地方,茶園內種有烏龍茶金萱茶翠玉茶雲頂茶都很廣受歡迎,更因為這些茶葉創造了坪頂的經濟奇蹟。若你想在山間中走走看看順便欣賞一下美麗的風景,就可到湖本至坪頂的稜線登山步道,不僅可以一邊欣賞果園、大自然、也可看到野生動物等自然生態。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到這裡來放鬆一下心情、紓解壓力,可說是最佳的選擇呢!

烏塗發電廠照片來自

烏塗發電廠

位於雲林縣林內鄉烏塗村的烏塗發電廠,又稱「濁水發電廠」,於1923年建造完成,主要是提供日本政府興建嘉南大圳的電力來源,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了。而在發電廠內部有三座日治時期所留下來的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經過八十年的歲月至今仍然發電運作中。發電廠的周圍設有小公園,美景十分的優美,更成為了當地村民休閒的場所之一。對烏塗村村民來說,烏塗發電廠不單單只是台灣電力發展史的縮影,更有著烏塗村村民點點滴滴的生活記憶呢!雖然說電廠發量較少比較不符合經濟效益,但村民們都覺得將發電廠拆掉改建實在是非常的可惜,應該要將這記錄著台灣電力發展的珍貴文化資產予以保存。

湖本生態村

位於雲林縣林內鄉南方的湖本,大致為高度一百至三百公尺的丘地形,目前正開發觀光果園供民眾參觀、採果。湖本的生態環境相尚良好,保育鳥類有台灣藍鵲藍富山雞八色鳥赤翡翠黑冠麻鷺等,較為出色的植物則是雷公槍石斛。由於此處果樹植物均生長健全,因此政府已將湖本規貛為一個綜合教育、休閒及觀光旅遊的環保生態村。

白馬寺

位於以農產為主的山區村落湖本村內,又可稱「個馬山菩提講堂」,是一座非常雄偉的藏傳佛教寺院,在主持明珠多方勘查發現,湖本村此地相當具有佛緣,適合修行弟子在此地修行,於是決定於民國86年12月21日開光落成,更成為全國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菩提講堂的建築融合了三個佛教寺院的特色,其包括了西藏傳統佛寺、印度佛寺以及中國宮殿式,不單只是外觀講究,就連內部的彩繪及器物的收藏,都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藏傳佛教其精神的象徵。而寺院內喇嘛們一唱一和的誦讀佛經,就如同唱遊一般,讓人感受到不同以往的宗教氣氛,也讓藏傳佛教更顯趣味所在。[5]

視頻

  1. 林內鄉公所 #紫斑蝶

發現新台灣 雲林縣林內鄉 紫斑蝶季

林內鄉農會-木瓜產業

輕鬆一下 ~ 來看 ~ 雲林縣.林內鄉【台三線旁.台灣獼猴】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雲林縣林內鄉,認識林內-雲林縣林內鄉公所
  2. 歷史沿革,認識林內-雲林縣林內鄉公所
  3. 現任鄉長,雲林縣林內鄉-雲林縣林內鄉公所
  4. 交通,認識林內-雲林縣林內鄉公所
  5. 雲林縣林內鄉熱門景點,雲林縣林內鄉-玩全台灣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