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弘法寺後圃小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集弘法寺後圃小山》明代大臣、文學家楊慎的作品之一。
《明史·楊慎傳》記載:楊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年二十四,舉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繼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關,慎抗疏切諫[1]。尋稱疾歸。世宗嗣位,起充經筵講官。隆慶初年,被封賜為光祿少卿。大啟年間,追贈諡號為文憲。
“ |
黃鳥語春晚,青林生夏陰。 禪宮靜鍾梵,寧知車馬音。 率爾成嘉遇,晤言良所欽。 對酒俯樓殿,步屣陟丘岑。 謀野既有獲,在遠亦會心。 懷哉幽寂地,茲游可重尋。 擾擾望城闉,欲去愧塵襟。 |
” |
— [明]楊慎 |
評價
鄭振鐸:陳(大聲)、馮(惟訥)、梁(辰魚)、常(倫)、康(海)、王(九思),以及楊氏父子(楊廷和、楊慎)夫婦(慎妻黃氏)也曾名重一時,且時有俊語,不少倩辭,究竟是文人們的創作,不復有民間的氣息了;出色當行的民間作風的曲子,在明代是幾乎絕跡了。(《中國俗文學史》[2])
錢基博:楊慎以宰相子,文采照映;獨不在七子聲氣之中,而其詩含吐六朝,以高明伉爽之才,鴻博絕麗之學,隨題賦形,一空依傍;而於李何諸子之外,異軍特起。《南中稿》稂麗婉至,一集之勝!楊慎以意度稂麗,冠絕當代。(《現代中國文學史》)
劉大傑:楊曲的風格,與康海、王九思相近。王世貞以為楊氏是蜀人,故多川調,不甚合南北本腔。楊氏對韻律雖不很精確,而曲境尚有可觀。由於仕途遭受挫折,遂縱情詩酒,曲中雖時有悲憤,但內容還是貧弱的。(《中國文學發展史》)
陸復初:我國從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是啟蒙思想極為活躍的時期,作為羅欽舜的門生、王廷相的好友的楊升庵,也是這個時代的以唯物主義思想為核心,最具時代色彩的啟蒙思想家,與同時代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中的諸大師東西輝映,堪相媲美。他並非以考據見長。他的《懆語》《丹鉛錄》諸作,是哲學思想著作。他是十七世紀中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王船山、黃黎洲、顧炎武一輩啟蒙思想大師之先驅。 (《被歷史遺忘的一代哲人論楊升庵及其思想》緒論)
張秀熟:升庵謫戍在邊荒三十五年,未嘗一日消閒。他對當時政治之隆污,學術思想之邪正,文風詩派之升沉,無不非常關懷,凜然以議大禮的精神來批判、駁斥、進行鬥爭。他這樣的高舉正是韓昌黎所稱「信道篤而自知明」的「特立獨行」。由此而致力著述一百餘種,開拓南天之文化,與各民族誼同骨肉,這是蘇武西域十九年持漢節所不能望其項背,東坡在南海詩傳農藝亦有遜色。綜計升庵畢生行事,我敢大聲高呼:楊慎是中國歷史上最難能的偉大哲人。(《最難能的偉大哲人》)
程志方:自楊升庵以後,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轉到了一個新的方向,象萬壑歸大海一樣,傾向於現實與感性,傾向於唯物主義路線。他們提出的哲學上的新課題、新概念、新範疇,足以孕育明清之際啟蒙思想的誕生。楊升庵是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先驅!楊升庵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是中國哲學發展圓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楊升庵及其在哲學史上位置的被發現,彌補了中國哲學從古代到近代、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發展邏輯中的一個缺環。(《被歷史遺忘的一代哲人論楊升庵及其思想》序)
董曉萍:①楊慎一生的文學成就不限於上層文學,他在多民族民間文學方面也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受到了西南人民的愛戴。那裡的各民族群眾歌頌他是持節牧羊的蘇武,傳誦「有井水處,就有楊慎詞」的美麗故事。他的行狀和著述,對推進明代以來川滇文化的繁榮,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②一個明代文學家,能在半生流放、無所依傍的境遇中,對同時代的文學發展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這說明他的人生轉折與明代文藝方向的轉變,有着一致之處。他的獨特貢獻,在上下兩層文化中皆有口碑,也說明不止是一些文學大家對他情有獨鍾,而是他的學術與人格的光芒對整個明代社會文化的輝映。四百餘年來,他家鄉的人們一直懷念他,歌頌他,紀念他的傳奇、卓絕而悲劇的一生,這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了人們對中國傳統儒學所培養的優秀學者的愛慕和反思。(《楊慎(明才子傳記研究)》)
視頻
集弘法寺後圃小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明世宗大赦天下六次,唯獨不赦免他,他終究是犯下如何滔天大罪?,搜狐,2021-11-17
- ↑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壯年精力,半殫於此,個人圖書館,2018-03-18