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讀書(張永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雪夜讀書》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永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雪夜讀書
那年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離家特遠的偏僻大山深處的一所村小教書,我努力地強烈地努力地適應着那裡的生活。學校只有四位教師,三位是本村子老師,平時都不住校。 每當下午放學後,若大的學校 只留下了住校的我。
教師宿舍里陳設簡單, 一張土炕,一張書桌,說是書桌,其實就是學生用的課桌。由於學校里課桌緊張,每個教師都沒有多餘的,只有一張,兼做辦公桌,平常上面擺放最多的是學生的作業本。這間宿舍也兼作我的廚房,顯眼的就是用來做飯、取暖用的火爐。
學校里沒有電視機,即便有也接收不到電視信號。除了聽收音機,夜晚唯一的活動就是讀書。
日子就在不覺着,已是冬日。一個人,加之天冷也就懶得做飯了。下午放學後,我便在火爐里煨上幾個洋芋,讓書香伴着薯香。書讀足了,就從灰燼里掏出幾隻又焦又燙的洋芋來吃,吃飽後又翻開喜愛的書來讀。一個人懶散慣了,往往將平日裡常讀的書和無暇讀的書堆滿一炕,逐本讀,一連讀很多晚上。
有天周末晚上,老師們又都回家了。在我埋頭讀書的時間,雪不覺下大了,山野里銀裝素裹,連個人跡也沒有。然而,我的心裡卻很充實,此情此景無以比擬。圍坐爐邊,小火爐在飄着淡藍色的火苗,茶壺在「嗞嗞」冒着熱氣,這時書便成了最好的陪伴。一爐紅火,滿室雪光,四野靜謐,唯聞雪落簌簌聲。在白雪皚皚的冬夜,烤着紅紅的爐火,聽着窗外凌冽寒風,漫舞的雪花。林語堂曾說過:「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籍十數本狼藉橫陳於沙發之上,然後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我讀了尼采,懂得了只有審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戰勝人生悲劇性的人生,審美的觀照正是在個體消解於整體生命,小我融匯於大我的生命輪迴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尼采以宇宙生命賦予個人生存意義,只要人們用生命本身的力量來戰勝生命的痛苦,面對痛苦、險境和未知的東西,精神愈加歡欣鼓舞,這就是尼采酒神精神,也就是審美的人生。
讀了托爾斯泰,覺得自己的精神輝煌富麗,像一個容光煥發的貴婦,攜帶着生命全部明麗耀眼的財富,在愛與歡樂的沐浴下,靈魂因飽滿而跳蕩,散發出甜蜜的芬芳:人類的上帝就是生命中的自己;生命原本不是讓你去報答上帝,而是要成為上帝。
暢想陸放翁的鐵馬冰河,惜辛棄疾的壯志未酬,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深感魯迅的尖刻辛辣、豐子愷的細膩親切、冰心的典雅飄逸、賈平凹的隨意與匠心、余秋雨的博識與自然。
一本長卷在手,一杯香茶相隨,帶着虔誠,拜謁聖賢,面悟先哲。書中優美的詞句像飄飛的雪兒瀟瀟灑灑、婀娜多姿。手中的長卷包容了大千世界,蘊含着萬象人生滄桑世變,訴說了人世間那麼多痴男怨女,費勁艱辛來紅塵走這一回的愛情故事……在這雪花飄飛的冬夜以古人為師為友,洗滌心靈、穿越時空。摒棄一切嘈雜與繁鬧,遨遊在書的世界裡,充實自我。書中的情景和煦暖氣息,足以抵擋冬夜的寒冷和心中的苦悶,讀這些書恰如喝一口甘甜的熱茶,暖和心田。
雪夜讀書讓我拋卻了浮躁之心,深思入定。「風聲雨聲不入耳,心中唯知讀書高;國事家事一邊棄,天下只關讀書事」。手捧一本書,就如老僧入定,人書合一,這種感覺,只有冬天的雪夜才能找到;這種心境,只有冬天的雪夜才能營造出。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靜心讀書,心神俱佳。
雪夜讀書讓我一顆浮躁的心漸漸沉寂下來,雪落草樹簌簌作響,或有一兩片雪花,淘氣地從窗縫裡擠進來,卻又瞬間融化了,如蝴蝶般隱去。心頓時純潔的如一樹梨花,一切的驕躁,激烈的競爭,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驅散了我因工作的失落、煩惱和憂愁,不再對功名利祿奢求,從而甘願獨守這份寧靜。
誠然,在那個小山村,那些雪花飄飛的冬夜是我一生中讀書最多的時光,記憶也最深。
現在早期的銳氣沒有了,有許多書買來,有些書只看了開頭的幾頁就再也沒有拿過,甚至一拿起書就開始睡意朦朧,心裡出現深深的畏懼感。是呀,人在安定閒適的生活中,哪裡還有讀書的興致,何況現代社會,娛樂形式多樣化,可以看報看電視,可以上網聊天打遊戲,也可以下棋打麻將,讀書已經不再是現在人們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
人的一生,能用來讀書的日子數來很多,但人的一生中,真正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日子卻屈指可數。
懷念那些雪夜讀書的日子……
作者簡介
張永勤,男,漢族,大學文化,現任教於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