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雨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雨帶是天氣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雨帶,是指有明顯降雨的範圍,由雲和降水所結構。雨帶是由於溫度的差異而所產生的,而本身可以是層狀或對流。從天氣雷達圖像來看,這種降雨的範圍被看作為帶狀結構。熱帶氣旋內的雨帶會呈彎曲狀,並包含了陣雨和雷暴;再加上眼壁和風眼就構成了颶風或熱帶風暴,而雨帶的伸延範圍可以預計熱帶氣旋的強度。

我國是以季風氣候為主的國家,在夏季,副熱帶高壓是影響我國夏秋季節最重要的天氣系統。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影響着整個東南亞地區水汽輸送狀況;同時,西太平洋副高北側是北上暖濕氣流與中緯度南下冷氣流的交綏地帶,氣旋和鋒面系統活動頻繁,常常形成大範圍陰雨和暴雨天氣,成為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降水帶,即鋒面雨帶。

該降水帶由夏季風主導,即位於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以北5-8個緯距,並隨副高作季節性移動。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帶位於華南沿海地區,並隨着季節的轉暖緩慢向北移動;6月中旬或下旬,雨帶北移至長江流域,使江淮一帶進入梅雨期,這種連續性的陰雨一直會持續到7月上旬末;到了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帶北移至黃河流域,而江淮地區則處於副高的控制之下,進入伏旱期。如果副高強大、持續時間長,則會出現長時間的酷熱、少雨天氣,造成嚴重乾旱。副高南側為東風帶,常有東風波、熱帶風暴甚至颱風活動。因此7月中旬以後,華南地區又一次出現了雨區;7月底至8月初,雨帶北移至華北、東北一帶達到一年中最北位置,如果副高穩定,江淮地區則持續高溫酷暑的伏旱天氣;從8月底到9月上旬開始,雨帶隨着北方冷空氣的活躍而開始迅速南撤,華北、東北地區雨季最早結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帶退至江南華南地區,隨後退出大陸,結束了以一年為周期的雨帶推移活動。

從上述基本規律我們可以看出,華北東北地區雨季開始的較晚(7月),結束的較早(8-9月),雨季持續時間短;而江南華南地區雨季開始的較早(4月),結束的較晚(10月),雨季持續時間長。而雨帶向北推移的持續時間長,速度慢;向南撤退的持續時間短,速度快。同時雨帶的南北推移與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的變動也是基本吻合的。然而上述情況僅僅是雨帶推移的一般規律,實際上鋒面雨區的位置會隨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性南北移動而經常出現異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