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雨中的萱草(朱燦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雨中的萱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雨中的萱草》中國當代作家朱燦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雨中的萱草

初夏的凌晨,一陣陣落雨,和着風撲在窗上,激起連綿不斷的聲響。這聲響,在空寂的凌晨,異常清晰,傳入我的耳中,卻多了份焦急。看樣子,今日的晨跑就要泡湯。這惱人的雨,總是想澆滅生活的熱情。

躺在床上,難以復眠。拿出手機,細細翻閱,幾乎每一個微信群,無數條朋友圈,或原創或轉發,都是同一個主題的內容。而這母親節的主題,讓我心傷,要比窗外的雨更加猛烈。想到母親,眼睛瞬間濕潤。在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里,我只能將所有的思念與痛苦,落入綿綿不絕的曉雨里,一時不得晴朗。

好一頓收拾,心情稍微平復。於是,幾次三番,起身臨窗看天,又伸出手向外試探,一陣陣清涼從我的手,直溜到我的心裡。失望,總能積極地塞滿人的空落落的心。直到吃過早飯,天終稍晴,總算得以外出,漫步蘇家河。那裡茂林繁花,曲岸流水,鳥鳴徑幽,環境怡人,正好可以調節一下心情。

雨霽的蘇家河,寧靜、清新而又幽雅。花草樹木,經過曉雨的洗禮,越發得清亮誘人。樹,蔥蘢的;枝,柔和的;葉,碧綠的;只是花不夠多,除了零星的榴花,還有些令人生憐的杜鵑。原本燦爛的杜鵑,此時已近凋零,枝頭無奈地下垂,掛着些殘餘的花瓣,三三兩兩的,像一塊塊的破布,迎風顫抖,難看至極。即便是這樣的花瓣,枯萎凋落的命運也在眼前,一圈死寂的黑,從花瓣頂端逐漸向內侵蝕,逼得花瓣不甘心地蜷縮着,蜷縮着,最後就會團成漆黑的一坨,落入塵中。

我很是不悅,滿以為初夏的蘇家河,會一地的盎然生意,怎麼就如此的不堪?經不住歲月滄桑,又挺不過風吹雨打。唉,花草的歸途不過如此,只不過多了個榮衰輪迴。可這一地的慘澹景象,在雨後,對於一個本來就傷心的人,就是實誠的折磨。

沒走多遠,陰沉沉的天空,又開始飄雨。將要淋雨的我,一懷的悔意與自責,本是陰天,為何就不帶把雨傘?母親在世時,曾反覆叮囑我,要記得「晴帶雨傘」的。如今母親不在了,我怎就忘了?這樣不着邊際的生活態度,又怎能讓母親放心?

於是,沿着河邊小徑,大步流星地往回趕。這一路,很是惱人。樹,伸出枝丫阻攔我;葉,灑下水珠淋濕我;花,蜷縮着身子不忍見我;風,夾雜着雨水嘲弄我……最讓我生恨的是,小徑上的積水,跟在我騰空的腳步後面,沾附在我的褲腳,怎麼也不肯離去。我想,在這個初夏的早晨,我就是那個最落魄的傻瓜,咎由自取的倒霉蛋。

這河灣,地處僻境,幽邃生寒,人跡罕至,今日若不是尋近路避雨,我平常不會打此路過。 突然,眼前一灘深綠中,有一叢亮麗的黃色,讓我着實驚艷。那一灘的植物,除去耷拉着的垂柳,也就只有這叢黃花,倔強得很,傲然挺立,在雨中顯得很精神。每一朵盛開的花,漏斗樣的花型,掬着些水兒,細長粉嫩的花蕊在水中漾着,和着風雨的節奏,悠起小小的漣漪,好像在向我張望,在朝我微笑;每一柄細長堅挺的花葶,含蓄而秀麗。花、花葶與葉,靜默在雨中,蒙上一層細細的雨水,光鮮明亮,惹人着眼。

我是識得這花的。上大學時,曾讀過完整版的《詩經》,裡面有描寫她的句子:「焉得諼草,言樹之背」的句子,另有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那時,我才知道,諼草就是萱草,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象徵之前,就已是中國的母親花,而且在《詩經》這塊園地里,竟然默默綻放了幾干年。

而我識得這花,卻只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因此,我很愧疚於自己的孤陋寡聞,惡補了萱草的有關知識。萱草是極好種的,她不需要優越的環境,不苛求光照與雨水,總是快快樂樂地生長。一如我那樸實勤勞的母親,歷經幼年失怙、中年喪子、晚年染恙,飽嘗貧苦與辛勞,從來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給予兒孫們最貼心的愛,默默無聞地,獻出自己的一生。

我愧於晚識萱草,更愧於愛我的母親。作為母親花的萱草,又叫忘憂草。可我從小就讓母親操心勞神,不曾讓母親放心過,更不用說忘憂。我入學啟蒙,不識字的母親,會按照課本不同的封面,與別的家長,一本一本地查對,確保無一遺漏;一年級,我逃學至竹林的雪窩裡,被母親拽出教訓,從此逃學與我無緣;夏夜,母親為我搖扇,驅趕蚊蟲,哄我入睡;冬夜,母親在煤油燈下,穿針引線,為我納着布鞋,做着棉衣;上大學時,母親與父親送我入學,捨不得留宿城市,着急返家,路上差點出了意外;我分配至山村工作,隔三差五的,母親會讓人捎來東西,讓我改善生活;我到了成家年齡,因為窮家薄業,母親帶着一家人省吃儉用,拓源增收,又到處托人說媒,即便是我結婚,母親也沒能穿上新衣,參加婚禮;等我有了兒子,母親又把滿滿的愛,全部傾注到她的孫兒身上,每晚忙完家裡的活兒,又趕來陪伴她的媳婦與孫兒……

勞累一生的母親,不幸地透支了身體與生命。雖經過手術治療,又做了放療、化療,母親孱弱的身體,風雨飄搖中,油盡燈枯。母親臨終前一夜,特地將我叫到跟前,交代後事。母親還未開口,我已淚如雨下。雙目失明的母親聞聲,從病床上艱難地支起手臂,摸索着向前伸來。從小我就知道,母親喜歡撫摸我的頭。我趕緊將頭送過去,抓住母親瘦骨嶙峋的手,放在我的頭上。母親摩挲着我的頭髮,向下滑過我的額頭,順勢抹過我的雙眼,拭乾我眼角的淚水,輕聲地安慰我不要傷心,要堅強地生活。

不見慈親倚堂門,今見雨後萱草花。在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里,風雨中,又遇到這樣一叢倔強的萱草,我知道此次冒雨之行,絕非一無所獲。我迅速掏出手機,為這叢萱草拍照留影,然後裹緊衣衫,向不遠處的亭子奔去。即便是雨水不大,也沒有必要作踐自己,沒有人會比母親更加心疼自己。

雨中的萱草,讓我再次憶起我的母親,又觸動了我的心靈:我未曾為母親做些什麼,而母親卻用生命,讓我去堅強地生活,去享受幸福。我明白,我需要幸福地生活下去,這不是對母親無情的遺忘,而是對母親生命的負責與回饋。人啊,請珍惜幸福的生活,更要珍惜有母親的日子!為自己,更是為母親! [1]

作者簡介

朱燦銘,70後文學愛好者,業餘時間喜歡創作古詩詞、散文,作品散見於紙媒網刊,並在全國性散文、詩詞徵稿大賽中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